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乡动态 川府之国 查看内容

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赴凉山学习考察报告

1272 0 2009-6-16 18:01 发布者: 晚归的人

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

 

20095月赴凉山学习考察报告

 

在自治县委、自治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关心、支持下,为加快建成自治县的“小凉山族彝族特色文化县”的战略目标。推动“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200951822日,在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自治县原人大主任拉吉左哈和研究会副会长、自治县民委主任甘映均两位领导的带领下,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一行8人到凉山州喜德县、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冕宁、雅安市石棉县等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内容:

1、学习考察彝族文化研究的机构设置情况;

2、学习考察目前对彝族文化研究的活动方向、活动范围、研究的方式及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等;

3、学习考察今后对彝族文化研究工作的计划与思路。

二、学习考察行程:

18日到19日在凉山州喜德县学习考察。在喜德县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学习考察了登相营(从喜德到越西的驿道叫灵关古道,民间又称之为“孔明鸟道”,有一个驿站叫登相营)、凉山大石墓群的喜德五合大石墓、母语广场、彝文书画展、彝族漆器展、彝族主题博物馆等。在“喜德·峨边彝族文化交流座谈会”上听取了喜德县副县长布约克其、喜德县人大副主任李子哈、县政协副主席吉觉克布、县文化旅游局局长等领导的关于喜德县在挖掘、收集彝族文化,打造彝族文化旅游品牌等方面的介绍。

20日到21日在凉山州州府西昌学习考察。学习考察了“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凉山州奴隶社会博物馆”。召开了“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彝族文化交流座谈会”。听取了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吉克曲日所长和俄雷批尔副所长等人在彝族文化研究方面的情况介绍。

在所到之处文化交流座谈会上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自治县原人大主任拉吉左哈和研究会副会长、自治县民委主任甘映均两位领导代表峨边向所到之处的领导简介了峨边近几年来打造“甘嫫阿妞”彝族文化品牌中取得的成效。如:2005年,举办了峨边首届彝族服饰表演赛,2006年,举办首届彝族选美大赛,2007年大型民族音乐厅剧《甘嫫阿妞》在乐山公演成功,2008年举办首届“甘嫫阿妞”艺术节,以赛美、赛歌、赛舞、赛乐、赛装为主要内容,展示峨边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探索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每年开展的摔跤、篮球等彝族体育竞赛等活动; “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以会刊《小凉山》为载体,收集、发掘、整理小凉山峨边彝族文化等情况。

考察组全体同志通过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路、感到了压力、增添了信心、激发了斗志、宣传了峨边、提升了“峨边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的知名度。

三、所到之处对彝族文化研究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1加快彝族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建于2005年,现有工作人员15人,其中毕摩6人。有专刊《诺苏》已出版8期,用彝、汉、英三种文字发行,现准备升为省级刊物。彝族文化研究成果显著:1、设计研究的由彝族红、黄、黑三色纹路组成的,可变化为波纹形、火镰形、火苗形、羊角形的彝族花纹图案注册商标由国家工商局正式批准使用。2、与北京奥组委合作研究制作了祝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彝文纪念卡和信封,在凉山州新华书店发行,使彝文字和彝族图案首次进入了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3、新编写了《彝族教育经典》、《阿嫫尼惹》、《克智》、《尔比》等。4、与其它公司和企业合作,合办刊物、制作节目、研制产品,把彝族文化推向市场,推向世界,研制出彝文手机,使彝文进入现代数码产品。5、与香港有限电视台合办节目等。

2喜德县用彝族文化底蕴打造旅游品牌,积极推行彝族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喜德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成昆铁路线通过县境,县城距州府西昌80公里,全县总人口17万人,其中彝族占87%。喜德彝语称“现杜拉达”,千百年来浓缩和汇聚了彝族母语文化之精髓。2007年成功举办《中国·首届彝族母语文化艺术节》;喜德是三国时孟获兄弟制造藤甲的地方;是彝族漆器展现三色文化的发源地;是新中国指定的彝族标准语音地;是彝族圣乍文化的中心;素有“漆器艺术之乡”、“克智之乡”之美称。近几年来,喜德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彝族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品牌的打造工作。根据本县的实际制定出了“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抓住特色、加强保护、有序开发”的思路,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保护、挖掘、收集、整理彝族文化。成功创办了“首届彝族母语文化艺术节”、喜德·首届中国彝族母语文化节学术研讨、克哲尔比比赛、文艺演出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喜德县在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加快发展非物质文化产业,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彝族歌舞、漆器等文化产业。充分挖掘喜德县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树立精品意识。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母语文化、克智、漆器、彝乡美酒(火把液、阿惹妞)、旅游的特色文化的打造和彝族文化产业化的建设取得了好的成绩。

3、凉山各地彝族文化研究机构领导重视、人才到位,有自己的会刊。如:凉山州彝学会有9人组成的领导班子;凉山彝族文化研究所有专职工作人员3人,兼职12人,其中有6个彝族毕摩,有专刊《诺苏》。美姑毕摩文化研究中心有14人,其中专职12人,有专刊《毕摩文化》。昭觉彝族服饰文化研究所有专职工作人员2人,兼职工作人员4人。雷波彝族文化研究分所有专职工作人员1人,兼职工作人员3人,有专刊《孟获文化》。

四、体会与思考

通过这次的学习考察,我们得到的体会和感受很深,收获特别大。用丰厚的小凉山彝族文化底蕴打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让小凉山彝族文化逐步走向产业化,彝族文化与旅游业嫁接,自然景观和彝族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打造小凉山“甘嫫阿妞”特色文化和黑竹沟自然资源融合精品旅游。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与时俱进。彝族文化研究工作必须与现行的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相符。要跟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仅要与时代同步,更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要解放思想。彝族文化研究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和口头上。要把彝族文化研究和全县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大思路,大手笔的做。

3、要打造特色。彝族文化研究要抓好彝族的、古老的特色文化。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打造特色,打造品牌。

4、认识要统一。要把彝族文化搞好,就必须得到全各级干部和全县人民群众的统一认识。形成坚强的工作凝聚力和战斗力。

5、领导重视。不管做什么工作,要想把它干好,就必须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领导不重视,不管是什么工作都只能在纸上谈笔,不会有成效。

6、人才要到位。各项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是人才,必须要拥有一批有事业心,有责任感,懂业务的专门人才。

7、搞好民族文化建设必须实施政府为主导和经费投入要保证。

8、根据本地实际树立自信心,搞好宣传,扩大影响。

9、把文化、旅游、人才、资金等方面的资源整合好。

10、形成产业。不要只为研究而研究,要以彝族文化为载体,形成产业,形成市场。

11、鼓励创新。抓住古老的文化,通过创新后,形成与现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资源。

12、错位发展。不能别人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更不能去争抢别人已经做了的东西。要找准根基,找准位置,错位竞争,错位发展。

总之,这次的学习考察,使我们看到了凉山各地在彝族文化研究方面做法和成效,学到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对今后促进小凉山彝族文化(甘嫫阿妞)研究会的工作,实现我县“小凉山族彝族特色文化县”,打造小凉山“黑竹沟——甘嫫阿妞”峨边旅游品牌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8年5月26

 

                                                   (编辑:马海林布)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