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注册 登录
中国彝族网 返回首页
史竺伊朵1 三等飞鹰
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日志

彝族酒文化

文学作品2012-5-18 19:15 阅读 1627 评论 1 热度 1

      彝族酒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它在振奋精神、和谐关系、传播信息、征婚纳聘等方面,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高山峡谷间,彝族自身传统的万物有灵观念、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不时还主宰着人们的头脑,酒,就成为人们"通灵"的要件,在"驱邪"、"赶鬼"、人生礼仪、祭祖慰神甚至下种收割、出门归家等方面,都少不了用酒。     

     其酒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种类与制作、酒具、饮法、酒与人生仪礼等方面,特别是酒类与特别的酒具。从酒的制作工艺来分,有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几种。而其酒具除与其他民族一样使用玻璃、陶、瓷、金属等原料制成的外,还用牛角、羊角、木、竹等酒具,特别是四川大小凉山彝族制作和使用的漆木酒具,堪称酒具珍宝,早已享誉国内外。酒具用特选的木材作料,有专门的师傅从事这一行业,酒具上施以黄、红、黑三色,器物有酒盘、酒壶、酒杯等,壶有鸟嘴壶、遍身壶、圆壶等多种,大小尺寸不等;杯有兽脚杯、鹰爪杯、雁爪杯等,过去彝族等级森严,酒具也因此有尊卑之分。     

     彝族饮酒非常特别,分别有"吃白酒"、"咂酒"和"转转酒"等饮法,其间还要伴以猜拳酒令、酒曲、酒舞和相关的说唱等艺术。在彝族地区,有酒歌必有酒舞,有酒舞必有酒歌。酒与歌舞种类繁多,可分为敬酒歌舞、进新歌舞、生日歌舞、嫁娶歌舞和法事歌舞等几类。     

     李相兴认为,彝族酒文化的独特性是与彝族地区的物产、彝族自身信仰、彝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因素共同促成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其糟粕逐渐淡化和消失,留下打上彝族烙印的熠熠生辉的酒文化。

      彝族以酒为贵,酒是迎宾待客、过节、婚礼、丧葬、探亲访友、毕摩祭祀等活动等必备礼物,同时配于丰盛的肉食,以此热情待客。彝族俗语:“腊肉无味,加盐给客人吃;荞酒不香,加蜜给客人喝”。到过彝乡的人都能体会到,昭觉彝族是极其好客的。当客人一进门,主人就让客人坐在火塘旁上位,端出香喷喷的酒来,请你先喝几口后,主人家才与客人共饮。彝族赞美酒席是这样说的“酒坛置放如红岩,敬酒穿梭如蜜蜂。”“花杯像鹊鸣,黑杯似鸦叫,白杯如蝶舞”。

  用于每一场合的酒各有专名。如:“平民农牧酒,请人帮忙酒;家族内部酒,和睦团结酒;亲戚朋友酒,相互问候酒;纠纷调解酒,‘德古’长者酒;青年小伙酒,英勇善战酒;女儿姑娘酒,能工巧手酒。迎宾待客酒,吉祥如意酒……”

