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小凉山中“奔吃”图

5374 6
发表于 2011-12-1 16:12: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小凉山中奔吃图
朱仲祥
 
      位于四川乐山市的金口河、峨边、马边三个彝汉杂居区县,紧邻大凉山的雷波、甘洛,生活着近20万彝族同胞,故有“小凉山”之称。这里有大熊猫的故乡、国家自然保护区马边大风顶,“中国十大最美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金口大峡谷,有“东方诺亚方舟”之称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原始森林大瓦山,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国家森林公园峨边黑竹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神秘的历史传说、独特的民情风俗,构成了小凉山的迷人魅力。但也许是外地人来到这里,往往都陶醉于山水风光的雄奇,陶醉于达体舞的欢快、口弦的传情、月琴的优美,因而忽略了她“吃”的方面,而笔者工作在乐山,恰恰在这方面最有感受。

  有个“黄金周”,有朋自远方来,要我给他做向导,到小凉山中寻美食去。我们驾车从乐山大佛脚下出发,途经峨眉山麓的土地关,然后溯大渡河谷上行,来到紧邻大凉山甘洛和雅安市汉源的金口河区。区政府的永林先生接待了我们,先安排游览金口河上游五公里的大峡谷,在我们看过大佛岩的奇伟、白熊谷的逼仄、大渡河的湍急,感叹一番山高谷幽之后,已是天近黄昏。这时永林用征求意见的口吻说,晚饭就地解决?我明白他的意识,点了点头。朋友望了望这几乎没有人烟的高山深谷,正疑惑地看着我时,汽车拐进峡谷旁的一条乡村道路,一条小街便出现在更加幽深的峡谷中。于是,我的朋友在这不起眼的山野之地,享受了来小凉山之后的第一顿美餐。

  生产美食的馆子,位于山腰的一株大榕树下,一溜平房整洁朴素。我们在房外的树阴下乘凉,在一阵阵山风吹拂中,厨房里的锅碗盆瓢协奏曲声声入耳。待我们暑热刚刚退去时,餐厅里的饭菜就准备就绪了。围拢桌旁一看,回锅肉、烤土豆、拌竹笋、油炸花生,琳琅满目。永林给朋友介绍道,这里最受人称道的是永胜老腊肉。永胜乡彝汉杂居,在中国著名的高山台地大瓦山脚下。制作腊肉的猪都是野放的,肉质鲜嫩,绿色生态,加上当地彝族同胞特殊的制作工艺,和这里特有的水质,做出来味道独特而鲜美。这样一介绍,朋友的胃口被吊上来了。夹上一片,足有巴掌大,瘦肉呈玫瑰色泽,肥肉油亮透明,且肥瘦兼顾,入口细嫩鲜香,肥而不腻。老板问上什么酒,我说就用当地包谷烧。老腊肉佐包谷酒,其风味难以言表。老板还特别推荐那回锅肉,说是野猪和土猪野合产生的后代,肉质比较一般家养猪要好。他也许不善言辞,说不出好在哪里。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有这种情况,夹箸入口,只觉鲜美异常,却难以表达。每次来金口河,我最钟爱的要算这烤土豆,烤土豆是彝族同胞惯常的做法,由于他们的土地都距寨子较远,一般都是早上带上几个土豆上山,中午饭就在地边,烧上一堆树枝烤土豆解决。他们烤土豆,不能用煤炭火,也不能用电烤箱,只有木炭火才会那么疏软喷香。朋友听此一说,拿过一个轻轻剥开皮,迫不及待咬上一口,然后慢慢品尝,高兴得眉开眼笑,不住点头称道。

  第二天沿大渡河峡谷而下,我们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又从玉林桥左转,溯一条大渡河支流而上,数十分钟后,位于金岩的黑竹沟温泉山庄出现在眼前。但这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竹沟,只是黑竹沟的入口。环顾四周,温泉池上水汽氤氲;向上远望,一列雪山横陈天际。我们第一需要当然是泡温泉,在经历一番温泉水滑的享受之后,对美食的要求又强烈起来。这里这里是小凉山的腹心地带,彝族风情更浓,美食也更具特色。

