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 香 夫 人 奢香夫人是伟大的,神圣的是迄今为止贵州人仍然爱戴的历史人物。不错!她是彝族人。
视频资料WIFI观看 歌曲资料-水西谣 彝族部落的公主奢香,自幼聪明能干,好学深思,1375年(明洪武八年),奢香与贵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 部首领陇赞·霭翠结婚,时年十七岁,人称奢香夫人。陇赞·蔼翠的祖先从陕西南下入蜀,后由蜀入滇,传至陇赞·霭翠时,正是元明朝交替时期。早在宋朝末年,霭翠家族以鸭池河为界,分贵州为水东、水西两部分。陇赞·霭翠家族世居大方,称为水西家。奢香婚后成为霭翠的贤内助,经常辅佐丈夫处理宣慰司的政事。在与丈夫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奢香逐步增长了摄政理事的政治才能,以贤能闻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爱戴,被尊称为“苴慕”(君长) 【贵州宣慰府】 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陇赞·蔼翠因病去世,奢香代替年幼的儿子,世袭了贵州宣慰使职。奢香摄政后,值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等从四川、湖南出兵,经贵州入云南,以讨伐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的残余势力。盘踞于云南的元蒙势力正暗中与乌撒(今威宁)、芒部(今云南镇雄)等地的土酋勾结,于黔西北境内屯兵,企图阻止明军入滇。奢香审时度势,积极献粮通道,支持明军。还凭借宗族关系,亲赴乌撒、芒部,对诸土酋阐明形势,劝说开导。使明军得以顺利进拔云南,促进了祖国的统一 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明廷派驻贵州的都指挥马晔,出于民族的偏见,视奢香为“鬼方蛮女”,对她摄贵奢香雕像奢香雕像州宣慰使职忌恨不满;马晔在役使官兵开置普定驿时,骄纵蛮横,大肆杀戮彝族人民,并强迫奢香交纳赋税。贵州正遭大旱,粮食无收,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赋税无从征集。奢香多次行文陈诉,而马晔却借机将奢香抓到贵阳,指令壮士裸露奢香的身体,鞭笞奢香的背部,企图激怒彝族兵衅。奢香属下四十八部头人,早已恨透马晔,得知奢香受辱,更加愤怒,即带领兵丁聚集。战事一触即发,奢香深明大义向属下表明不愿造反的态度,当众揭露了马晔逼反的用心,从而避免了一场殃及贵州各族人民的战祸。同年,奢香经贵州宣慰副使宋钦之妻刘淑贞的引荐,走诉京师,向朱元璋面陈马晔逼反的真象。朱元璋欲除马晔,便问奢香“以何报答”,奢香回禀:“愿令子孙世世不敢生事”。并即表示“愿意刊山凿险、开置驿道”。朱元璋大喜,封奢香为“顺德夫人”,赏赐金银和丝织品等物,并将马晔召回京都治罪。奢香回到贵州,属下无不感服朝廷的威德 【奢香夫人雕像】 回到贵州后,奢香亲率各部落开置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贵阳,过乌撒,达乌蒙(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瓮安县境)到容山(今湄潭县境)。置龙场、陆广、谷里、水西、奢香、金鸡、阁鸦、归化、毕节等九个驿站于贵州境内。驿道纵横贵州,打开了与川、滇、湘的通道,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稳定了西南的政治局面,确定了与明王朝的臣属关系。朱元璋说:“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 【影视资料图】 开置驿道后,奢香多次到金陵,通过朝觐、禀呈政务、输赋、进贡地方物产和马匹等活动,使贵州和明王朝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起来。通过广泛地接触汉族地区文化,奢香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决心亲身倡导文明。奢香摄职期间,向外广聘汉儒,多方接纳文人学士,兴办宣慰司学培养各族子弟;招来能工巧匠,传授先进的耕织技术,开置农田,发展生产;倡导彝汉融和,安居乐业。公元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奢香将长大成人的独子阿期陇弟送入京师太学读书,明太祖朱元璋特下诏告诉国子监官,善为训教阿期陇弟,不要辜负远来求学的人。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阿期陇弟学成而归,朱元璋赐予三品朝服并袭衣、金带等,并钦赐姓“安”,汉名叫“安的”。同年十月,奢香派遣子媳奢助,以及把事头目允则陇,带上水西名马60匹入朝谢恩。经过奢香的勤政治理,苦心经营,使水西地区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相处,经济发展,文明气象日昌。 奢香夫人是彝族著名女政治家,作为一个民族头人,在国家加强西南地区统治的形势下,为贵州建省创造了必要条件,客观上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统一。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水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巩固了西南边疆,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她改良本民族文化、学习汉文化的举措,促进了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奢香博物馆,以奢香夫人命名的彝族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始建于一九九三年三月,一九九四年四月竣工并对外开放。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博物馆仿造古代彝族土司庄园建筑而成,占地面积20666平方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由五个展厅、资料中心和馆藏书法作品展馆等组成。 奢香墓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城北面云龙山下、乌龙坡头的洗马塘畔,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清康熙初年,平西王吴三桂率兵“平南蛮”、“剿水西”时,奢香墓及附属设施皆毁于兵燹。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奢香后裔安淦辛呈文大定府,请予修葺,后由大定知府与黔西知州主持,进行了部分维修。1949年时,只剩清代石墓和罩碑残存于迷离荒草之中。墓葬几度毁兴,196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奢香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初步修复。1985年正式重建。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墓为石围土封,圆形,墓高4.5米,直径6米,圆转帐18.84米,采用须弥座式,分九盘围石安砌。墓裙有龙虎高浮雕石9块,饰以彝族图案花纹。墓碑高3.6米,宽1.45米。下面以彝、汉主席并“明顺德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墓”各14字;背面刻《奢香夫人赞》五言长诗,共248字。墓前依地形筑平台两道,左右各有两级立柱花板刻石栏杆,分别由58柱嵌54板组成。立柱为虎头(彝族图腾)圆雕,花板以动植物图纹装饰。墓地四周以仿古马头形墙圈保护,中建水池亭榭、石栏小桥、花圃草坪。楼厅内设有彝族历史文化陈列馆。整个墓园,占地20000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