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宜宾彝乡--屏边彝族乡 清平彝族乡

3669 12
发表于 2009-5-8 18:49: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乙木嘎 于 2009-5-8 20:15 编辑

屏山县屏边彝族乡
屏边彝族乡地处小凉山东部边缘结合部,位于屏山县西部,距县城63公里。东邻屏山县冒水乡;南接屏山县清平彝族乡、雷波县沙沱乡;西与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乡接壤;北邻屏山县夏溪乡。境内群山耸立,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构成险峻山势,属高寒山区。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4月下旬至11月,冬春及夏初多为干旱少雨。海拔在500 55~800多米,幅员面积11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4.9%。辖7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其中彝族25个组)。总人7716人,有彝、汉、苗三族杂居,少数民族3852人,其中苗族4户,共26人,全乡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0%。乡党政机关行政干部共18名,其中彝族4名,乡长副乡长均是彝族公民担任。
民风民俗:屏边彝族乡彝族通称“诺苏”,其语言属彝语中的“义诺”语。服饰属大裤脚服饰(以男人的裤脚为准,可分大、中、小裤脚),文字、风俗习惯与小凉山彝族相同。彝族文学多系民间口头文学,多以诗歌形式流传,其中谚语诗是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一种彝族诗歌体裁叫“尔比尔吉”。彝族人不信仰宗教,只崇拜毕摩文化,请毕摩(传颂经书的人)举行咒鬼祭祀,祈求全家平安如意。好摔跤,能歌善舞。
彝族人民使用的是太阳历即彝历,一年只有10个月,每年农历的十月是彝历新年。过年时要杀过年猪,喝泡水酒(用玉米或荞麦酿制,呈土黄色),走家串户、相互拜年、载歌载舞庆祝3天3夜。彝族住房一般隔为三间,中屋挖—火塘,塘周栽三石成鼎脚,其上置锅,称“锅庄”,是家庭活动的中心。彝族很崇拜火,从不无故用土埋火灰,忌讳向火塘洒水,每年农历6月24日是彝族人的火把节。彝族宰杀牲畜别具特色,如:杀鸡是用手掐鸡的脖子致死,杀绵羊是几个人按住用力扭转头颅,使绵羊闭气,杀牛是用斧头或木棒用力打头颅致死,只有猪和山羊是用刀杀。彝族杀猪不烫毛,用火烧,不吃生肉,忌吃狗肉。
彝族心灵手巧,自己用羊毛织成毡衣叫“擦耳瓦”。男子发式一般于顶部留一落千丈绺儿头发,称“字尔”(汉称“天菩萨”),头上缠黑色头巾叫“哦贴”,“哦贴”上裹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字贴”,穿左耳,穿大裤脚。彝族姑娘穿双耳,戴耳环。女子穿的裙,汉称“百折裙”,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布料一节一节拼成。年轻姑娘年满十五或十七岁时选择良辰吉日举行隆重的成人换裙仪式,换上成年女子穿的百折裙和衣服,祝贺她成人。年青女子服装色彩鲜艳,上衣多为红色的平绒面料或是黑色平绒面料领边、袖口、衣边镶上色彩艳丽的金边、图案,上衣仍然延用盘扣,中年妇女以蓝色、灰色、紫色,冷色调为主。年轻姑娘未嫁时,头戴用青布叠成的“千层顶”。已婚女王女则头戴镶有银饰的“瓦尔”作传统打扮。彝族喜好金银,常佩戴金银首饰。
丧事非常隆重,宰杀牛羊,有的多达数十头牛、羊,行火葬。哭丧是彝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亲朋好友围着死者,歌颂其一生的丰功伟绩,赞美其人品、人格、为人处世、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唱腔婉转动人、唱词忧伤、扣人心弦,旁人听了无不潸然泪下。
005.jpg

010.jpg
008.jpg

彝族人喜欢饮酒,情有独钟,以酒为贵,尤以彝家自己酿造的泡水酒驰名,形成一种独特的酒文化,其内容包括酿酒技术、炫丽的酒具、丰富多彩的祝酒歌(词)、饮酒方式的讲究等方面。“有酒便是宴”已成习惯,招待尊贵客人必先用酒。彝族的酒具很讲究,在木器上以黑色为底,用红、黄两种主色绘成各种花卉和动物的图案,纹饰炫丽夺目,图案栩栩如生,象征“孜莫格尼”(吉祥如意),堪称天下一绝。彝族人民消除积怨和约定协议也是用饮酒的方式解决,很讲诚信。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彝族人热情好客、性格豪放,当有尊贵的客人前来拜访时,总是杀猪、杀羊、杀牛招待客人。“坨坨肉”是彝族的特色菜,其特色菜还有:牛肉汤锅、羊肉汤锅,或烤羊、烤乳猪、酸菜汤和辣子鸡。