  在彝族音乐的缭绕中,我们走进摆满彝族漆器的餐桌。彝族的木雕漆器非常漂亮,从酒壶、酒杯到饭碗、茶具,都用木头雕刻而成,再用桐油加当地的一种红、黄、黑颜色的矿物质,漆成各种代表生命意义或民族信仰的神秘图案,十分漂亮。在彝族,黑色代表高贵,红色代表勇敢,黄色代表光明 ,他们的生活里,比如服饰、建筑装饰、食物器皿等,这三种颜色是最多的。三种颜色搭配在一起,非常明快悦目。朋友显然对这些漆器来了兴趣,站在桌旁赞叹不已。

  这时,身着漂亮彝族服装的阿咪子(彝语:姑娘)服务员,轻盈地将佗佗鸡、佗佗肉、豆馇汤、酸菜汤、泡水酒等一一端上桌。彝族的佗佗鸡,在制作工艺上与我们平常的白宰鸡不同,他们选刚长成熟的家养土鸡,去毛洗尽,入锅煮熟,再宰成块状,然后用原汁鸡汤做底料,加上姜葱蒜等佐料,特别是当地的一种叫“木姜子”的香料,在锅里反复小火烩炒,直到入味。然后起锅装盘,上桌后色香味具全,其中木香籽更是香味扑鼻,在肉香中突出一种山野的清香,是外间难以享受的美味。下箸之前,阿咪子先将佗佗鸡的鸡头拈到朋友碗里,这是对客人尊敬的一种礼节。彝族是好客的民族,如果到彝寨做客,对尊贵的客人他们会杀猪或杀羊来招待,对最最尊贵的客人就是杀头牛来招待,走时那猪头羊头或牛头就会送给客人做礼物。我叫朋友掰开鸡头,看舌根软骨的弯曲造型。据说舌根的软骨向内弯,而且弯曲的弧度优美,预示着这位客人将有好运气。朋友听此一说,便诚惶诚恐地照此办理,出现在眼前的舌根两根软骨果然向内弯曲,于是宾主具欢。坨坨肉的做法和坨坨鸡大同小异,但猪必须是两三个月大的小乳猪,这样的猪肉质鲜嫩,加上木姜子的清香,入口肥而不腻,味道更是非同一般。豆渣汤是将磨细的豆浆不去渣,和着豆渣一块儿做成豆花,放在酸菜里煮成酸菜豆渣汤。据说在卤水、石膏点豆花传到彝区之前,他们是用“阿边拉日”草等酸性植物来点的豆花。彝族人善长做汤,几乎每样汤里都要放酸菜,一方面醒酒开胃,一方面地处高寒山区,酸菜便于贮藏。由于旅途劳顿,加上环境气氛具佳,泡水酒喝了一杯又一杯。

  鸡头的仪式一过,我举杯以表地主之谊,将杯里满满的泡水酒一饮而尽。彝族的泡水酒,是将玉米、高粱、荞麦、大麦等混在一起煮熟凉晒,装入木桶酿制而成,其口感都接近藏羌青稞酒,色泽乳白似琼浆,甘甜绵长但酒劲平和,用木漆高脚杯作酒具,特别具有异族风情。本来泡水酒是要在节日期间,寨子里的人围在一起,用三两竹竿插在陶罐或木桶里轮着喝的,但这里是旅游宾馆,针对游人的习惯作了一些改进。朋友开始对大杯喝这泡水酒有些怵,但酒过三循后,豪气就上来了,大块吃肉大杯喝酒,大有不醉不归的意识。阿咪子这时端着酒杯也过来助兴,先给我们斟满酒杯,便唱开了彝族祝酒歌:“哦依---!远方的客人来哟来哟......”唱了祝酒歌接着唱情歌,“小阿哥,小阿哥,有缘千里来相会.....”唱完一曲歌便是一杯酒,其时是酒也醉人情也醉人。酒喝到八分,我劝朋友吃点这里的荞麦粑,荞麦是彝族的食物之一,春天一到,满山遍野是大片的荞麦花。宾馆里的荞粑,是将荞麦磨细,用细纱布筛了又筛后做成的,香软可口。彝族同胞还将荞麦做成面条、凉粉和荞麦茶,味道独特,又降血脂血压,不失为保健食品。

