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赵磊专访彝族精英孙国伟

2994 0
发表于 2011-11-9 16:27: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高飞的雄鹰                                            
                                                      
                                                                       ——上海彝族同胞联合体之上海彝族精英孙国伟访谈

时间:2011年10月28日
地点:上海
孙国伟:荷兰帝斯曼(中国)项目总监


       赵磊:孙大哥,在2011上海彝历年活动举办之际,我想就上海彝族精英楷模们做些访谈,关于个人成长、学业、事业、家业等。旨在让彝族后生们知道您们一步步迈向成功的轨迹,便于正确学习、树立自己的人生航向。

       孙国伟:其实我的经历很简单。有幸在清华读本科,清华比较“自我”强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强调自学能力,因为没有哪本书哪个老师能教你一辈子。工作中要让每一个环节受控, 记住“魔鬼在细节中”, 所以你必须比别人更幸苦更努力。

       赵磊:恢复高考后,从凉山州第一个走进清华的彝族高材生,到国家化工部隶属设计院的处级干部,再到远飞意大利“镀金”,继而上海定居。一路走来,是什么动力让您放弃众人羡慕的铁饭碗,停落于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的外企,并从专业技术人才一步步的走到高管?

       孙国伟:可能是对国企改革缓慢没有赖心才到外企工作吧。压力也是挑战,可能喜欢挑战并寻求改变人生吧。

      赵磊:在彝族传统的观念中,只有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才叫有正式工作,反之,就叫打工。自从您1999年放弃铁饭碗后,家里人是否埋怨过您?沾不到您在国家单位的光,寨邻亲朋些是否“看不起”您一个“打工仔”?

       孙国伟:我家里从不埋怨。我不太赞同比“官”的习惯,这不仅在彝族中, 在当今中国都这样。因为我们人民还没有真正的当家作主,因为我们封建意识还很重, 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走。

       赵磊:从2005年彝族历年至今,我们相识已六年有余,已远去的“彝皇宴”,曾经上海彝族的“活动中心”定格为上海彝族同胞凝聚的起点。我们的相识缘于“彝”字,同祖同宗,又共同在远离彝区的上海滩为彝族同胞们搭建“精神家园”。在这些看似不太起眼的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曾有人开玩笑的说因为“精神生活空虚”才做的这些事情。请问您怎么看待别人说到所谓的“精神生活空虚”?

       孙国伟:继承文化传统是每一个民族应尽的责任,无须理会没有责任感的评论。当然我们应该处理好、保持好的文化传统和吸收其他先进文化的关系。

       赵磊:“赵磊:你放心的去做吧,资金方面你不要担心”。当我一次次快要气馁的时候,都是您的这句话;每次活动经费不够,都由您来添补,才让在沪彝族同胞们有了这个精神家园,并将一直延续着。记得2008年彝族年之际,您在工作期间请假,带着我去上海市民宗局、上海市少数民族联合会走访,想为在沪彝族同胞争取些利益;想让“彝族联谊会”在上海滩名副其实的“安家”。在此抛开国家相关民族政策不谈,是什么动力让您三番五次的全力以赴?

       孙国伟:彝族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没有各个民族的发展就没有全中国的发展。国家为此制定好多政策,需要落实,这些奔波是都为此。

       赵磊:记得去年彝族年的时候,您讲到我们的彝族文化会在不久的将来,让考古学家们来考古。所幸近几年国家政策相对较好,彝族的各种传统文化申遗也在如火似荼的进行着,从楚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广场的落成,到巍山彝族祭祖节的举办;从昭通六组分支文化广场的建设,到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开展;彝族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目前也在多个电视频道播放;黔西、大方、威宁、巍山、峨山、宁蒗、马边、峨边、武定 、盐边等彝族相对集中的县,也成功把彝族文化转化成文化旅游产业,双柏县为了提高旅游炒作,甚至捏造出“摸奶节”的彝族传统节日。您作为一个知名跨国企业高管,站在企业运作的角度,想请您谈谈彝族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

       孙国伟:要打造精品,发挥特色,更要创新。

       赵磊:作为已为人父的您,您的千金已到了入学的年龄,想请您分享一下,作为上海二代彝族人,在与上海本土人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外,如何更好地树立民族认同感?远离彝族母语的怀抱,如何了解、认识彝族?

       孙国伟:我女儿还小,稍大我会让她认识了解自己民族。我想认同感可能应仅限于对优秀的东西认同,也包含感情认同。

       赵磊:从1998年国家教育改革后,更多的彝族人进入大学殿堂,除了在学校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就业竞争的环境下,彝族毕业生们如何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在相对弱势的环境下发展壮大?请从你的人生经历给他们一些建议。

       孙国伟:不仅是彝族,中国人都须要培养严谨和创新的精神,更要不断探索, 不断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也为社会作最大的贡献。

       赵磊:谢谢孙大哥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访谈。祝你们全家健康顺利,度过一个愉快的彝历年,枯石姆萨,兹摩格尼!


个人简介:        

          孙国伟,彝名:司兹拾且,1963年出生,四川省西昌市礼州人。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现任荷兰帝斯曼(中国)项目总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