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首页
Portal
动态
中国彝族新闻网
风俗
中国彝族风俗网
文学
中国彝族文学网
彝学
中国彝学网
音乐
中国彝族音乐网
视频
中国彝族视频网
彝人圈
Group
博客
彝人博客
社区
彝人论坛
登录
邀请注册
彩云之南
多彩贵州
川府之国
社会活动
传统文化
音乐舞蹈
彝族年
火把节
诗歌
散文
神话
其他文学
彝学动态
历史学
民俗学
语言文字
学术成果
学者档案
中国彝族网
»
社区
›
彝学研究
›
历史文化
›
从黔西南州晴隆县彝族“阿买戚托”舞蹈提炼的得失,浅谈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学术成果]
从黔西南州晴隆县彝族“阿买戚托”舞蹈提炼的得失,浅谈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496
0
雅姆阿松
Lv.9
发表于 2012-3-16 11:59: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作者:杜传坤 黔西南州兴仁县彝学会秘书长(筹) 原出处:黔西南州彝学会
摘 要: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范畴作好界定,对全面、系统地保护好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上,要充分尊重其历史内涵和本土风格,不能随意改篡、包装,使之失去其原生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阿买戚托” 提炼得失 谈保护与开发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下,世界各地包括我国掀起了保护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保护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工作,鉴于其分布地域的广阔性、载体形式的多样性、表现内容的复杂性等原因,相关工作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还有些模糊,保护、开发等方面也有一些误区,现就晴隆县三堡乡的彝族舞蹈“阿买戚托”提炼得失,浅谈如何界定、保护和开发好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范畴及保护工作现状。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5000多年的漫长岁月,各族人民在创造和传承中不断积累、积淀了无比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和其在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各具特色的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国家”。建国50多年来,由于兄弟民族间的团结友好和相互交流,各个民族在原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基础上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民族之花在祖国这个大花坛上,更加鲜艳夺目、更加展示出神奇的艺术魅力。
那么,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应该如何界定呢?该方面的专家宋俊华博士明确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就是人类的精神遗产,它具有集体“自创、自娱、原生、传承”的特质①。其范畴从共性方面来说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美术、工艺、医药、历法、数术诸方面,个性方面包涵语言、服饰、民居、饮食、婚丧、节假日及其活动等。
彝族民间文化,与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一样,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在社会实践活动和阶级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并持续传承下来的。黔西南州兴仁县大山乡、晴隆县三保乡,都有彝族聚居,几百年来,这里的彝族人民与当地的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在艰难险阻中共同开发创造了当地诸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可多得、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精神产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文化的交相冲击,各个民族民间文化渐趋边缘,有自然消亡和灭绝的危险,界定好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范畴,对全面地、系统地保护和开发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几千年传承的民族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艺术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重要节日,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只有全面地、系统地对其进行整理、挖掘、开发,才能保证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得到保护。但是,近年来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掀起后,有关部门及民间是需要什么抓什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仓促应付,“没有专人去专抓此项工作,没有专项活动经费保障此项工作”。“两个没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制约了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从晴隆县三宝乡彝族“阿买戚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情况看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
彝族丰富的民族文化中,舞蹈“阿买戚托”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生产劳动造型,经兴仁野场的多次民族文化展示活动的推介,脱颖而出,获得了很多专家学者的青睐。后来,在“多彩贵州”歌舞大赛中,晴隆县倾力打造包装“阿麦戚托”,使之一举成名,夺得了全州第一、全省第二的好成绩。2009年7月26日,黔西南州彝学研究会成立,当晚的联欢晚会上,州内外的来客再度领略到晴隆县三宝乡 “阿买戚托”的迷人魅力。
笔者作为彝族文化的爱好者和彝学会成员,有幸饱览了了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阿买戚托”舞蹈,对其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后的作品,自然有一番独特的感受,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贵州省兴仁县大山乡野场村彝族村、晴隆县三宝彝族乡三宝寨的“阿麦戚托”舞蹈,经州老干局长、现黔西南州彝学会会长赵国相同志多方考证,“它是西南地区广大彝族村寨早己失传的舞蹈,只有兴仁野场、晴隆三宝两处保存完好,是最能反映彝族先民历史变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活资料②”。
