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统风俗中忌讳下跪,换句话说,彝族是个不下跪的民族.
彝族不下跪习俗有其历史渊源,古代邛部(邛人先父)是彝族历史上一位跨时代人物,他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写经书创立毕摩文化驱鬼颂神并成为历史文化重要载体,制作灵牌祭祖意示“父子相见”,背亲娶媳嫁女建立父系家支制度,实行火葬葬礼防止“遗臭万年”,热情待客广交朋友等,使彝族跨入文明进步里程,邛部还提出了一条见祖宗见长辈见他人不下跪的规矩,后来被彝族人民传承下来,形成了“宁死不跪”的民族性格.相传.明朝马湖知府安螯(彝名哈拉木额)在受到弘治皇帝(朱枯堂)召见时,其他官吏都跪拜高呼“万岁”,唯独安螯只点头施礼不下跪,因此惹怒朝廷,于弘治8年(1495年彝族称兔年)被四川布政司以议事为名诱去行斩首极刑,安螯无怨无悔伸脖服诛,朝廷念其孝忠祖训之德给予厚葬,由其子孙世袭继位,老百姓也在马湖府地(今屏山楼东)塑石像纪念他.彝族 忌讳向别人下跪,也忌讳别人向自己下跪,1950年(彝族称虎年),雷波县上田坝头人沙马史拉(笔者父亲)去云南永善参加汉族干亲家李氏父亲葬礼,李全家向他下跪施礼拜谢,沙马史拉感到很恼火,为驱其烦恼,回来还请毕摩颂了经.
彝族不下跪习俗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值得中华各民族借鉴.人民领袖毛泽东就是一位不下跪的伟人,中国共产党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党政活动中已废除下跪礼仪,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华各民族都会自觉放弃下跪这一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习俗,使全民族都成为不下跪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