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注册 登录
中国彝族网 返回首页
俄尔阿吉 小小飞鹰
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日志

彝语,一个拒绝消亡的民族符号

民族文化2012-5-26 13:49 阅读 1646 评论 1 热度 1

图片

从左至右——彝族妇女和她的孩子;彝文报纸和小学课本;现代彝文文字 摄影:EHRET LUDOVIC (觉得彝文好漂亮哦 )

国际在线报道:壮族,满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这些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有和汉族同化的趋势,后者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在汉族移民,时尚变迁,现代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之下,抑或仅仅是出于现实需要,这些少数民族的本族特色有的在一点点的减退,各民族的生活习惯逐步统一。

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的中国,彝族人也面临着上述问题。然而他们对本族文化的保护方式和成效都很引人注目。在中国本土上,彝族共有700余万人口,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中国南方省份,这其中,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集聚地。

彝语是彝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工具。彝语包括口语和文字,乍听上去不易辨识,恰如这个民族的起源。彝文由300余个字母组成,包括大概8000到10000个词汇。和汉语文字不同,彝文的字母只负责发音,不包含具体语义。

在中国,找一个满族人讲讲满语或许是一种奢求。你要做好碰到只会讲汉语的蒙古族人的心理准备。同样,当你试图和一个回族人讲他们先辈所使用的阿拉伯语或者古波斯语时,对方也许会惊讶地瞪大眼睛。虽然很多的少数民族人民已经不会书写甚至不会说本民族话,而彝族人则成功的保存了他们的语言。据估计,在凉山的彝族人中讲彝语的占到80%-90%,也有人说接近100% ,然而只有一半左右的人能读懂彝文,能写的则更少。

不过,彝族语言正在通过不同的手段传承下来:用彝文写的报纸,彝语内容的闭路电视以及从娃娃抓起的彝语课程。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有汉彝“双语”学校,学生除了汉语必修课之外,还可以选修彝语。 此外,每个彝族人的家庭是传承语言最重要的课堂。彝族人从长辈那里继承了彝语,并引以为豪。“我的儿子或者孙子不可能不说彝语的”彝族青年王华说道。他和一个汉族女孩结了婚并育有一子。在官方语言的强势影响下,本地土语会面临消亡的危险,有时本地人自己就主动放弃自己的语言,然而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情况并非如此,彝语在这里仍被作为民族象征而受到尊重。在技术和教育以外,正是这样的尊重,可以确保在未来几代人中,彝语能够得以流传。(“新西行漫记”四川采访团记者EHRET LUDOVIC)

评论1个评论

呷惹2012-5-28 07:26
但愿这是一种趋势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邀请注册
facelist
  • 0帖子
  • 0关注
  • 0粉丝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