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民族文学 诗歌 查看内容

雅姆阿松:亲的酒,母亲的诗(外五首)

2017-7-11 12:06| 发布者: 苏月飞阳| 查看: 7875| 评论: 0|原作者: 雅姆阿松|来自: 中国彝族网

摘要: 作者简介 赵磊:彝名雅姆阿松,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人。现居上海,以图纸为生,偶尔写点文字陶冶情操。部分字句散载于贵州民族报、诗红河、中国诗歌、海上诗刊、威宁诗刊等。 亲的酒,母亲的诗 父亲每天都 ...

阿松.jpg

作者简介
赵磊:彝名雅姆阿松,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人。现居上海,以图纸为生,偶尔写点文字陶冶情操。部分字句散载于贵州民族报、诗红河、中国诗歌、海上诗刊、威宁诗刊等。


亲的酒,母亲的诗

父亲每天都要喝酒
除了吃饭抽烟外
偶尔还会用酒话为下酒菜
让人难以费解的语言
被农事抽打了几十载的手掌
纹样刻画如大山般深沉

父亲生于五十年代
少时求学于乡
如今还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
我在外求学的那些年月
电话仅为少数富裕人家的生活品
信笺成了我给家里索要费用唯一的工具
如今偶尔回家
还能看见那些泛黄的信笺
看见父亲脸上逐渐增多的皱纹
仿佛在诉说人世苍山
一个时代就被这样定格

我是在父亲的鞭策中成长的
贫瘠的土地,枯燥的生活中
需要调味剂
年过六旬的老人
时常吵闹着要外出打工
被生活压弯了的腰依旧顶着家里的柴米油盐
人情往来

随着儿子的出生,我也步入而立之年
回家的脚步变得越来越缓慢
很多时候
母亲总是在电话另一端叹息
“过年了,
你们都还没回家”

9.jpg

在上海,我想过两天生活

在上海,我想过两天生活
一天贵州的
那是熟悉的味道
耳畔呢喃的方言
那是我的乳名

电烤炉上支张方桌
放着酒壶、酒碗和押子
划拳或吹牛、斗地主
悠闲地点上一根香烟
年前的杀猪饭
每家都要尝几口
猪血和酸菜
阴辣子炒猪肝
还有量人的肥肉蘸水
“饭吃六分饱,酒喝七分醉”

在上海,我想过两天生活
一天彝族的
夹生的母语伴着常年不熄的火塘
燃烧着生活的梦想

七月火把节种下的爱情
彝历年成长为硕果累累
更有甚者,儿孙满堂
膝下撒欢
饕鬄的坨坨肉
醉人的转转酒
厚重的荞粑粑
还带着泥土的芬芳
盛装的三色碗
有酒,有肉
歌舞升平,喜乐年华

给周海

从川北丰满羽翅的稚气
到上海打拼的青春
积淀了太多的岁月
从闸北火车站到茅台路
有一辆出租车的距离
从莘庄到裕德路
有一碗面条的温暖
食之果腹
安之而立

罗阳
还有青春扎堆的罗阳
初出茅庐的男儿
寒冬席地而卧
时而立地欢歌
时而球场挥汗如雨
时而翻越地铁栅拦
奋战于职场
如今啊!
都天各一方
还有去了天堂的肖
他在那个冬季剪掉的长发
落满了一地灰色的记忆

两次创业的起落
让你更加懂得如何面对未来
婚姻的红毯需回归成都平原驻守
家庭的温馨
如同三月绽放的鲜花
鲜花每年都如期绽放
而青春只有一季

太多的交融
凝聚如水
平淡真切
记忆保存了近二十载的光阴
此刻时间也不重要
我举杯为你祝福

寒寂的夜,我用文字取暖

一碗酒
叙述一段故事
一个季节
演绎一个项目
年复一年   周而复始

抽烟的时候
焚烧的时间属于自己
灰烬交给日月星辰
收拾残局

把路扛在肩上行走
长路漫漫且远兮
家乡与上海的嫁接
构成彼此的远方
两点游弋
相互守望

寒寂的夜
除了酒  唯有酒
能予彼此短暂的慰籍
所有的故乡都不叫故乡
漂泊得最后一站便成了子孙的故乡

我与故乡间隔一碗酒的距离

晨曦,日暮
艳阳高照抑或阴雨连绵
且算雾霾一手遮天
在每个目光所及之处
随处可见故乡温暖的影子

叔叔数次快递的米粉
父母年迈的腊肉
喔乌啵郭用雨露喂养的羊群
黑猪和阉鸡
众多的姜蒜辣椒粉
一切随着我的脚步远行

被故乡救济的日子逐渐增多
贫瘠的躯体无以回报
吮吸故乡乳汁的日子被无限延长
很多个失眠的夜晚
斟上一碗来自故乡的包谷酒
面向两千公里外的大西南
矗立而饮
纵然发现
即使远离故乡两千多公里外的上海
我与故乡仅间隔一碗酒的距离
守望的情绪
乡愁
被一一收割
亲情的依偎
如初,亘远

清明,与祖先会晤
——怀念外公外婆

祖先,已抵达滋滋普乌的祖先
请允许子孙用“会晤”一词
家族无缘政治
无缘高屋建瓴
我们以锄头为伴
以土地为生
以牛羊礼毕
在毕摩的诵经声中走完一生
叶落心惊,心系彝魂
齐家和睦乃为盼

吴三桂,千刀万剐的吴三桂
你为何血染乌蒙夷氏
茫茫高原亦无法摆脱乱世争纷的宿命
改土归流,夷取汉姓
当道者的头脑风暴
迫使走上了和谐道路

回望祖先的土地
越走越远,背负的夯
却越来越沉
犹如此时的我,远在上海
只能用文字与你们对饮
阿波果,挪不动两千多公里的航程
只能在心里,虔诚的焚一香
守望你,守护你的子孙
清明时节,纵然雨纷纷
亦对饮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邀请注册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