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注册 登录
中国彝族网 返回首页
宗林 三等雄鹰
四川会理人,彝族,中学高级教师,四川温江微篇文协会员,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会员,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会员,偶写稿,有新闻、诗歌、论文等散见网络、报刊。qq1278836440 邮箱1278836440@qq.com

日志

怎样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学术著作2012-3-15 17:42 阅读 1904 评论 0

怎样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作业?

四川会理县益门片区中心小学    何宗林    邮编615104

 

    常听家长说,孩子太粗心,作业和考试不是少写个这就是少写个那,又不会检查,怎么办呢?

粗心是大多数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普遍毛病。我们当然不能苛求孩子绝对细心,但是屡屡的粗心成为常态则不能掉以轻心。对一个孩子的粗心而言,频繁的说教,除了让孩子反感并且认可自己真的就是粗心孩,基本是没有其他任何效果的。要孩子变得细心严谨,需要家长耐心严谨地对孩子每天设计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项目进行长期的训练。比如看完一幅图后背着说出这幅图都画了些什么东西,或者找出两幅相似的图的差异,这都是适合小朋友的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还比如要求孩子朗读指定的一篇或一段课外书,不漏字不读错字,错了就从头来,直至正确为止,有错误的时候家长不必具体指出哪个字错了,只告诉他朗读的时候眼睛要走在嘴巴的前面,有了这个极其短暂的预看过程(同时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就不会读错了,让他自己在不断的重读中自己发现并最后改正错误。

对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训练计划,就是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检查作业。假如需要家长签字,有错不签字,得让孩子自己检查,家长不帮忙检查,不全部查出来不罢休,甚至严重情况下不准离开座位、不准喝水等找借口去歇歇,要让孩子觉得有错查不出来是件很不爽的事,因为让他很头疼很烦,这样才有努力避免此类麻烦的压力和动力。然后在不断可以自己找到错误,在订正错误中找到成就感,发现原来还是可以自己改正的,细心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孩子真得没有办法发现自己的错误吗?我个人的经验和看法,孩子检查不出错误,一般是三个原因,第一是没有压力,不需要自己去查,父母老师自然会告诉他哪里有错;第二是没有方法,他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去检查;第三,是定势思维,孩子顺着自己之前的思路走,觉得这没有问题啊,尤其是一些看似极简单的题上,很多思路特别快的孩子就容易因为定势思维,忽略了题目要求的小变化而摔跤。

第一种原因的,父母要检讨,对孩子的学习是不是要学会慢慢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放手,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而不是父母必须陪伴才能学好。越早独立学习的孩子,自学能力越强,后劲越足。

第二种原因的,最考验家长的智慧。让孩子自我检查这个过程家长会很纠结,因为你明明看到极其明显的错,孩子死活发现不了,你还非得要他自己查,这很考验家长的耐心。这里,我不反对孩子无计可施的时候家长进行提示或点拨,问题是怎样去点拨?

不妨先给孩子讲对一个句子的检查方法。检查一个句子是否正确,需要考虑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假如是英语,还包括时态是否符合要求等。把检查方法说完以后,让孩子对照着一项一项去针对性检查,因为有了方法,孩子才知道怎么去入手。而且,养成习惯后,每次碰到检查句子他都会从这些要素去考虑。

    假如孩子是有错别字检查不出来,那么很显然就是孩子的字词基础不过关,可先让他先暂停检查,把他写错的字在草稿纸上和其他形近字同音字放到一起,让他进行区别,分别组词扩词,不懂就讲解到懂。把这个基础夯实以后,回头再去检查,那时候孩子就知道错在哪里了。否则,那个字词的用法没搞懂,根本无从检查,下次很可能还犯同样的错。

数学也一样,计算出错那是计算基础没过关,只要我们采用天天进行口算练习就能有效改善。如孩子遇到应用题不会的,家长就要和他分析解题思路,做出来以后,为了确保他懂了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可要求他自己出一道类似的题,或者家长出一道类似的题给他再做一次。举一反三,只有从方法入手,才能真正帮助孩子逐步走向独立学习。

第三种情况,需要戒骄戒躁。让孩子自己养成多读题,先读完题再做题的习惯,不要只读一点点就自以为是地觉得这个简单,立马下笔,落笔即错。这种孩子随着考试经验的丰富积累,慢慢就懂得严谨了。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邀请注册
facelist
  • 173帖子
  • 0关注
  • 0粉丝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