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qubieasha 于 2009-4-14 16:16 编辑
家资?是家支吧!,家资这样翻译可能让别人误认为是家里的资产,我们一般把这一词按汉意译为家支。希望改一下。
我个人认为你写的那些是以残害自己的民族的习俗来想得到自己短暂的快乐的思想。这种思想只有等你真正成家立业遇到事情后,可能才理解在我们人类这个繁杂的社会中,家支有其独特的优秀的价值。
其实,家支并没有破坏彝族青年男女的婚姻。彝族姑娘15岁或17岁,就要进行一次分辫子或是换耳缀子仪式,彝语称俄基克,撒拉洛或腊博朴等。从这个仪式到20来岁,是这些女子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因此,彝族就出现了情歌阿惹妞。这就比汉族没有这个界线,读初中,甚至是小学都没有界线地谈恋爱,产生早恋现象,让教师和家长无比头痛,让中国的性教育无法进行来说,我们彝族这个习俗是相当优秀的。因为,不成年的女子,不会受到性侵害。
彝族男女结婚当天是不能同房的,不象汉族,结婚的当晚男女就要同房,邻邦亲戚还要进行什么闹洞房之类的慌唐事来干扰他们的同房生活。如果是这样同房那夫妻生活的质量是可想而知是无法进行,或者是只能像低等动物一样的性交吧了。而彝族结婚以后,一对男女要在来来往往的劳动、生活、交流中,互相增进感情,增加了解,如果是男女都互相喜欢,双方就可以同房,生儿育女,如果一方对另一方不太好,双方不在同房,可以协议离婚,双方又别娶另嫁。这给男女双方十分优越的自由。这可能在其它民族中可能都不好找。
恋爱甜蜜,并不等于幸福,幸福那是指生活的全部。彝族习俗既然传承了几千年,几万年,我想而在这过程中,也有少数部分像你怎样想的吧,能传承到今天,说明它有它的价值吧!我们彝族不像你说的那么封建,有时间多去了解这其中的魅力吧,希望你能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