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7 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强调要积极培养传承人,让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成果显著,涌现出众多德艺双馨、技艺精湛的典型代表,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为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提升系统性保护能力水平,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经过推荐申报、材料复核、专家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严格程序,最终确定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 942 人,现正式公布。 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共有 15 位彝族传承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男性 11 人,占比高达 73.3%;女性 4 人,占比 27%。从地区分布来看,云南有 7 人,占比 46.7%;四川 5 人,占比 33.3%;贵州 3 人,占比 20%。这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主要活跃在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民俗这 5 个非遗门类。 具体而言,来自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的张玉英(女)传承的项目是阿诗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罗英(女)传承梅葛;云南省弥勒县的虾其仙(女)传承阿细先基;四川省金阳县的金地伍(男)传承毕阿史拉则传说;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的柳学光(男)传承鼓舞(彝族花鼓舞);贵州省赫章县的苏万朝(男)传承彝族铃铛舞;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郭建荣(男)传承彝族打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阿西巫之莫(女)传承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贵州省大方县的高光友(男)传承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云南省宁洱县的李兴昌(男)传承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阿西拉批(男)传承彝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凉山彝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贵州省赫章县的王秀平(男)传承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何应贵(男)也传承火把节(彝族火把节);四川省美姑县的曲比拉机(男)传承祭祖习俗(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吉尔阿布(男)传承彝族年。 这些彝族传承人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他们的坚守与付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