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同时指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 在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 了解其他文化与自身文化的关系, 主张在全球范围内确立‘和而不同’的文化关系”文化自觉既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民族之间的共处之道, 也是中国社会内部多民族、多种文化之间的共生之道。对于各民族来说, 做到文化自觉, 就要求各民族首先要学会尊重与欣赏自己民族的文化, 自觉把本文化看作是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一部分, 依循平等的原则来处理本文化与异文化的关系; 更要尊重与欣赏别的民族的文化, 也就是要既不妄自菲薄, 也不妄自骄矜; 既拒斥“文化霸权主义”, 也反对“我族中心主义”; 要秉承“和而不同”的立场处理好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 尊重文化个性
文化是人类为了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精神生产的活动。每个民族都有个性鲜明的文化。它们共同建构了绚丽多姿的彝区民族文化大厦,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进程中都作过重大贡献和占有一席之地。民族经济有发达与欠发达的差异, 民族文化却不存在先进与落后的问题, 不同文化之间应该多元并存、相互吸收、共同发展。衡量一个民族文化价值大小是看其个性化程度, 个性化越强, 其价值越大。[ 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承认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尊重每一个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风俗礼仪、宗教信仰, 保护每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性。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意味着使构成少数民族文化的各种文化要素能够完整的传承下来, 并进一步发挥民族文化的潜在价值和优势, 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 调整文化心态
文化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着的系统, 它的发展、壮大永远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沟通和传播。任何由于担心全球化会带来文化冲击和消极后果而主张文化上的“闭关自守”的观点, 都是没有根据的, 也是根本做不到的。如果我们这样来认识和看待全球化, 就会相信全球化绝不会导致我们彝族文化的西化和同质化, 就会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只有积极调整文化心态, 我们才能以“有容乃大”的包容心态和宽容精神去对待异质文化的理念、习俗、生活方式, 用平等对话、理智沟通去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张力和冲突, 去面对全球化提出的巨大挑战。
(四) 加强文化的调适与整合
全球化作为一种来源于传统社会外部的推动社会变迁的动力, 必然要对传统社会产生冲击, 促进传统社会文化结构进行新的调整和调适。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只要它卷入了全球化过程, 那么其文化就必然要进入一个新的调适与整合过程, 这是一个基本规律。在全球化的过程中,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传统文化总会表现出种种“不适”, 文化上的“不适”往往会导致人们行为的“不适”,其结果是将阻碍这些民族的发展。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种种“不适”, 一味地固守过去的传统只能使它的生命力逐渐枯萎, 只有对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积极有效的调适与整合, 让民族传统文化在转变过程中主动适应和作出选择, 才能顺应时代的需要。因此, 各民族成员必须主动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一切过时的价值观念等进行扬弃, 同时为了把各民族文化发展壮大成真正符合时代需要的先进文化, 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 使每个民族在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对自己的文化也不断地筛选、扬弃, 从而整合为一种既是本民族的、又是现代的, 既包涵传统、又包涵创新的新文化, 从而使自己民族的文化成为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 使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文化的共性和其民族特性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