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师范学院首届彝族文化节“火塘边的故事”文艺晚会成功举办 中国彝族网(遵义师范学院 罗守军)讯 2015年12月12日晚上,遵义师范学院彝族文化学会首届彝族文化节“火塘边的故事”文艺晚会在音乐厅举行。遵义师范学院社团联合会指导老师李星,遵义师范学院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刘香环老师、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刘云松老师、音乐与舞蹈学院范富芹老师、班丽梅老师、和外国语学院马老师出席晚会。遵义师范学院五大学生组织、各学院学生代表及各学生社团均派代表前来参加。特邀贵州民族大学夜郎文化研究协会代表余朝海、文菁、王慧等参加表演。本次活动由共青团遵义师范委员会办主办、遵义师范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彝族文化学会承办、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协办。该活动得到遵义市名城花都婚庆公司,赫章金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赫章夜郎文化演艺发展有限公司,赫章娜咪鲁民族文化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遵义师范学院学院彝族文化学会是遵义师范学院建校百年以来,是第一个有组织的,规范的少数民族学生社团,该学会最初由音乐与舞蹈学院学生陈情情、文跃,初等教育学院罗守军、历史与旅游管理学院学生杨成、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安乐等人在2014年联合发起,于2015年10月向学校申报,经学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等相关单位审核通过。特邀遵义师范学院学科办黎冽老师进行指导。 当天晚上七点,遵义师范学院整个音乐厅彝歌响亮、彝舞飞扬。诚邀遵义师范学院社团联合会指导老师李星发表重要讲话及宣布首届遵义师范学院彝族文化学会彝族文化节“火塘边的故事”开幕。 遵义师范学院彝族文化学会学生会主席杨成代表本社团发言,他说:在经济迅速发展和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许许多多的彝族文化正在慢慢的流失或者被其他外来文化同化,许多的彝族同胞遗失了母语,淡忘了文字,失去了民族的信仰。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成了众多彝族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面临的严峻问题。随着国家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彝族青年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为传承和发展古老的彝族文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而当代的彝族大学生作为传承和发扬彝族文化的后备军,应当努力学习本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保护、继承和弘扬彝族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在文艺汇演中,原生态经典彝族舞蹈《阿西里西》、《撒麻舞》和《铃铛舞》受到所有领导,嘉宾和观众一致好评。并穿插“学彝语,赢大奖”互动环节,邀请众多现场观众参与学习简单基本彝族礼貌用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互动。结合了现代元素和彝族传统服饰文化打造的彝族民俗文化展演让所有观众眼前一亮。英俊潇洒和婀娜多姿的彝家儿女,把服饰展示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首由大一新生文权义,金鸿,陈黎英等演唱的《敬酒歌》,一碗香甜清冽的彝家咂酒,让所有领导和嘉宾感受到彝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豪迈奔放。文艺汇演第十个节目由来六盘水市盘县的演唱员赵凤女生独唱《留客歌》中推向高潮。最后所有领导、嘉宾走上舞台,在杨成、陈情情、罗守军、文跃、车永飞,安乐领唱,所有演员合唱《要走的阿老表,要走的阿表妹》结束了此次文艺汇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