     彝族传统饮酒方式是没有干杯饮酒的。在屋里饮酒围坐火塘边,饮着转转酒,有事说事,无事聊天。嗜酒者多饮,不会酒者少饮或不饮均可,但酒杯一定要传递下去。主人向来没有强迫客人多饮酒的习俗。“一坛酒、一杯酒都表达情意。一般是十斤五斤一坛酒,百斤千斤也是一坛酒。饮酒饮情意,不在乎多少。”由此可见彝族酒文化的饶有情趣,丰富多彩
云南彝族崇尚黑乌鸦,每年正月初一要象征性地将黑乌鸦接回家中,摆酒供奉,次日才送出门去。昆明的彝族见蛇辄叩头而拜,并且回家后要用面粉制一条蛇,放在瓦片内,携肉将酒,把面蛇送到所遇之处,奠酒跪拜,供奉祈祷。
  彝族以虎为图腾。流传于云南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记录了黑虎尸化天地间万物的具体情形,彝族有跳虎舞的习俗,“罗斯节”即虎神节,时间为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届时,选精壮小伙二人戴上虎面具,装扮成公虎和母虎,赤脚,身披特制草衣、草裙,跳虎神舞,动作多摹拟先民采摘、狩猎活动,村民则蒙面呈牛、马及诸兽状,与虎共舞。虎神所到之处,人们争相呈上事先备好的酒,虎神则透过面具用麦杆汲酒畅饮,颇有“美酒穿肠过,图腾心中留”的意味。对图腾的崇尚和供奉,大都浸儒着一种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而跳虎神,则尽力表现人与图腾共饮同舞,且饮且舞,以酒渲染出一片欢快热烈的节日气氛。同时,通过扮演虎神的人透过面具汲食美酒,人们相信自己的保护神也同时尝到贡献的美味,来年一定能保佑人们吉祥,满足了心理上的需求。
贡奉祖先以美酒
            图腾的崇拜

       祖先崇拜是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祖先崇拜的祭祖仪式有两种:其一是家庭内部日常供奉及祭祀,其二是宗族(氏族)集体祭祀。
  宗族祭祀是特定社区内一定的人群对共同祖先的集体崇拜,在场地的选择、时间的确定、祭仪的规程、祭品的使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大规模祭祀是彝族黑彝社会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宗教祭祀活动。

夏季栽稻谷,稻谷棵棵高;
酒曲拌食粮,发酵扑鼻香;
罐装三月余,酒醇把人醉;
盛装酒壶中,供在大地上。
金酒配银酒,舅舅连夜酿。
舅家的美旨,酒歌声不竭。
酒富做祭品,齐放祭场上;
互相敬酒饮,彻夜酒淋淋。
用酒祭尊公,报答父母思。
牺牲与祭酒,盛宴意满足。
  据彝族史诗描述,祭祖场所,“四周环松柏,天造地生成”,是经过慎重选择的,而且,由于用酒之多,以至于崇山峻岭中,酒歌四处响,“树林树梢间,酒肉香味飘”。在“用酒祭尊父,报答父母恩”的祭祖活动中,酒,表现出浓厚的文化意义。首先,对酿酒原料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是成长良好的稻谷,配制也有特殊的规定,“金酒配银酒”的操作方式和酒的品类,今已难获其详,但可见当时祭祖制酒程序的严格;其次,祭祖的酒,必须由舅舅这一特定身份的人酿制。舅舅以母族代表的身份介人父系氏族祭祖,并显示了重要的决策参与地位,反映出当时的彝族社会已基本完成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父系为主的宗教组织形态已经确立,但母权制的某些优势仍然保留着;再次,因用酒数量巨大,只能不分昼夜.连续酿造,就有了借以除困解乏的劳动歌谣“酒歌”。“酒歌”虽然以除困解乏、赞美劳动成果为目的,但并不能随意编造,必须与祭祖的肃穆庄严相吻合,必须表达出“舅家的美旨”。困于篇幅而略去的大量诗句,都与酒密切相关,以至于展卷之际,似乎还有一股浓郁的酒香,穿透悠久漫长的时间隧道,扑面而来。可以说,一场盛大的祭祖活动一如酿酒,是经过几个月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的酝酿才开始的,是经久不息的酒歌托起了一个民族不朽的灵魂,是浓郁不散的酒香凝聚了一个民族强大的力量。借祭祖怀念开天辟地的民族始祖或艰辛创业的氏族领袖,以团结今人再创辉煌,正是祭祖的本来目的,而酒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云南富民县罗免、赤就一带的彝族祭把祖先的仪式“晒祖公”颇为隆重。赤就乡东核一带的彝族聚居村寨有共同的祖先,并以两寸大小的铜质或银质偶像的形式存放于被称为祖公洞的山间深洞。祖公有品级尊卑之分,祭祖时妇女不得参加,这表明阶级压迫和性别歧视已经形成。晒祖公活动每三年一次,每村轮流主持,费用按户均摊。具体时间在每年腊月间,由毕摩择定吉日,牺牲用羊,祭品由各家准备,酒必不可少。奉献牺牲、祭奠美酒后,由公众选出两位品德优秀的长者腰系皮绳,下洞背出祖公,再按品级尊卑用特定的草穿成三位一排,置于阳光下,即所谓“晒祖公”。晒毕,仍按严格的程序访祖公复位。晒祖公的每个环节都充满着肃穆的气氛和神秘的色彩。祭毕,毕摩将少许饭菜、一杯酒洒在山坡上,其意为请各路神鬼享用,不要打扰祖公。最后,参加祭把的人在树荫中草坪上席地而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整个仪式历时一整天。
  彝族撒尼人“茶密枝”是一种具有明显祖先崇拜倾向的社区家把。撒尼人聚居区每个村寨都有一片神秘不可冒犯的“密枝林”。关于密枝神普、捕,邱北县撒尼人以为是一对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在林中狂舞七夭七夜后殉情的恋人,而路南县撒尼人则将普、桶当作自己的祖先而加以崇奉和祭祖。祭扫的时间为每年鼠月鼠口,活动可持续3-7天。流传于路南县蒲草、老挖、豆黑、土瓜黑等撒尼村寨的《普兹桶兹》就是专用于祭密枝的经文。该经第一篇第一章称:

