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族人物 查看内容

毕节威宁布摩世家 彝族文化的坚守者

4689 0 2017-5-26 17:31 发布者: 苏月飞阳 原作者: 川江都市报中国彝族网

19岁的龙顺风正式出道,成为“布摩”传人   “跑得快的是骏马,懂得多的是布摩。”这是彝族的格言。今年35岁的毕节威宁自治县板底乡雄鹰村彝族布摩龙顺风出生在布摩世家,是家族里第27代嫡传布摩。他7岁入行,1 ...



笔墨.jpg

19岁的龙顺风正式出道,成为“布摩”传人


  “跑得快的是骏马,懂得多的是布摩。”这是彝族的格言。今年35岁的毕节威宁自治县板底乡雄鹰村彝族布摩龙顺风出生在布摩世家,是家族里第27代嫡传布摩。他7岁入行,19岁出道,如今已是布摩文化的坚守者。脱去神圣的脑补(法衣),他是朴实的彝家汉子,身上流淌着民族文化的基因。

  布摩爷爷传授经文礼仪

  在板底乡海草花场每年农历6月24日的火把节,火把点燃之前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火仪式,一群彝族布摩用牛、羊、猪等祭奠山神和火神。仪式庄严有序,担任主祭的布摩常常就是龙顺风……

  龙顺风的爷爷龙天福是一位学问精深的老布摩,原本他想把布摩的衣钵传给龙顺风的父亲龙兴跃,无奈终未实现。

  龙顺风7岁那年,因天资聪颖,被老布摩爷爷相中,开始传授布摩经文和礼仪。“要当一名布摩,读经(文字)、礼节、授职是必经的三部分,每一步都是有规可依、非常严谨。”

  那时,在老家竹篱笆编织的院子里,一条小板凳、一张小桌子、一本布摩经文,龙顺风在爷爷的指导下识文(彝文)断字,书写彝文、学习礼节。

  在爷爷的教授下,龙顺风不但认识并会书写许多彝族文字,对许多经书也倒背如流。《指路经》、《献酒经》、《献茶经》等经书,成为龙顺风学习布摩的坚实基础。


  “跑得快的是骏马,懂得多的是布摩。”这是彝族的格言。今年35岁的毕节威宁自治县板底乡雄鹰村彝族布摩龙顺风出生在布摩世家,是家族里第27代嫡传布摩。他7岁入行,19岁出道,如今已是布摩文化的坚守者。脱去神圣的脑补(法衣),他是朴实的彝家汉子,身上流淌着民族文化的基因。

  十村八寨“布道念经”

  19岁那年,经过爷爷龙天福读经、礼节、授职等一系列考核和举行仪式,龙顺风正式出道,接替爷爷龙天福成为阿铺家第27代“布摩”传人。

  龙顺风说,每逢结婚嫁女、丧葬祭祀,凡是主人家有需要,他都带着布摩前往布道念经,彝族文化的火种就这样传承有序。

  “遇到红事,如结婚嫁女,布摩先生为主人家妻岩路(退车马);若是白事,如老人去世做斋,要念《试塔吧》、《克嚎》(孝歌);如果遇到火把节、祭祀等时候,要宰牛宰羊祭祀,一般宰牛祭祀是最高礼节。”龙顺风说。

  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嫁接”

  如今的龙顺风,闲时务农忙时传道。在彝族文化熏陶下成长的他,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传承民族文化上。

  走进板底乡村村寨寨,便能看到用彝汉双语书写的醒目标语,这是“彝乡”板底的特色文化盛宴“。我们不要认为布摩就是祭祀、占卜,布摩文化中彝族文字的传承,彝族礼仪的掌握,作为一名彝族布摩,我们有义务传承好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龙顺风说。

  近年来,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板底乡因民族文化浓厚,被授予“中国特色民族村寨”等多项殊荣。民族文化与旅游业成功“嫁接”。

  相关链接>>>布摩的传承

  据了解,以前布摩是掌握彝文的史官、经师,是彝族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宗法奴隶制时代的布摩,与祖、摩、合为三位一体。祖摩即君,摩即臣,布摩即师,布是念之意,摩是大之意。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布摩精者能知天象,断阴晴,在君长左右,凡疑心取决焉。”清代中期改土归流后,布摩在农事活动之余,从事祭祀、祈祷、占卜等活动,并办乡学、授彝文、录典籍。布摩以籍的形式确定,如阿聂、阿文、阿铺、阿都、乃苏等家支,行世袭制,龙顺风家就是阿铺家支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