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民间婚嫁喜事中的礼钱{卡巴洛萨}包括舅舅钱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已经严重超出了大多数家庭的承受能力,为此,住美姑县境内的古侯曲涅支系代表于2012年3月8日在美姑县环城路上经过共同协调决定:从即日起,凡女儿出嫁时,包括舅舅家在内所有礼钱{卡巴洛萨}不得超过两万元{20000元}另外,外侄女出嫁时,舅舅钱不得超过三千五百元{3500元}所有婚嫁,迎亲来往车费由娶媳家{男方}负责。
美姑县22支来自全县各地的彝族“德古”300人齐聚巴普,共商婚姻礼金制度。德古们慷慨激昂,历陈日益高涨的婚价钱,给人们带来了沉重负担,规定了礼金不得超过2万元人民币,纷纷在“会盟协议”中按下鲜红的手印,会后,各家支纷纷举行家支大会,宣传贯彻“德古会盟”之内容,可谓盛况空前。
自古以来,彝族将“父欠子债当数娶妻婚配”作为铁定的规矩。结缔婚姻,有十多种礼金。如开口价,媒妁钱,舅舅钱,叔叔钱。。。。。。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礼金制始终以一种民众能够承受的温和形式在演进与发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的遵从。
然而,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礼金数额越来越高呈不可遏止的趋势,已成为结婚过程中承重的负担。人们一边责骂和叹息高额礼金,婚价。一边又不得不承受越来越高的礼金,甚至无形中自己也成为将礼金推向另一个高峰的推波助澜者。究其原因,一方面几十年来“金钱至上”之风从城市蔓延至民间乡土,彝族民众几千年来赖以维系的婚姻价值观受到冲击。特别是一部分先富起来却又丧尸文化价值观的人,将攀比,炫富,作秀,作为赢得知名度的手段,大力提升礼金额。另外一方面,传统教育严重缺失。特别是在机关,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分别论价。婚价钱,如高中生5万,中专生8万,大专生10万,本科生15万,研究生20万。。。。。礼金数额从过去的几百几千元,不断翻升十几甚至几十万元。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这个细胞出了问题,一切的稳定一切的和谐,一切的发展,一切的健康文明新生活将成为空话,正如彝族格言“没有母猪可度日,没有妻子难过日”,婚姻涉及广大民众,饮食男女,当我们在高唱健康文明新生活的时候,切莫忘记了社会之基石,维系生产再生产这个根本。
一次聚会不能改变世界,美姑“三百德古会盟”也非婚姻史上的彻底改变,甚至只能说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婚姻的微调。然而,调总比不调好,议总比不议好,管总比不管好,聚总比不聚好,至少传递出一种健康积极的信息,“变”为古侯曲涅的共识。
作者无意哗众取宠,无意翻新什么婚姻文化。然而,“美姑现象”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反思,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是不是该反思一下我们的的婚改工作是不是做的太少?三百“德古会盟”之现象已明确告诉我们,“金钱至上”不适用婚姻,婚姻改革工作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