彝族人婚嫁注重明媒正娶,讲究门当户对,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和家支外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的习俗,订婚时女方家里杀猪给男方吃以示订亲,举办婚礼时,男方派新郎的兄弟三人以上的单数组成接亲队伍到女方去迎接新娘,新娘方由青年女子组成迎宾队伍向接亲队伍泼水、打烟墨、对歌,男女双方各组成一队男青年摔跤比赛,以示各自家支的实力。
资源优势及基础设施:屏边彝族乡有硅矿可开采,水力资源蕴藏量丰富,西宁河贯穿全乡,在建的屏边电站装机2万千瓦,投资2.5亿元。已建成的屏边彝族乡杨寺坝沟(西宁河支流)格子沱(小地名)电站,装机800千瓦,投资400万元。省级乐山—西昌公路沿西宁河贯穿4个村。近年来,省、市、县对屏边彝族乡交通建设给予了很大的扶持,塘湾村公路、麻柳村猪槽沱公路、街基村木碉公路已相继立项修建,极大地改善了彝乡的交通条件;青龙村公路、林场村公路、青龙村高脚山公路、街基村二坪公路、街基村磨子岩公路等工程正由群众投工投劳建设之中。但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全乡有5口山坪塘,堰沟26条,其中石堰沟10条,土堰沟16条,农业生产用水主要靠天降水,生活饮水直接取用未经过处理的溪沟、大田或冒水等地表水。全乡63个村民组,其中有11个组的饮用水得到解决,8个组饮水用田水,余下的组饮用望天水。“十五期间”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建设新村扶贫移民工程投资3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8万元,移民66户,大大改善了彝族的居住条件。
农村经济:屏边彝族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农业经济占全乡经济的705左右。耕地面积729公顷,其中t51 144公顷,土585公顷,林业用地4816.7 3公顷。2004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272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79万元,人均纯收入0.2012万元,人均有粮0.0430吨。土壤、植被呈垂直分布规律,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具有绿色经济结构特点。在境内盛产多种农作物,主要经济作物以茶叶、水果(红桔、西瓜、梨)、杂竹、核桃、板栗为主,粮食以水稻、小麦、玉米(良种玉米占10%)、洋芋、红苕为主,畜牧业以猪、牛、羊、鸡为主。彝族有喜好饲养牲畜的传统养殖习惯,加上民族地区草资源丰富(草场面积253公顷),2005年5月止,全乡共有存栏山羊7800只、牛3000头、猪8000头,养殖业的发展潜力较大。
公益事业:全乡卫生院一所、医务人员3名,村卫生站5个。为解决屏边彝族乡的医疗卫生落后状况,2005年县财政拔款30万元,对卫生院的医疗条件进行了改善。
全乡有屏边民族学校、屏边中心校、4所村小和6个彝族教学点,教师共55名(其中代课教师11名),彝族教师19名(其中代课教师6名),民族学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开设初中、小学课程。准备扩建,现以立项,投资80万元。中心校开设小学课程。教学点教师均为彝族教师。近几年随着全县教育“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不断推进,全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普及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2005年全乡适龄儿童970人,其中小学79 3人,入学率95.3%,初中1 50人,入学率77.6%,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全乡7个村都通了电,通电视、电话的村达100%,  已建村活动室2个,纳入新村扶贫的村1个。
2004年3月,屏边彝族乡得到了欧盟国际助老协会27万元的助老种子基金款扶持。2005年9月,第一期投入的种子基金已全部收回,使160户2 36名老人(其中彝族老人181人、苗族1人)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2005年欧盟国际助老协会又划来万元(人民币)助老种子基金。目前,第二期、第三期种子金发放正在进行中,计划让1 35户彝族老人及家庭受益。
