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风彝俗 传统文化 查看内容

彝族乐器:马布

3643 0 2016-4-27 10:51 发布者: 苏月飞阳 原作者: 苏月飞阳凉山非遗

  彝语“马”为竹子、“布”为簧管,意即插上簧管的竹制气鸣乐器,又称“布惹”。管身用竹管制成,哨子是单簧。管身多用一节上下通透的竹管制成,管长15㎝—22㎝,内径0.6㎝—0.9㎝,开有五至八个圆形音孔,下端套 ...


彝族马布2.JPG

彝族马布.JPG


  彝语“马”为竹子、“布”为簧管,意即插上簧管的竹制气鸣乐器,又称“布惹”。管身用竹管制成,哨子是单簧。管身多用一节上下通透的竹管制成,管长15㎝—22㎝,内径0.6㎝—0.9㎝,开有五至八个圆形音孔,下端套有一个用牛角制成的喇叭口。在管口上端插一节细竹管哨咀,在哨咀上开2.5㎝长的簧片,舌尖朝上。演奏时,管身竖置,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上三孔,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下三孔(加小指可按4个孔),口含哨咀,用循环换气法吹奏。演奏者用牙齿紧压簧片以缩短它的振动部分,音域能扩大到十二度至十四度,能满足演奏的需要。

  马布的音色清脆悠扬,富有田野风味。音色比小唢呐圆润柔和,又有些西洋乐器双簧管色泽,兼有唢呐与双簧管的特殊风味,彝家人把它比作蝉鸣,确实有一种秋声秋色惹人醉的感觉。过去都用于独奏,是富有特色和表现力的乐器。用它来演奏欢快、活泼的旋律时,嘹亮而粗犷;用它吹奏忧伤、缓慢的曲调时,深情而略带鼻音;特别在演奏到拖长的尾音时,乐声如泣如诉,极为动人。

  马布曲常用习惯曲调进行发展,演奏者能够触景生情、随感而发,演奏出丰富多彩的乐曲。在乐曲中广泛运用强弱变化的长音、快速同音反复、快速打指以及频繁的倚音、下滑音和装饰音等,还常在乐曲中模拟各种鸟兽的鸣叫。传统的马布独奏曲有,《猛虎出洞》、《布谷过山》、《晨风摇竹》、《万马奔滩》等,越西、甘洛流行的马布曲有《放羊调》、《放狗撵山》、《丰收调》、《晚牧调》、《山弦调》和《快乐调》、《悲哀调》等。在凉山彝族中,马布广泛用于节日、庆典和平时生活闲暇,也用于丧事。民间流行着这一习俗:父母去世逝时,出嫁的女儿邀请村里最好的乐手到娘家来吹奏马布,以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每逢节日、喜庆或劳动之余,彝家的小伙子们喜爱吹起马布,以休闲自娱。现在“马布”除常用于独奏外,也用于民族乐队中。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