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彝族文化] 浅述彝族传说中关于人的初元文化

2561 0
发表于 2012-5-5 01:43: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浅析彝族“黎”文化

                                                                                  文/伍来

       关于对人的初元形式或人的起源问题,全世界的各个民族都有许多优美的古老传说。如:西方《圣经》中说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出来的。印地安霍比族则流传全世界的最初是同一肤色,后因神灵降临地球把人们带到四方并把皮肤变成了四种颜色。在中国的汉民族中也是流传着女娲用泥土造人的传说……到英国学者达尔文在他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认为人类是由已灭绝的非洲古猿进化而来的等等。

       在中国的彝族人中却流传着另一个奇特的传说,这也是彝人先民对人元观的认识吧。他们认为人的祖先是天上来的——在贵州省彝族中搜集整理的史书《西南彝志》中的《笃慕世系》一节中说:人兴“密珠汝”。“密珠汝”译成汉意就是指“天的儿子”,或者是祖先来自天上。而流传在四川凉山彝族中的史诗《勒俄特依》中的《雪源(子)十二支》一节中也说祖先来自天上。书中说:“远古的时候,九天落“黎具”,掉在“嗯界界乃”(彝族地名),变成火燃烧,九天九夜不灭,天地连片烧,为成生命(祖先)在燃烧,……天地有了红白云,逐渐有植物,……最后演化出了雪源(子)十二支,无血的六类……,有血的六类,有血的六类指蛙、蛇、鹰、熊、猴、人”。另外《勒俄特依》中的《猴子演变论》一节中也认为猴子最后演变成了人。

       以上的“黎具”是彝语的音译,也可以简称“黎”,含有“灵”之意。但主要指的是祖先或人的初元形式。有的写为“尼”或“聂”。根据这个“黎”的斜音,彝族一般自称尼苏、聂苏、诺苏、纳苏等等。这些都是彝语在音译过程中对汉字的不同选择而已。但我觉得应该还是写为“黎”或“黎苏”比较好,毕竟彝族称自己的族人为“黎人倭人”(音译),从上“黎”文化。而在汉族史书中记载“逐鹿中原”的典故中战败方蚩尤系南方九黎人的首领,也有史料中说蚩尤是东夷族。不过“蚩尤”一词可以用彝语解析,“蚩”指 山羊;“尤”指绵羊。在彝族习惯性的暗语口令中要区别本族和外族也时经常说一句“蚩尤达阿尔”,这里蚩尤意高寒山区的“是山羊和绵羊”, 阿尔是指平坝区的一般羊子。如果对方答是蚩尤(山羊、绵羊)就是自己本族人,反之就是外族人(后来人们习惯性的将阿尔指为汉族人,因为他们生活环境周围平坝区居住的几乎是汉族人之故)。根据这一解析彝族人和黎有渊源。

       从彝族先民对人元观的认识,至今四川凉山的彝族还有送“黎”归祖的宗教形式。即:把死者的灵魂送到祖先来源之地或处。彝族称这种仪式为“黎毕、黎木或尼毕、尼木”等。而这个归祖地在彝族人中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黎具”或祖先落下地“嗯界界乃”,但时间的久远现无法考证指是什么地方;有的说是“莫木普古”,有人译为“天地中央”,但还是不确切;有的说是云南的苍山或云南昭通;有的说是“十木嗯哈”等等都没有考证。但这个“十木嗯哈”让人有许多遐想。“十木嗯哈”在彝语中是指“七块地五片海之上或外”,如果我们把思维再放开些这可以说成“七大洲五大洋之上或外”,也就是地球之上或外。既人能所涉及到的地域之外。如果是这样那么人们是将地中海也算成了一个洋。或许那时地中海还真是个洋。这样祖先来自天上和送“黎”归祖先处——“十木嗯哈”才有因果关系或吻合。

         这里简单阐述一下四川凉山彝族的送“黎”归祖形式。它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是准备阶段。在父母或祖辈们去世后,直系亲人要为他们送“黎”归祖时。在当年过年时要将过年猪的猪肉从下颚处至尾巴连贯切下保存,仪式上要用。另外还准备鸡蛋、燕麦面、牛、羊、白酒、红酒等等。这里的白酒、红酒一般用水代替。白酒就是清水,红酒就是浊水。我想这应该指的是《西南彝志》中《创世志》里所说的“哎”、“哺”。即:清气和浊气。准备好后等至次年的冬季请“毕摩”①举行送“黎”仪式。

      第二,是举行仪式。

1、选择好日子后“毕摩”在来的路上做好“黎”。也就是父母或祖辈们灵魂的依附物。即:“毕摩”在高山上找一片竹林作法事,“毕摩”在唤父母或祖辈们的灵魂时竹林中有一株竹子就会轻微抖动,“毕摩”就确认父母或祖辈们的灵魂已附在这根竹子上,然后挖出竹子去掉枝叶只留根部,再缠上绵羊毛就做成了“黎”。为多少人送“黎”,“毕摩”就要做多少根“黎”。并带到送“黎”仪式上。

