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对我们有文化偏见?
作者:鲁弘阿雾 文章来源:彝学网
三联生活周刊某记者对于凉山现代化进程的意淫报到让我想到了两个问题:一是谁对我们有文化偏见?二是作为少数民族的我们该怎么办?
一、谁对我们有文化偏见?
我认为,首先是那些对彝族或少数民族文化缺乏了解能力的人。我在此专指那些连汉文化也没有超过初高中学历的人。你想想,他们对其引以为傲的汉文化尚如此无知,你又指望他们有多少智慧来了解彝族或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呢!对于这些人,我充满同情,并不憎恨他们。借助我们国家的汉文化考试体制,我们只要努力,便能以比他们更高的汉文化知识或学历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结果就是比汉文化他们没有什么好nb的,比彝族文化他们则更是文盲。
对彝族或少数民族歧视与偏见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文化冲突的结果。中华民族的形成本质上是一个文化交融的过程,历朝统治者或用和平、或用暴力,最终形成了儒家文化一家独大的文化格局。
以彝汉的文化消融为例,明太祖朱元璋以和平消融了“奢香夫人”的水西彝族文化;而清朝的人屠夫鄂而泰(云贵总督)则是用杀光、杀绝乌蒙彝人的残忍方式推行文化交融。结果就是至今我们念老朱的好,怨恨鄂尔泰的残暴阴险。奉儒家文化为正统的人对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文化都没有什么好脸色,一概视为落后,并狭隘、无知地鄙视之。殊不知所谓的真正的儒家文化历经社会的剧烈变迁早已消失殆尽,放眼望去,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哪里还有什么儒家文化。先看服饰,现在还有汉服吗?没有,一律的西装夹克,裙子拖鞋。一次从成都到昆明的火车上和一个湖北人交谈时他硬不相信我是彝族人,他说你是彝族你为什么不穿彝族人的服饰要穿汉族服饰,那天我穿了一件夹克。我气不打一处来,我说或许你搞不清楚,夹克不是汉族人的,西装也不是,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是**大叔的,更不要说你从地摊上5元钱一盘的好莱坞大片了。这先生好像从未听到过这种言论,视我为火星来客。汉语只是儒家文化的载体,绝非儒家文化本身,儒家文化可以用汉语为载体,也可以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为载体,以为会说汉语就等于掌握了儒家文化,那是对孔圣人的亵渎、更是对汉族的小视。
其次,就是那些对彝族或少数民族文化有了解能力但不愿意去了解的人。借鲁迅的话,我称此为假洋鬼子,这些人才是真正可耻可恨之人。借助现代传媒和网络,这些人可以对彝族文化做正确了解,但他们可以花时间去腐败、堕落,就是没有时间去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所以当一谈到彝族或彝族文化时,这些人便表现出令人窒息的无知与偏见。更有甚者,比如这个三联周刊的某记者,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文化偏见,调查不扎实,研究不严谨,以偏概全,伤害了彝族人民的感情,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埋下了不和谐的种子。
二、作为彝族人的我们该怎么办?
在这里我们无法回避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那就是作为彝族人的我们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家庭我们幸福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理性的分析,答案是肯定的,至少不少人这样认为,从国家的层面没有明确的厚此薄彼,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被写进了宪法,这些都是好的。那为什么还有人在媒介上明目张胆的诬蔑彝族人呢?深层次暴露出现实中彝族人民的生存、生活遇到了问题,这也是我们无法回避,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我认为这中间不排除有对我们党和国家心怀叵测的人希望挑起民族矛盾,希望借此刺激彝族人民的感情,搞乱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大好形势,从而破坏我们来之不易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于中国彝族人民的生存状态,我一个要好的汉族朋友用了一个寓意深远的比喻: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言外之意我们是一个不会哭闹的民族,他说中国某某民族就是因为会哭、会闹,所以党中央对他们就无比的关注,人家出镜率也高,有什么好处都要先让人家来,给人家老外的感觉就是好像全中国就只有这几个民族。我的原话是这样:我说利益诉求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暴力的诉求表达方式害人害己、害民害国。彝族人往往选择理性的表达方式,我们对我们的党和国家怀有深厚的感情,我们珍惜现如今这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我们不愿意这么做。这个汉族好友笑了笑,在他心目中或许认为这是我懦弱的借口,其实我很想告诉他你翻看彝族的历史,就没有一段是胆小怕事的历史,但我没有这样说,因为我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为此,我们向党和国家郑重呼吁,希望相关管理部门严肃认真对待和处理好社会中欺负彝族人民、伤害彝族人民的人和事,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破坏民族感情无小事,不要让那些心怀叵测、试图破坏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人阴谋得逞。让这八九百万生活在中国大西南,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土著民族活得有地位、有尊严!
文章来源:彝学网
该贴已经同步到 苏月飞阳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