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夜郎与彝族有哪些关联?

2801 1
发表于 2011-11-9 12:05: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狄鼠米口体 于 2011-12-1 13:25 编辑

夜郎与彝族有哪些关联?
编者按:“夜郎自大”原本是一个含贬义的词语。但正因为它厚重的历史积淀,近年来成了湘黔等地互相争夺的一块文化招牌,犹如媒体报道的全国数地争冠李白故里之名一般,夜郎这块名牌也是许多人垂涎欲滴。我记得九几年我看过一本贵州出版的叫什么青年吧(现已停刊)的杂志,上面有一篇文章说在赫章的可乐在彝语中叫“可乐洛姆”,且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同时一位叫王子尧的彝文专家也有翻译出的彝文典籍可佐证,建立夜郎古国的主要民族就是彝族。那时,我就想,要是赫章的县名或者任何一个黔西北的有彝族居住的县能把县名改为“夜郎县”,对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将会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但后来听说黔西北的一些县对此也作过不懈的努力,许多彝学专家也为此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今天看到铜仁地区的石阡县能成功打造夜郎名片,我们彝族同胞对这方面的研究近况如何呢?在有关彝族文化的研究中,有没有文字或者文物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夜郎文化就是彝族先民创立的吗?夜郎是在哪个地方?汉文典籍里的记载是否没有可以置疑之处?在此,谨请各位网友谈谈你的看法,或者根据你能查找的资料,谈谈彝族与夜郎之间存在的关联。