  马边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在这群山环抱中的边城,我们在烧烤与酒香中,度过了一个难忘之夜。马边与大凉山的雷波接壤,因地处马湖之边而得名。县城沿马边河而建,马边河从城中穿过。在马边河的滨河路上喝过夜茶,这里的彝族朋友阿洛幸福就盛情相邀吃烧烤喝啤酒。我们选择一家较大的烧烤店坐下,店子临水,河风轻吹。老板娘也是彝族,一见面便道了声“支吗咯呢”(彝语:吉祥如意),我们也祝福她“支吗咯呢”。这家店子的品种很多,菜单上一长串菜名,从烧烤系列到清炖山鸡、鲫鱼汤、豆渣汤等,琳琅满目。好在有幸福在,不需要我们费脑筋。幸福介绍道:受生活环境的局限,彝族原始的烧烤,是将石头放在火里烧烫后,把食物放在石块上反复翻烤,直到食物烤熟喷香。这些年也在向外面学习,在炭火或铁板上翻烤。点好菜正说话间,喷香的烤乳猪肉就上了桌。只见小乳肉被切宰成拇指大的一块,串在铁钎上,涂上木姜子等各种香料,再经过一番炭火精心烧烤,端上桌便成待客的美味。此时,朋友望着哧哧冒香的烧烤乳猪肉,顿时两眼放光,拿过一块吹了吹,然后咬上一口,香酥可口,油水从嘴角直往外流。幸福见他如此,呵呵直乐,立即举起啤酒大声说:朋友,干杯!也不等客人回应,先自喝了一个满杯。主人的豪爽感染了我们,于是也一饮而尽。美味佐美酒,其乐融融。接着端上来第二道菜:烧烤细鳞鱼。这种鱼是马边河里的特产,据说是吃岩浆长大的,筷子长短,肥硕鲜嫩。可以清烧,熬汤,也可以烧烤,各具风味。幸福说,老板娘的烧烤鱼是马边一绝,至于绝在哪里,他没有明说,目的是让我们自己去体味。我尝了一下,除油盐酱姜葱蒜外,这里特产的花椒香味、豆瓣香味,细鳞鱼本身肉质的鲜美,加上烧烤火候的把握,是这道烧烤风味独特的根本所在。美味还须美酒配,于是又是一个满杯下了肚。酒至半酣,幸福具起酒杯唱起了祝酒歌:“阿依哟阿依,美丽的杯子斟满美酒举呀举起来,友谊的杯子斟满友谊举呀举起来......”将聚会推向了高潮。最后上来的是土鸡汤,浓浓的炖鸡汤加晶莹的粉条丝,再点缀几根碧绿的豌豆尖,清香诱人,但我们肚子实在装不下了,只象征性的品尝了一下,但仅这一下,就令人口舌生香,久久回味。

  小凉山美食之旅结束后,我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仍不时回味起那段经历,那里的山水,美食,风俗,人情,总是令人难忘。这段经历使我认识到:美食,反映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更反映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联系:四川乐山市政府办公室
   邮码:
614000
  

评论6

狄鼠米口体Lv.7 发表于 2011-12-1 16:45:12 | 查看全部
看来小凉山的彝族饮食文化很有特色,有机会也去品尝一下。
晚归的人Lv.9 发表于 2011-12-1 18:20:53 | 查看全部
小凉山 欢迎你们·
苏月飞阳楼主Lv.9 发表于 2011-12-2 12:24:49 | 查看全部
晚归的人 发表于 2011-12-1 18:20
小凉山 欢迎你们·

你们的竹笋还可以啊!
晚归的人Lv.9 发表于 2011-12-2 13:01:45 | 查看全部
苏月飞阳 发表于 2011-12-2 12:24
你们的竹笋还可以啊!

4月份上来 我带你上山采竹笋去
苏月飞阳楼主Lv.9 发表于 2011-12-2 13:38:01 | 查看全部
晚归的人 发表于 2011-12-2 13:01
4月份上来 我带你上山采竹笋去

要的要的。
宗林Lv.6 发表于 2011-12-8 08:03:12 | 查看全部
小凉山的彝族饮食文化很有特色,有机会我也去品尝一下。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