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民族的盛会,这是一次友谊的联欢。从即日起至民族运动会结束,本报每天将以一个版的篇幅,请一名当地的运动员作导游,为您讲述一个省的一个民族故事。今天,首推东道主贵州。
⊙本期导游 车所有
盘县鸡场坪彝族乡民族中学初二学生
入选理由:小家伙说,他的“粉笔字写得很漂亮”,因此担任了班里的宣传委员。于是,他走进了记者的视线,成为本期导游。
鲜艳的民族服饰,精致亮丽的妆容,表情微笑亲切动人,动作或豪放或轻柔……看到这个场景,你一定会惊叹,还一定会好奇,这也叫体育运动比赛吗?
9月10日上午,省体育馆里,正热火朝天地举行着表演项目的比赛。和别的运动项目相比,这里没有紧张,因为没有加油呐喊声;这里只有掌声,因为氛围融洽祥和。
亲爱的读者,您想知道贵州的表演项目《哞牟闭》是什么意思吗?那就请跟随本期小导游一起,走进贵州彝族同胞的精彩生活吧。
“耍海马”忆孟获
《哞牟闭》,是一群孩子的狂欢。
《哞牟闭》的运动员有24人,其中23人是13岁——16岁的学生,他们全部来自盘县鸡场坪彝族乡民族中学。
“《哞牟闭》是彝语,翻译成汉话就是‘耍海马’的意思,是我们民族的祭祀舞蹈”,小小彝族通车所有说,《哞牟闭》和彝族的传说以及三国时期的孟获有关。
传说,孟获是彝族,也是三国时期南中少数族首领。当年,他被敌方追杀至海边时,海里突然涌出很多海马,于是,孟获便骑上海马得以逃生。由此,彝族人民为了纪念孟获和海马,便跳起了这个舞蹈。
有趣的是,运动员们头部两边的头发全被剃光,独独留下中间的一部分,且这部分的头发较长。“你不觉得,这很像马鬃吗?而且,多好玩啊。”车所有调皮地扯着自己头发说。
原来,2010年底,学校就接到了参加民族运动会的通知。于是,也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训练,大家也被郑重地告知“不许私自剪头发”。
为了比赛,同学们在4个月前就开始留长发。直至比赛的前两天才剪成马鬃的形状,车所有说,剪头发的时候,他的头发长得都像女同学的“学生头”了。
较为集中的训练从8月开始。这一个多月来,为了不让孩子们落下功课,每次排练前的20分钟,大家都要上文化课,内容涉及所有科目。
名人名句、诗词歌赋,孩子们都要学。“我能背完一整首的《再别康桥》呢。”车所有得意地说,他觉得既能跳舞,又不耽误学习,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水伴酒”待贵客
谁都知道,彝族最出名的是火把节。但现在,小导游给我们推荐的是彝族的另一个特色。
“我们彝族最有名的是水伴酒,我喝过一小口,很甜呢。”车所有的爸妈是不让他喝酒的,但今年6月份,他和同学们去别的村子表演时,村民们拿出了最高的礼仪,即用水伴酒来接待。所以,他便“偷偷地尝到了一小口”。
彝族水伴酒,彝语称“吉图”,在彝族节庆和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酿造历史悠久,制作工艺奇异,味道纯正独特,饮法别具风格而久负盛名。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显示的是彝族同胞的豪迈。车所有说,因为水伴酒是待客的最高礼仪,因此家家户户随时都准备得有。
之后,在记者的要求下,车所有爽快地唱起了他们民族的敬酒歌——“啊,老表端酒喝。啊,表妹端酒喝。啊,老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啊,表妹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喜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
听到车所有的歌声,旁边的领队——校长万文芳笑了。万校长说,同学们每天要训练8个小时左右,3个鼓手的手掌都磨出了血泡,现在还有厚厚的老茧呢。记者看到,甚至连鼓棒都被敲烂了一些。
此外,万文芳说,因为《哞牟闭》的着力点是鞋子,“所有的学生,鞋子都被跳烂了。”旁边的初三学生胡华孔说,他的鞋子就烂了3双,“因为太用力了,大脚趾那块儿特别容易烂”。
转自金黔在线,作者: 本报记者 黄桂花 印凌峰 编辑: -陈冠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