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杀猪饭
张菊兰(彝族)
彝家的杀猪饭,不仅气氛热烈,菜肴也很特别。
一到腊月,养了一年多的肥猪膘肥体壮,哼哼着躺在圈里不想动弹的时候,彝家人就开始选杀猪的日子了。家门族类是要商量着定日子的,今天这家,明天那家,万万不能重复。以便大家可以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吃杀猪饭。其实吃倒在其次,要的是那种和和睦睦的气氛,那种亲亲热热的场面。彝俗说:“鸟有鸟年,兔有兔节。”过年得自家过自家的,只有杀猪时,家门族类、远亲近友都得邀请,比过年还热烈,比过年还隆重。吃杀猪饭的时间,一般是下午五六点左右。清脆的松毛地上宾朋如云,糯米白酒的香气和着菜肴的香气四处飘荡,笑声歌声此起彼伏,……还没过年,一切都是新气象,新景致,暖暖的春意弥漫着农家小院。
彝家没有“斗十千”的“金尊清酒”,没有“值万钱”的“玉盘珍馐”,但彝家的菜肴是绝对有特点的。彝家杀猪那天,小菜是自家地里找来的,肉类是所杀的猪身上的东西做成的,所以新鲜味美。那样的杀猪饭能不好吃吗?试想一下:一头猪从小猪拖成架子猪,再养肥,所耗的时日,所需要的成本,你就知道味美的原因了。彝家的过年猪,小时候是跟着牛羊一起满山遍野地跑,拖成很有条子的架子猪,可以说尝尽百草百味。拖到一定的时日,就要关起来喂养,所喂的是纯粮食,不掺杂一点饲料。所以生长期长,成本高,肉质也就好,鲜美馨香。彝家杀猪饭最有特点的有三样菜:肝生、墩子肉和小炒。
彝家杀猪饭最有特色的菜肴是剁肝生。如果没有这道菜,就没有彝家的味道,没有吃杀猪饭的感觉了。肝生的制法颇为独特:先准备好花椒面、盐巴、姜丝、白酒。然后把刚摘下的猪肝趁热放在砧板上,剔净筋膜,细剁如泥入盆。再后把猪身上的脆骨剔出来,慢慢剁,细细剁,剁成肉沫。如果嫌数量少,可取适量里脊肉也慢慢剁,细细剁,也剁成肉沫。把剁好的肉沫用香油在微火上慢慢炸,炸得又酥又脆,满屋子飘香,让人垂涎三尺。就把炸得酥黄香脆的肉沫,倒进早已准备好的猪肝泥里,拌上花椒面、盐巴、姜丝,滴几滴白酒,慢慢拌均匀。一道奇特味美的肝生就做成了。
彝家人喜食“肝生”,不仅因为这道菜味美可口,而且还有来历呢!很久很久以前,彝族牧羊人阿根随他师傅放羊。师傅去世,一个名叫阿绍的徒弟跟随他。有一天晚上牧狗老是狂吠,阿根使徒弟外出察看,但徒弟去了两次,都没看见什么,可狗仍然狂吠不止。第三次阿根手持弓箭,亲自到关羊的栅栏周围巡视,发现一只黑虎卧于栅栏口。当阿根搭箭拉弓要射时,黑虎却开口说:“牧狗莫吠,强弓莫发,曾为你主,同食肉块,同披一毡,阿根应知。为师一场,无敢他求,望赐头羊。”阿根领悟黑虎是去世的师傅所变,慷慨地将带头羊赠予。黑虎将羊咬死,只剖食了肝脏,其余的一口未动便扬长而去。阿根想:我和师傅曾经同吃同住,现在师傅食生肝,徒弟也可食,便食“肝生”。当然阿根食“肝生”,有对师傅的深深的怀念之情。从此,彝族人喜食“肝生”的习俗代代相传。
墩子肉是彝家杀猪的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这菜极其简单,把刚剖开还冒着热气的三线肉放到大吊锅里煮,除了放适当的盐,其它佐料都不能放,否则就会夺味,吃不到原汁原味肉味了。煮熟后,把肉切成一坨一坨的就行了。你可不要小看这碗夹肥带瘦的肉,可好吃了。肥而不腻,鲜美无比,香气袭人。
吃过彝家小炒肉的人,谁都会回味无穷,赞不绝口的。但除了食材本身的原因外,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其实彝家的小炒,没有什么其他佐料,从自家地里拔来清脆欲滴的蒜苗,从猪身上剔下鲜得出奇的瘦肉,掌握好火候,用油盐一炒就成了。奥妙就在:得用它的油炒它的肉,味道才更好!如果问起其中的道理,可能谁都说不清楚。但彝家人靠着敏感的味觉,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好处,祖祖辈辈都这么炒这道菜的。把瘦肉和蒜苗切好后,从杀好的猪身上找点零碎的油,慢慢炼到一定程度,再放瘦肉和蒜苗炒。一道香喷喷的彝家小炒就完成了。
肝生、墩子肉和小炒,这是彝家杀猪饭肝生、墩子肉和小炒桌上必不可少的三样特色菜。吃过彝家杀猪饭的人,大家都会记忆犹新的。可彝家杀猪饭桌上的菜不只这些哦!彝家人讲究排场,满桌子的菜肴,满院子的酒水。添菜的、添饭的、添酒的,穿来梭去。菜蔬的新鲜生态和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客人间的热烈互动,使得彝家的杀猪饭,热闹非凡,气氛热烈。吃的吃出特点,玩的也玩出特点。院子里饭桌上的菜还没收拾完,堂屋里栗炭火边已经挤满了人。茶香、酒香、松毛香、菜肴香,香气弥漫;笑声、歌声、杯盏声、打闹声,声塞屋宇。
彝家杀猪饭,不仅气氛热烈,菜肴也很特别。吃的尽兴,玩的开心!
云南禄劝屏山中学(651500)
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