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网 首页 彝学研究 语言文字 查看内容

珍贵民族古籍保护 云南是这么干的:数字化

5898 0 2019-11-11 20:57 发布者: 苏月飞阳 原作者: 高燕云南民族时报

  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民族文字古籍和口传古籍。这些少数民族古籍是各民族先民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云南最为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但少数民族古籍保 ...

云南彝文古籍.jpg

  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民族文字古籍和口传古籍。这些少数民族古籍是各民族先民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云南最为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但少数民族古籍保存、传承仍任重道远。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流失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每年正以上千册(卷)的速度在流失。如何有效抢救、保护珍贵、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古籍已经成为省民族古籍办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副主任起国庆表示。

  仍有7万余册(卷)民族古籍散存于民间

  “我省是少数民族文献古籍种类最多、数量较大的省份,很多古籍因自然脆化、酸化、虫蛀而日益损毁严重,但由于保管条件有限,缺乏专业的古籍修复人才,只能坐视古籍的再次流失。”起国庆说。

  据统计,除已征集保护的除外,我省仍有7万余册(卷)少数民族古籍散存于民间。这部分古籍,由于保管不善和其他诸多原因,其流失之快,始料不及;以及因民族古籍人才逝世而造成民族古籍的间接流失。

  “民族古籍大多由民间知识分子、祭司、民间艺人等掌握使用,精通古籍者为数不多。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精通古籍者越来越少;无文字民族的口传古籍流失现象突出。云南各民族的口传古籍达4万余种,这部分古籍主要靠各民族民间艺人来传承。”起国庆说。

  近年来,由于财力等限制,各民族口传古籍抢救不力,流失严重;已抢救的少数民族古籍无力进行妥善修复和保管。

  将首推古籍数字化  实施科学抢救保护

  针对云南少数民族古籍面临的古籍原件流失、人才流失、保管条件差、保护技术落后等实际,起国庆说,今后一段时期将首先着力推动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将古籍数字化管理,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已成为现代化古籍保护的必经之路,对保护和传承民族古籍文化具有深远意义。”起国庆说。

  据悉,下一步,将建设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图书馆,将我省馆藏和散藏于民间的少数民族文献古籍原件进行翻拍形成数字化文档,将传承人的传承仪式以及民间口头流传的口传古籍进行录音录像,建成含古籍原件、数字化图片、影音收录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现代化资料库和资源共享平台,才能确保更多正在流失的少数民族古籍能够得到科学的抢救保护。

  其次,加强少数民族古籍宝贵价值展示宣传。省古籍办决定从2020年开始,每年定期举办“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暨保护成果巡展”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少数民族古籍文化遗产宝贵价值认识。加紧开展少数民族古籍的普查与征集性保护。进一步摸清少数民族古籍家底、现状,加强云南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征集性抢救保护,深入开展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翻译出版工作。

  同时,持续推进少数民族古籍经典再造惠民工程,加大力度实施少数民族古籍善本珍本的原真性影印出版保护。努力构建民族古籍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对少数民族古籍传承人员的管理,建立少数民族古籍传承人员命名制度。

  另外,加大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翻译整理出版和口传古籍抢救保护。与有关高校、图书馆、民族文化研究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合作开展翻译出版工作,不断推进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翻译整理出版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关注“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跨境少数民族等口传古籍的收集抢救整理出版发行工作。

  “民族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好这些民族古籍,对促进文化传承、联结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刻不容缓。”起国庆表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