条普没有酒,献搞酒也无。
尼鲜底江处,请来酿酒人。
尝试酿酒时,酿酒姑娘啊,
利索如黑猴。舀水酿酒时,
形若似蝶飞,金分吸鲜酒。
酿酒一满坛,米酒清汪汪。
又酿第二罐,红色高粱酒。
再酿第三罐,黄色小米酒。
最后一罐酿,养酒黑油油。
四种酒酿成,无须花钱沽。
祭普有酒,献桶已有酒。

  早先祭祖,撒尼人没有酒,在无钱可买且不会酿制的窘况下,撒尼人请来了会酿酒的记鲜底江(地名)人帮助酿造。这说明了酒在祭祖仪式中无以取代的地位。这段祭词还具有另一面更深层次的意义;请来酿酒人的目的,绝非坐享其成,撒尼人耳闻目睹,并且很快行动起来“尝试”酿酒了,通过系列的工艺,酿出了清汪汪的米酒、红色的高粱酒、黄色的小米酒。黑色的养酒。在学习中,撒尼人创造性地在酒坛上插上金竹汲取酿出的酒,以便随时检测酒的质量。祭词用“利索如黑猴”、“形若似蝶飞”设喻,描绘了撒尼姑娘轻盈美丽的身姿,展示了她们酿制美酒时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洋溢着劳动创造财富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祭文通过酿酒的历程,充分表现了撒尼人善于吸取别人长处、勤劳智慧、崇尚劳动的民族性格。
  彝族中黑彝家庭祭祖的仪式更复杂,仅从祭祖的用酒习俗便可见一斑。据长期为土司主持法事的彝族掌坛师陈作真回忆,民国时期,滇黔川三省交界地区的彝族土司一般定期于每年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三祭祖。“祭祖时,土司一家老小全到词堂,分男左女右,按辈份大小站在两排。土司家大老爷到法桌前站起三柱香,在烛上点燃后,双手持香在灵筒、神位前磕三个头,然后将香烛插入香升,并亲斟一杯酒递给掌坛师,掌坛师接酒后,先用食指沾酒弹向天上、地下,然后再弹向众神位进行祭献,开念《献酒经》·二…·边说边往法桌下的醋坛(用一只农村常用的大陶土钵)里放上烧红的石头,倒酒,并用右手握着小冬青枝把酒蒸汽拂向神位前……”。在长达数日的祭祖活动中,这套用酒的程序必须每天重复,而且丝毫不得马虎,祭酒仪式的繁琐可见一斑。

作者其他日志

评论1个评论

龙泽元2012-5-29 12:58
绝对很棒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邀请注册
facelist
  • 34帖子
  • 0关注
  • 0粉丝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