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风彝俗 彝族年 查看内容

2016年毕节市吉场·新建彝族年——首届乡村彝族文化艺术节暨第八届乌蒙山彝族青年联谊 ...

2016-10-16 14:22|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10949| 评论: 0|原作者: 组委会|来自: 中国彝族网

摘要:   彝族年源于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彝族隆重的重大传统节日。在党的民族政策支持引领下,根据国家“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内 ...


  彝族年源于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彝族隆重的重大传统节日。在党的民族政策支持引领下,根据国家“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展示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团结、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营造万民同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激发全市各族人民推进地域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热忱,特拟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铸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载体,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

活动主题

  

  弘扬民族文化  建设美丽彝乡

活动名称

  

  2016年毕节市吉场·新建彝族年——首届乡村彝族文化艺术节暨第八届乌蒙山彝族青年联谊会

时间、地点

  

  2016年10月30日——31日
  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吉镇新场村彝族生态园


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乌蒙欢歌集体舞大赛(10月30日上午10:30)
(二)彝族原创歌曲大赛(10月30日下午2:30)
(三)彝族青年联谊会(报到时间10月31日中午12:00)
(四)彝族传统体育竞技表演(10月31日早上10:00)
(五)彝历新年祭祀(10月31日下午2:00)
(六)民族节目表演暨彝族服饰展示(10月31日下午2:30)
(七)吃年饭(10月31日下午5:30)
(八)篝火晚会(10月31日下午7:30)

乌蒙欢歌及彝族原创歌曲报名方式

  

  采取网上报名与电话报名两种形式进行,报名时请备注参赛人数、领队电话等;
  报名电话:18798333998(编辑短信发送,参赛代表队名称:     人数:     领队电话号码:        );

赛事安排

 

(一)乌蒙欢歌集体舞大赛
1、赛事要求
A、人数:每个参赛队人数最低20人起至50人以下,年龄、男女不限;
 B、服装:每支参赛代表队表演时需统一服装,服装费及路费由参赛方负责;
 C、就餐:组委会提供一顿中餐便利盒饭,早餐、晚餐各参赛队自行解决;
D、其他:各参赛队提前30分钟到达比赛场抽签,准时参赛,迟到15分钟作弃权处理。
2、比赛方式
视报名队伍而定,原则上每三组同时上场比赛,评委分别打分、计分。
3、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3名,所设奖项均颁发证书及奖杯。
其中乌蒙欢歌比赛:

一等奖3000元
二等奖2000元   
三等奖1000元
优秀奖500元

彝族原创歌曲比赛:

一等奖3000元+获奖歌曲伴奏制作+录音
二等奖2000元+获奖歌曲伴奏制作   
三等奖1000元+获奖歌曲伴奏制作
优秀奖800元

4、评委组成
拟邀请黔西北知名舞蹈、音乐及彝族文化专家为本次比赛评委。
5、评分规则
A、参赛内容:第一套乌蒙欢歌集体舞中的乌蒙彝舞部份;
B、比赛可灵活根据基本舞蹈动作,在不改变其主要内容及风格的前提下在队形、形式、内容上进行创新改编,
C、表演者精神饱满,台风端正,现场反映良好;
D、服装统一:黔西北彝族服饰,

(二)彝族原创歌曲大赛
A、本次比赛均采取百分制,形象分+专业分+服装分,
B、凡参与报名的歌手需在28号之前将音乐伴奏及简谱发至组委会邮箱。
C、必须为彝族原创歌曲,曲目要注明词、曲作者及演唱者,并保证无任何版权纠纷;
D、参赛者可用MP3伴奏,也可现场伴奏;
注:乌蒙欢歌和彝族原创歌曲比赛完后组委会根据节目形式筛选若干优秀节目参加接下来的彝族年文艺演出。

(三)彝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
赛马、拔河、斗鸡、摔跤、射箭、撞肌腿
根据各类比赛形式制定评判规则

民族节目表演暨彝族服饰展示

 

未尽事宜,由本次组委会修改补充。
此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活动组委会所有


活动组委会
 二0一六年十月十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