  贵州日报:倾力打造“中国夜郎古城”——石阡县实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
  更新时间:2011-11-07    信息来源:金黔在线
    走进石阡,一条“夜郎风情一条街”展现眼前,令人大开眼界。
    漫步龙底江东岸的夜郎风情街,古城的背街小巷已变成宽阔的石板步道,昔日破旧的古建筑已修缮一新,现代建筑被拆除重建,恢复了古老的容颜。古民居的马头墙、吊脚楼、飞檐翘角、坡屋顶、板栗色等徽派建筑风格凸显。
  在夜郎风情街,明清时期拥有的临江亭阁已基本恢复,防洪堤上新建了城墙垛。河西沿岸现代建筑全部进行了立面改造,穿上了“古装”,屋顶上还新建了30多个亭宇,与河东古城浑然一体。
  夜晚,两岸数百个大红灯笼映红了龙底江,古城夜色风姿卓越。
  石阡县原为“夜郎县”
  夜郎属地之争,在省内外已有多年。然而,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石阡县原为“夜郎县”。
  据有关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军自巴蜀南下占领夜郎原控制的大部分地区,置郡县,夜郎国仅保存有石阡一地……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石阡县境西部,汉为夜郎国、牂牁郡地,晋分牂牁置夜郎郡,隋置都上县,唐武德四年重置夜郎县。对此,《资治通鉴》、《元和郡县图志》、《贵州图经新志》、《石阡府志》等历史典籍均有记载。
石阡县历史文化悠久。据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卷之六——石阡府》记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流放夜郎。他行万里路,从长江经乌江到达夜郎县(今石阡县),写下《夜郎万里道——唐李白寄江夏韦太守诗》:“夜郎万里道/西下令人老”;《夜郎迁客带霜寒——李白寄韦南陵诗》:“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天地再造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的壮丽诗篇。
石阡县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万寿宫(江西会馆)、川主宫(四川会馆)、天后宫(福建会馆)、禹王宫(湖广会馆)、忠列宫等众多移民会馆,见证了古夜郎文化的流变。还有明清时期建造的天主教堂、府文庙、楼上千年古寨、启灵桥、白塔、城南温泉、杨家巷、姜家巷以及近百户古民居等古建筑群。
  此外,石阡还有《石阡木偶戏》、《仡佬毛龙》、《说春》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石阡茶灯》、《悄悄年》、《仡佬丧葬习俗》、《仡佬敬雀节》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阡仡佬族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唱响了全国,是贵州继《好花红》之后的又一首最受全国人民喜爱的民歌。
  打造“中国夜郎古城”
  1992年,石阡县就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近几年,石阡县在成功申报“中国温泉之乡”、“中国优质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温泉群省级风景名胜区”后,今年启动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有关工作。
  “倾力打造中国夜郎古城是石阡县加快发展推动跨越的重头戏。”中共石阡县委书记赵贡桥说:“我们的目标是:古城保护与新区开发同步推进,‘十二五’期间,县城建成区面积将由8平方公里增加到20平方公里,人口由8万人增加到15万人。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使石阡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持续发展。”
  曾因设计丽江古城、凤凰古城、平遥古城等而闻名中外的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近年来特别青睐石阡古城。该中心总工程师顾晓伟教授、阮仪山教授一行,多次对石阡古城进行考察、考古和发掘。石阡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保存完好的众多古建筑群,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他们认为,石阡古城的历史早于丽江、凤凰古城,具有较大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文化旅游开发价值。
  石阡县政府还委托该中心制定了《石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该规划列入石阡县第三轮城市修编,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按照该规划,石阡县建立3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即石阡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为14.8公顷;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禹王宫、观音阁、玉皇阁、黑神庙、启灵桥、红二六军团旧址、府文庙、石阡温泉、伴云侍、东岳庙、北塔等。
  今年以来,石阡县先后融资5000多万元,以城区龙底江沿岸为核心,对古城进行保护性开发。在古城防洪大堤上修建了1.3公里的“夜郎风情街”,铺设石板路5000多平方米,拆除了沿岸的违章建筑,对古民居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对8条巷道进行了整治,恢复了明清时期的临江亭宇;河西的现代建筑全部进行了立面改造,穿上了“古装”;对温泉群历史文化街区、万寿宫古建筑群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整治和保护性修缮;对新民街、民主街等街道建筑进行了立面改造;投资1400多万元,实施了河东、河西亮化工程。
  始建于明万历十年的石阡启灵桥,为11孔石拱桥,全长140米。新中国成立后,该桥改为公路桥。今年7月,该桥恢复为人行,桥面中心建四角攒尖顶亭阁,翼然凌空若飞龙饮水,桥头建麒麟阁和临江楼,成为石阡古城一大景观。
  新区开发和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据石阡县建设局局长李星介绍,今年1至8月,石阡县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62亿元。
  记者看到,全长2.4公里的温泉大道已建成通车。该大道是石阡县的迎宾路和形象路,宽40米,总投资1.38亿元。
  在温泉大道旁,昔日破旧的大关酒厂已被重庆一家房开商以1.06亿元收购,不久,名为“福天领秀城”总投资6亿多元的9幢32层高楼将拔地而起,成为石阡县的标志性建筑。
  在佛顶山大道旁,石阡县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已投入使用,总投资近1亿元。目前,多数县直机关已搬至这里集中办公,不仅方便群众办事,其行政服务功能和办事效益也大大提升。城区原有的数十栋旧办公楼已置换给房开商,用于旧城改造和古城保护性开发。
  在行政服务中心旁,总投资7亿元的国际名豪商住区和五星级大酒店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城区的商住品位和旅游接待条件。
  短短几年间,石阡县城的龙底江上,已先后建成泉都大桥、白塔大桥、万安大桥、荆竹大桥、鲜花风雨桥,包括原有的温泉大桥和启灵桥,县城的大桥已达8座,成为石阡县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今年,石阡县审批的商品房建筑面积已达60万平方米,是去年的3倍。正在建设的河东新区,总建筑面积达139万平方米。通过新区开发,石阡县筹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5亿多元,而拉动的民间资本达28亿元。
  石阡县工业发展规划的“一园三区”格局正在形成,总规划面积为26.8平方公里。据石阡县工业商贸局局长柴亚宁介绍,营养健康产业聚集区、建材及轻型加工产业聚集区、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聚集区园区已有8家企业入驻,总投资4.33亿元;另有10个企业正在办理入园登记手续。
  沉睡万年的全国优质石材“石阡红大理石”吸引了福建4家客商投资开发,投资均在5000万元以上。而多次获国际国内金奖的“石阡苔茶”,其优良的品质和诱人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台湾隆泰集团投资上亿元开发。
  知名企业、上市公司湖北宜化集团看中石阡县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资源,10月14日,与石阡县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投资5.229亿元对石阡大关酒厂进行异地改扩建。
  石阡县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春天。

评论1

阿哲鲁仇直Lv.7 发表于 2011-11-28 20:06:16 | 查看全部
经济文化大对接,有钱能使鬼推磨,不是古夜郎胜似古夜郎!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