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四川彝族少年被骗至安丘打工 机智报警获救
对于四川喜德县和越西县的8名十四五岁的少年来说,从12月9日之后的日子,他们都不用再在恐惧中度过了。当天下午,这8名被人从四川骗至安丘打工的少年,通过自己的机智报警求救,并被安丘警方成功解救。11日,记者采访得知,孩子们现在在安丘市社会福利院里吃得好睡得好,就等着家里人来接他们回家了。
街上溜达被俩人叫住
12月11日,记者在安丘市社会福利院寄养处见到了这8名十四五岁的男孩,他们全是彝族人,有7人的老家是四川省喜德县泥坡镇,1人是四川省越西县贡莫乡人。之前,他们在越西县的普雄民校读初一、初二。
8名少年中有几个人能说比较流利的汉语,他们向记者讲述了这段时间的经历。11月29日,他们8人在学校附近街上溜达时过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男子是汉族人,大约25岁,少年们后来才知道这个人好像姓严,女子是彝族人,大约20岁。这俩人叫住8名少年,向他们许诺如果到山东打工加工鸭子,每加工一只就可以拿到3.2元,每个月工资不会低于1500元,还能提前预支。
8名少年相信了青年男女的话,从普雄坐七八个小时的火车到成都,又从成都坐火车来到了潍坊,每人三四百元的火车票都是那俩人垫付的。到潍坊后,他们被安排到一个家里住了5天,那名姓严的男子一直和他们在一起,并严禁他们外出。5天后,他们被一辆车拉到了安丘市金冢子镇一家工厂里。
到工厂第一天就挨打
据8名少年描述,这是一家加工生产鸭子的企业,他们的工作大致分两类,一类是把屠宰了的白条鸭的内脏取出来,另一类是把鸭肠装到一个小铁盒里。
一名叫阿西王康的少年告诉记者,来到工厂的第一天,他就被打了一个巴掌,原因是他在将鸭肠装入盒子时没有达到标准。第三天,曲木王强似乎又犯了错,看管他们的人朝他的左耳朵猛打了两拳,又在他身上踹了几脚。曲木王强说,至今,他的左耳听力还受到影响,记者则看到他的左耳外耳廓有伤痕。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少年身上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其中一名少年告诉记者,如今在福利院的房间里有暖气并不冷,但前几天在工厂里干活时,他们身上穿着这样的单衣真的很冷很难熬。期间,他们一天三顿饭吃的是炒土豆等菜,主食是米饭。
用自己的手机报了警
阿西王康是8名少年中年龄稍大的,他告诉记者,在鸭厂的第三天,大家看到曲木王强被打得那么厉害,心里都害怕了,也担心以后挣不到钱。于是,8名少年商量了一下,就向厂方提出要回老家。据少年们说,当时大家一提出要走,就又被看管他们的人骂了一顿,对方称只要他们每人拿出三倍的路费,就让回老家。
后来,阿西王康趁看管的人不注意,用自己的手机拨打了110报警电话,称他们是彝族少年,被骗到山东来打工。
少年们回忆说,打完电话十几分钟,当地警方就赶到了工厂。警方经过了解情况,很快从金冢子镇政府调来一辆大面包车,将8名少年送到了安丘市社会福利院。
孩子们希望早日回家
少年们告诉记者,来到福利院以后,他们每天晚上睡得都很好,一天三顿饭都由工作人员给他们送到房间里。
安丘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张传民告诉记者,他们对这些孩子进行了严格的保护。福利院工作人员王健是一名壮硕的小伙子,尽管他还在新婚蜜月中,但单位还是抽调并安排他24小时值班,保护好这些孩子们,不让外人与孩子们见面。
此外,安丘市社会福利院积极和孩子们的家人以及安丘市金冢子派出所的办案民警们联系。今后几天可能会有家长来接孩子们,市社会福利院一定在警方确认无误后,再将孩子们交给他们的家人。
“多亏了孩子们机警,也多亏了警方及时解救,否则,这些孩子不知道还要吃多少苦。”张传民这样说。
采访中,8名少年虽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但当记者问及是否希望早回家时,他们打着手势,甚至站起身来嚷着希望早回家。初中寒假期末考试是在1月初,他们觉得回去还能够赶上。
孩子们告诉记者,他们的家里人大都做生意或者种田,家庭都不是很贫困。“以后,如果再有人跟我们说出去打工,无论去北京还是上海,我们都不去了。这样外出实在太危险了!”一直比较沉默的阿于拉哈说道。
12月11日,记者试着联系安丘公安部门,但是没有找到相关负责人。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两地警方已经取得联系。媒体也将继续关注8名彝族少年回川。
来源:潍坊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