清平彝族乡:
清平彝族乡位于屏山县城西南,距县城68公里。东、北与冒水乡、屏边彝族乡相邻,西、南与雷波县西宁镇、沙沱乡、河口乡、柑子乡接壤。幅员面积4l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8公顷。属金沙江下游山地,境内高山峡谷纵横,海拔362米—16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常年气温在2℃—36℃之间,立体气候明显,年降水量约800毫米—1000毫米。适宜多种植物生长。辖4个村27个村民小组,总人2940人,其中彝、苗等少数民族总人138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6.9%。乡党政机关干部共15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6人,乡长是彝族公民担任。
清平彝族乡政府驻地古名蛮溪口,系少数民族聚居地。元、明朝以来,汉族居民开始大量迁入。民国以后,各种势力在此建立垦社,招民垦荒,种植鸦片。解放后于1951年8月建立清平乡,1956年并入冒水乡。1961年分为清平公社,1984年建立清平彝族乡。当时除民族村有20多户彝族为世居外,大多数彝族都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期间,先后从凉山州及马边、峨边等县迁入。
民风民俗:清平彝族乡彝族通称“诺苏”,其语言属彝语中的“义诺”语。服饰属大裤脚服饰(以男人的裤脚为准,可分大、中、小裤脚),文字、风俗习惯与小凉山彝族相同。彝族文学多系民间口头文学,多以诗歌形式流传,其中谚语诗是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一种彝族诗歌体裁叫“尔比尔吉”。彝族人不信仰宗教,只崇拜毕摩文化,请毕摩(传颂经书的人)举行咒鬼祭祀,祈求全家平安如意。好摔跤,能歌善舞。
彝族人民使用的是太阳历即彝历,一年只有10个月,每年农历的十月是彝历新年。过年时要杀过年猪,喝泡水酒(用玉’米或荞麦酿制,呈土黄色),走家串户、相互拜年、载歌载舞庆祝3天3夜。彝族住房一般隔为三间,中屋挖一火塘,塘周栽三石成鼎脚,其上置锅,称“锅庄”,是家庭活动的中心。彝族很崇拜火,从不无故用土埋火灰,忌讳向火塘洒水,每年农历6月24日是彝族人的火把节。彝族宰杀牲畜别具特色,如:杀鸡是用手掐鸡的脖子致死,杀绵羊是几个人按住用力扭转头颅,使绵羊闭气,杀牛是用斧头或木棒用力打头颅致死,只有猪和山羊是用刀杀。彝族杀猪不烫毛,用火烧,不吃生肉,  忌吃狗肉。
彝族心灵手巧,自己用羊毛织成毡衣叫“擦耳瓦”。男子发式一般于顶部留一绺儿头发,称“字尔”(汉称“天菩萨”),头上缠黑色头巾叫“哦贴”,“哦贴”上裹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字贴”,穿左耳,穿大裤脚。彝族姑娘穿双耳,戴耳环。女子穿的裙,汉称“百折裙”,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布料一节一节拼成。年轻姑娘年满十五或十七岁时选择良辰吉日举行隆重的成人换裙仪式,换上成年女子穿的百折裙和衣服,祝贺她成人。年青女子服装色彩鲜艳,上衣多为红色的平绒面料或是黑色平绒面料领边、袖口、衣边镶上色彩艳丽的金边、图案,上衣仍然延用扣,中年妇女以蓝色、灰色、紫色,冷色调为主。年轻姑娘未嫁时,头戴用青布叠成的“千层顶”。  已婚妇女则头戴镶有银饰的“瓦尔”作传统打扮。彝族喜好金银,常佩戴金银首饰。
丧事非常隆重,宰杀牛羊,有的多达数十头牛、羊,行火葬。哭丧是彝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亲朋好友围着死者,歌颂其一生的丰功伟绩,赞美其人品、人格、为人处世、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唱腔婉转动人、唱词忧伤、扣人心弦,旁人听了无不潸然泪下。
彝族人喜欢饮酒,对酒情有独钟,以酒为贵,尤以彝家自己酿造的泡水酒驰名,形成一种独特的酒文化,其内容包括酿酒技术、炫丽的酒具、丰富多彩的祝酒歌(词)、饮酒方式的讲究等方面。“有酒便是宴”已成习惯,招待尊贵客人必先用酒。彝族的酒具很讲究,在木器上以黑色为底,用红、黄两种主色绘成各种花卉和动物的图案,纹饰炫丽夺目,图案栩栩如生,象征“孜莫格尼”(吉祥如意),堪称天下一绝。彝族人民消除积怨和约定协议也是用饮酒的方式解决,很讲诚信。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彝族人热情好客、性格豪放,当有尊贵的客人前来拜访时,总是杀猪、杀羊、杀牛招待客人。“坨坨肉”是彝族的特色菜,其特色菜还有:牛肉汤锅、羊肉汤锅,或烤羊、烤乳猪、酸菜汤和辣子鸡。