“阿买戚托”舞蹈,由各自独立的12节舞组成,它们分别是:
1、闪托(大家一起跳的意思,布局上总领全舞,交待起舞的原由:姑娘出嫁);
2、喊各(彝语“喊各”译成汉语就是“镰刀”。送镰刀等劳作工作给出嫁姑娘,盼望出嫁姑娘勤俭持家);
3、西格菲格(祝愿姑娘搞好养殖,体现远古时期的游猎、游牧生活);
4、格托(与3节的意思相近);
5、节把阶(翘二郎腿,劳娱结合,劳作之后要注意休息);
6、西托菲托(嘱咐姑娘不要误了农时,表现抢收抢种的热烈生活场面);
7、其摩洛(脚指点地,塑造出薅刨等生产管理环节的劳动造型)‘
8、拜益朵(手指搓揉,意基本同7节)
9、箭堵(农闲娱乐);
10、奇西然(“奇”彝语音,指羊;“西”,指畜禽等身体上寄生的虱子。全句意思是:打扫圈舍,清除羊身上的脏物和虱子);
11、其来朵(“其来”,粑粑;“朵”,打、搓。全句意是打粑粑过年);
12、毕叽塞(集体欢庆一年的丰收)。
这12节舞蹈,相互连贯,又独立成篇。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在激情的驱使下,以自身的生产、生活活动作为原型,模仿和肖像出的形体动作,在自编、自导、自娱中逐步形成的舞蹈体系,正如《毛诗序》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阿买戚托”舞蹈,舞蹈队形基本上都是人手相牵成圆或椭圆,人数可多可少不受限制。舞蹈的变化体现在腰、腿、足之间,身法有扭、旋、侧、转、迎、送、俯、仰等变化;步法有劈、绷、插、点、扫、跨、擦、碰等丰富变化。舞美造型上要求生产生活造型逼真,形神兼具;舞蹈风格上要求刚劲沉雄,全身之力要从腰腿间集中于足上贯出,达到力与美的最佳组合,‘要跳好这个舞,不是那么容易的’③。
对于经历了编排、提炼之后的晴隆县三宝彝族“阿麦戚托”,其成功之处在于队形富于变化,打破了几千年来人手相牵成圈不利观赏的弊端,十二节舞不再独立成章,而是一气呵成,舞蹈情节精炼、集中、紧凑,舞蹈编排的专业同志是付出了一番心血的。其不足之处,生产劳动舞美造型少了,刚劲沉雄的风格削弱了。这两点不足,有可能是演员的功力不到家,不能一味责怪编导人员。还有一点,最为关键的一点,编导把《天鹅湖》里平腿绷膝弹足的动作嫁接到“阿麦戚托”的舞蹈情节中,“殿堂舞蹈”与“田园舞蹈”联姻,“殿堂艺术”唯美和精雕细啄的艺术风格与“阿麦戚托”古朴刚劲、骠悍粗犷的风格不相吻合,犯了舞蹈包装华丽而本体萎缩、不同风格任意杂交的毛病④,削弱了“阿买戚托”的艺术感染力。
由“阿麦戚托”舞蹈的提炼情况看,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工作,要处理好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和“开发”这两个相辅相承的工作中,保护应该是工作的重点,开发应当是附属配套工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上,要充分尊重其历史内涵和本土风格,不能随意改篡、包装,使之失去其原生态的艺术魅力。
三、保护好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间文化整理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国家民族文化管理工作部门的政策支持、各级党委政府的资金、人力投入和民间民族文化工作者的积极参予是根本保证。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有了这三个方面,这项工作的运作框架才算成型,工作思路、落实措施才具备可靠的活动载体,良好的愿望才可能转化为具体行动并取得实质性效果。
立足于非物质文化的广阔性、多样性、复杂性,完全有必要制订出保护和开发工作思路。个人认为,这个思路必须围绕“抢救第一,开发第二;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个工作方针来制订,要在“科学规划,统筹进行”的原则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完善好国家+省+地(州、市)+县四级保护体系,组建好保护开发专业队伍,设置专项活动经费保障此项工作开展,彻底改变“两个没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局面,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促进全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学理审思》,宋俊华博士著。
②引自2009年7月26日黔西南州彝学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会长赵国相同志的讲话。
③引自兴仁野场彝族歌舞艺人就“阿麦戚托”的介绍与演示。
④干部读本《中国艺术》《舞蹈篇》123页。
民族
,
舞蹈
,
黔西南州
,
晴隆县
,
彝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相关帖子
•
【长篇小说】风的味道故事概况
•
今天火把节了。
•
《草海之夜》音乐发布会现场
•
彝族打工文学《飞鹰》创刊号紧急征文
•
《大山的忧郁——安杰》彝族油画
•
2013北京彝族年时间调整了
•
彝族月琴调子
•
三年耕耘 播撒民族希望之光 贵州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迎来首届学生毕业典礼
•
禄绍康:在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2012级学员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
默帕吉哈原创作品:《慕俄格往事》连载第一辑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雅姆阿松
Lv.9 副站长
主题
回帖
0
积分
8667
Ta的主页
发消息
图文热点
乌蒙村秀:千年彝裳绣出彝族文化指尖记忆
11 人气
#行摄彝乡
恳合呗:延续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2 人气
#历史文化
学彝文:每日一句谚语굈갱광꽄굈눔
104 人气
# 语言文字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
74 人气
# 语言文字
推荐话题
1
中国彝族网·音乐首发 | 三官寨酒歌《三官寨寨门开》MV发布(彝汉双语)
12687 阅读
苏月飞阳
2
在昭通 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与彝族群众共度彝族新年
9499 阅读
苏月飞阳
3
古彝母语独立电影《慕俄格往事》剧本及人物造型研讨会圆满结束
7347 阅读
苏月飞阳
4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字
74 阅读
苏月飞阳
5
中华文化根源探寻 | 彝族文化与伏羲文化渊源关系高峰论坛在筑召开
6916 阅读
苏月飞阳
最新发布
乌蒙村秀:千年彝裳绣出彝族文化指尖记忆
恳合呗:延续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谚语每日一句
学彝文:每日一句谚语굈갱광꽄굈눔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
西南彝志:一部彝文历史巨著的传承与价值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第六批国家级
永仁:正月十五来赛装 非遗焕发新生力
浏览过的版块
杂文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
/1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加客服微信购买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字典、彝文印章等。
查看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