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精神,这段不管时隔多久依然鲜活的历史告诉我们:长征不是传说,更不是神话,它复活了一个民族的本身具有的智慧和力量,复活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今天,当我们再次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那段历史,我们除了去缅怀那些在血与火,在饥饿与寒冷中死去的英灵,更多应该是去延续那种精神,发扬那种精神!
长征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精神,这段不管时隔多久依然鲜活的历史告诉我们:长征不是传说,更不是神话,它复活了一个民族的本身具有的智慧和力量,复活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今天,当我们再次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那段历史,我们除了去缅怀那些在血与火,在饥饿与寒冷中死去的英灵,更多应该是去延续那种精神,发扬那种精神!
再读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长征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奇迹,它用共产党人坚实的脚印向世界证明了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坚强。今天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再次踏上那条坎坷与荆棘的道路,走进那段历史,穿越那些血与火的岁月,去重读读长征。
由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错误,导致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为了保存实力,北上抗日,工农红军不得不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
遵义会议闪亮的明灯,穿透了漫漫长夜,为中国革命打开了一扇希望的天窗,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在这里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政治集团,在这之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6 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同时红2、4方面军经过重重困难和斗争最后也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看到这些统计数据,我们惊呆了,这是红军战士用双脚走出来的历史,一步一步,无不凝结着他们的鲜血与汗水。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别说是丰厚的报酬,舒适的环境,就连能勉强充饥的食物也常常找不着,除了随时而来的敌人的炮弹的袭击,寒冷,饥饿,疾病也时时都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命,那么,是什么在支持着他们?只能是信念!一种为全中国苦难人民寻求幸福的信念,一种渴望自己当家做主人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他们有的拒绝了国民党金钱与权力的诱惑,有的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有的抛家别子,远离亲人……,这段遥远而又艰难的路程让他们在生活中相互关心,同甘共苦,在战场上,肝胆相照,齐心协力,在精神上,彼此鼓舞,苦中作乐,这就是长征精神,是这种精神让红军赢得了长征的胜利,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段不管时隔多久依然鲜活的历史告诉我们,长征不是传说,更不是神话,它复活了一个民族本身具有的智慧和力量,复活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今天我们再读长征,除了去缅怀那些为了革命牺牲的英灵,记住那段历史而外,更多的我想应该是如何去延续那种精神。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远离了炮火和硝烟,远离了贫穷和饥饿,可是总感觉我们的生活中好像欠缺了些什么……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更多了智慧,个性和时代感,可是我们也同样感觉到了他们的自私,脆弱,缺乏责任甚至让人寒心的冷漠,我是一位初中教师,有一次在带孩子看南京大屠杀的记录片时,学生们悠闲的看着,和欣赏任何一部影片一样,在他们脸上看不到对敌人的愤怒,也看不到对生命的同情,只是一种悠闲的漠然,这种漠然深深的刺痛了我,我反省着自己,也反省着我们的教育,我觉得我们忽略了对青少年品质的教育,他们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缺乏集体合作的观念,缺少对弱者的关心和同情,缺乏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我想,不管是社会,老师抑或是家长都有必要给孩子进行长征精神的教育,而这种教育随着一代代孩子的成长已经迫在眉睫,,长征作为一种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不管是个人,集体,还是一个民族,只要具备了这种精神,就永远不会衰亡,反之,一个懦弱、自私、冷漠的人是可怕的,而一个没有信念,没有凝聚力的民族是会被历史轻而易举的淘汰的,这并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