彝族人婚嫁注重明媒正娶,讲究门当户对,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和家支外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的习俗,订婚时女方家里杀猪给男方吃以示订亲,举办婚礼时,男方派新郎的兄弟人以上的单数组成接亲队伍到女方去迎接新娘,新娘方由青年女子组成迎宾队伍向接亲队伍泼水、打烟墨、对歌,男女双方各组成一队男青年摔跤比赛,以示各自家支的实力。
资源优势及基础设施:清平彝族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万亩森林可供观赏,竹木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23.5万立方米,有数千亩宜林荒山可开发。有硅矿、铜矿、玄武岩、石灰石可供开采。全乡现有茶叶83公顷,雪梨14公顷,草资源面积273公顷,有退耕还林面积(林竹、核桃、板栗)303.8公顷。境内溪河纵流,水力资源丰富,现有水电装机容量1660千瓦(清平水电站700千瓦和股份制星星水电站960千瓦的)。现有基础设施。烂田公路始建于七十年代末期(雷波一西宁过境公路),路基宽4.5米,穿越3个村的5个村民小组及清平彝族乡场镇,境内全长15公里。林区公路两条:大青龙林区公路,路基宽4米,全长5.1公里,穿越2个村民小组;高梁坪林区公路,路基宽4米,全长6.5公里,穿越1个村民小组(均建于九十年代)。英雄大堰全长2.2公里,穿越4个生产队,可供390余人饮用,灌溉水田面积2l公顷。
农村经济:清平彝族乡是个农业乡,主产玉米、水稻、洋芋、小麦、红苕、黄豆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有木材、竹类、茶叶、雪梨、核桃、板栗、油菜、桐、倦等。年产猪肉391吨,黑山羊存栏3310头,干、水果27吨,蔬菜387吨,茶叶加工2.6吨,年采硅矿2.4万吨。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821万元,农业产值26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65万元,粮食总产量1200吨,人均有粮0.0418吨,财政收入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0.1994万元。
公益事业:清平彝族乡有中心校一所(设戴帽初中,有初中部教学楼一幢),村小两所,教学点三处,在校学生415人,教师27人,其中彝族教师5人,苗族教师2人。全乡7—12岁儿童233人,入学率98.5%,l 3岁—15岁138人,入学率87.5%,全乡少数民族适龄儿童177人,入学率75.1%。成人技术教育点3处。
有乡卫生院l所,医生4人(其中彝族1名),乡村医生2人,病房九间,基本医疗检查设备比较齐全。
全乡4个村的25个村民小组的农户用上了电。村通电视、电话率100%。电视覆盖率88%,电话140余门。乡设有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一处。敬老院一处,190多平方米。
003.jpg
002.jpg
004.jpg

评论12

晚归的人Lv.9 发表于 2009-5-8 20:31:12 | 查看全部
好!!!!!!!
瑶瑶Lv.10 发表于 2009-5-8 22:37:17 | 查看全部
哇,宜宾的耶!长见识了我!
很好,赞一个!呵呵,O(∩_∩)O~
元斌Lv.4 发表于 2009-5-8 22:54:51 | 查看全部
去过几次.
qubieashaLv.9 发表于 2009-5-9 00:38:45 | 查看全部
好多美女!!!         
爬上墙头等红杏Lv.5 发表于 2009-5-9 17:21:38 | 查看全部
宜宾 还有彝乡 以前不知道
吉日Lv.6 发表于 2009-5-11 19:44:21 | 查看全部
不错。经常去,就是错过了这次,遗憾。
鲁吉曲瑟 发表于 2009-5-11 20:12:16 | 查看全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Mr.JsLv.10 发表于 2009-5-11 20:17:13 | 查看全部
我就挨到那里的我才知道那里也有彝族哦!
阿乙木嘎楼主Lv.7 发表于 2009-5-11 20:44:17 | 查看全部
001.JPG 002.JPG
08年清平 屏边两乡彝族新年
品直所西Lv.10 发表于 2009-5-12 19:32:20 | 查看全部
美女多!!~~
乌鹰Lv.3 发表于 2009-8-14 17:15:02 | 查看全部
学习了!长见识了 呵呵!
乌鹰Lv.3 发表于 2009-8-14 17:15:06 | 查看全部
学习了!长见识了 呵呵!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