2、找一处阶梯形或上下错位的七块平地。“毕摩”从最下一块地开始布道诵经作法事。即:用竹编成席后围盖成一间简易小屋,“毕摩”将做好的“黎”插在竹席墙上,法事开始后亲人们又陆续前来对着“黎”祭奠和哀思。然后逐步移到上一块地至最上面的第七块地。喻意是将“黎”送出发“十木”(七块地)之外。而上面说的五片海在仪式上“毕摩”木 刳( 彝族人生活器具,木质主要用装汤 ) 盛水代之。“毕摩”在每一块地上作法事时都要在地面插上用树枝做的神枝让主人家男子在“毕摩”指导下穿行。这些神枝都插的有一定规律且到每一块地的插法均有变化。有的学者说这不乱插的,这是为“黎”指路的星象图。

这个仪式要做三天三夜,一要为前来祭奠哀思亲人刹猪宰牛羊以款待。二要举行各种活动。如赛马等。所以需要一定的财力。财力差的人在父辈死的当时就请“毕摩”作送“黎”归祖仪式。还有的人是等到财力可以支撑时将几代先人的“黎”合在一起一并作归祖仪式。但一般的规矩是下一代人为上一代送“黎”,并在上一代死后两三年就举行。

3、当送“黎”归祖的仪式到了第七块地时“毕摩”让主人家所有男子到场,然后为他们祈福和接纳圣物,(这个仪式一般都是主人家的男子们参加,女子却不能参与。没有男子的由女婿办理并由女婿接纳圣物。这样就会使先人的赐福流到外姓,所以彝人重子也来源于此)。送“黎”归祖仪式的最后一步是“毕摩” 将“黎”装入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棺材内同先前准备的那块猪肉,鸡蛋,燕麦面等一起放在背篼或其它器物内,由配同“毕摩”来的一人将这些带到“十木嗯哈”的祖先处。但现实中人们无法到达“十木嗯哈”,所以就选择比较高的悬崖把“黎”放在崖上。

       有学者认为彝族先民是直接将死者的棺材放在崖上让“黎”回天,只是后来因战争或瘟疫或实(财)力衰退导致殡葬制度的改革而将送“黎”归祖仪式从简。但还是保留了基本框架。不过这里有个疑问,“毕摩”或彝族人为什么要选用竹子作“黎”呢?是希望后代象竹子一样节节高吗?彝族人在解放前住、坐、睡至送“黎”都要以竹子为首选,我想不会这样简单或随意。

       关于彝族人和竹子的关联在王鸿儒《夜郎王国》一书中的说。简摘:……彝族先人武洛撮在成都平原以毕摩密阿迭为师,兴祭祀,行宴礼,建立蜀国,首称蜀王。传至笃慕(杜宇)时因洪水泛滥而离开蜀中迁徙至今滇东北会泽一带的洛尼山(即:堂琅山),洪水退去后,蜀王开明氏又入蜀,在公元前316年被秦灭。蜀国王族余脉却一直在云贵高原延续,其中到最大支系武 僰 支系 僰 阿蒙的第三代孙夜郎朵时“兴起君长制”创立了夜郎国。武 僰 支系又称竹王世系。即以竹为图腾。这是因传说其“王”生于竹之故。

       这个传说初见于常璩的《华阳国志》,说竹王兴起于豚水(牂牁江上游)。传说一女子在江边洗衣,忽见江上漂来三节大竹至女子脚边,推开又来并传出婴儿哭声,便生恻隐之心抱回剖之,现一男婴,“养之,长有才武,遂雄夷濮”。氏以竹为姓,捐破竹之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而在彝族文献《彝族源流》、《夜郎史传》、《益那悲歌》等中更有清楚的记载。即在《益那悲歌》“ 僰 阿蒙溯源”一节中说:武 僰 支系的人 僰 雅夜与恒米祖之女恒米诺斯在竹林边恋爱一场后,恒米诺斯就上天去了, 僰 雅夜孤留凡尘,满一年时竹林中有婴儿哭声, 僰 雅夜循声伐竹,见一婴儿在竹筒里,左眼生日像右眼生月像。以为怪异丢弃于大河中被嫁到阁沓谷姆的毕待鲁阿买(现凉山彝语音译应为:皮特鲁阿嫫)在阁沓大河边洗绸线时发现救起,取名 僰 阿蒙。

       另外据王鸿儒先生在《夜郎王国》一书中的说“夜郎”一词彝语本意为“黑且深的大水”,即金沙江。而现在四川凉山的彝族人对居住在金沙江沿岸的彝族人也称“依诺”或“依诺苏”(音译)。这里的“依诺”一词汉译也是指“黑且深的大水”。所以,从以上的说法来看,今天的凉山彝族人仍传承着以竹根为“黎”或图腾,送“黎”归祖应来源于些。

      从彝族人的人起源文化或“黎”传统文化上看让人联想起由**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根据目前太空科学研究和推测而拍摄的科幻电影《火星任务》。剧中描述因火星的表面被小行星撞击使生存环境急剧改变后,火星人在逃离时有一艘飞船却来到了地球。它带来了生命之元。从水到陆地间不断演化或进化后地球才有了动物及人。

       另外,目前各界对人的起源争论中谁也无法解释地球上的远古遗迹和人类进化发展中智能的突进现象。想起这些让人不免对彝族先民说人的祖先来自天上的传说产生无限遐想……。




2012年1月30日




( 文中的人名和地名均为彝语的音译,不确切之处敬请谅解和来涵交流指正 。)

作者:吉差伍来

地址:四川省西昌市西河中路79号。




注: ① 毕摩: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该贴已经同步到 思想谱写辉煌的微博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