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彝族祭祖大典仪式分析

4402 6
发表于 2009-5-9 23:38:2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彝族祭祖大典仪式分析


摘要:本文仍然属于彝族传统信仰的归属论证问题,是在实地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所做的关于祭祖大典的仪式分析[1],通过对祭祖大典活动中的仪式进行描述和典型分析,得出祭祖大典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多种信仰形式的集中体现的结论。祭祖大典是彝族传统信仰中祖先崇拜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其实效在于维护村社内部关系的和睦团结,对后代进行民族历史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教育,对于弘扬彝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祭祖大典 祖先崇拜 传统信仰

一、关于祭祖大典
“祭祖大典”彝语音“耐母”,是彝族原始宗教礼仪中最重大的典礼。它是以全体氏族成员为基础,共同祭奠已去世的祖先,请呗耄为其念经,超度其灵魂升天成为氏族的祖先神灵,并最终成为氏族保护神的重大转换仪式。该仪式将彝族的宗教礼仪、民俗风情、文化娱乐活动融为一体,系统全面地反映彝族的社会生活,是彝族社会群体生活中最为重大的典礼之一。

彝族原始信仰观念认为,人生在世有三魂。人一旦去世,经过子孙虔诚祭奠,三魂之一将附在灵碑上,在家堂享受子孙的香火供奉;第二个灵魂经过指路祭仪,在《之路径》的指引下回归祖先发祥地,与祖先团聚;第三个灵魂则随灵柩守护坟茔。这时的亡人(祖先)灵魂,还只是游荡于世间的鬼魂,如若受到侵扰,或子孙及他人对其不敬,往往会作祟祸害于人。为了让祖先灵魂有永久安宁的居所,并由鬼魂成为神灵,永远庇佑子孙后裔兴盛发达,每过三、五代,彝族纳苏人就要以宗族为整体,共同举行一次祭祀祖先的活动,彝语称为“耐姆”。

“耐姆”作为全体氏族成员集体举行的最隆重、最盛大的宗教典礼,其规模之大小,取决于该氏族的整体实力。彝族举行祭祖大典,往往耗资巨大,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更是无计其数。人丁兴旺的氏族举行祭祖大典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祭祀用的牺牲(猪、牛、羊等)成百上千。许多彝文经典形象生动地记述了祭祖大典中屠宰牺牲的情形,“祭祀场面大无比,椎牛似红岩层叠,屠猪犹黑石满坡,宰(绵)羊如白茧遍地。”举行祭祖大典的时间,一般为七至九天,据说有些名门望族曾举行过四十九天。对本宗族上一次祭祖盛典以来,先后去世的祖先灵魂进行安慰,为其解罪、洁净,进而祈祷等祭仪,净化祖先灵魂升天成为祖先神。

随着宗族人丁繁衍,成员住地过于分散,不便经常联络或其他的因素,彝族祭祖盛典往往也是分宗的祭仪。如此隆重的宗教典礼与大规模的氏族及姻亲集团聚会的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彝族先民一切生产生活都受神力支配的时代,这种宗教典礼,不但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而且有着多重社会功能,并对彝族的社会历史产生重大的影响。

彝族祭祖盛典是彝族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规模最大,最隆重且祭仪繁多,耗费财、物、人力巨大的祖先崇拜祭祀仪式。集中体现了彝族历史、宗教、经济、哲学、谱牒、民俗、伦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传统文化,对彝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本文即是笔者在观察了彝族纳苏支系普德氏族(朱氏)宗族按传统祭仪举行的祭祖盛典之后,根据仪式程序所做笔录进行的仪式分析。

[1]
2007年2月20日至26日(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九),中央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祭祖大典仪式与经书研究》、国家“985”工程课题组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窝乡大西邑彝村举行为期7天的祭祖大典仪式。在此期间,笔者作为该活动的记录和摄影,参与并观察了仪式的从筹备到结束,记录下了仪式的全部过程,绘制了仪式中的全部神座简图。本文的描述与分析即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评论6

苏月飞阳楼主Lv.9 发表于 2009-5-9 23:43:12 | 查看全部
1# 苏月飞阳
本文是在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朱崇先教授主持的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保存项目的基础上形成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关于彝族的祭祖的信息!
二、祭祖大典仪式描述与分析
祭祖大典“耐母”仪式全过程分三大段:第一段在祖灵洞和家堂两处进行,在农历十一月末进行,是祭祖大典的准备阶段,为即将进行的正式的祭祀仪式做个中准备;第二段在家堂举行,祭祖大典正式开始。家祭一共三天时间;第三段在祭场举行,为期四天。祭祖大典正式开始后,共历时七天。在第一阶段,主要的仪式是祭祀山神,选取祖灵筒等;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所进行的仪式最多,也最为繁杂,将在下面的文字中进行介绍。

该祭祖大典是在07年2月正式进行的,但是,作为活动的准备阶段,从06年末就已经开始了。是年火把节期间,纳苏普德氏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窝乡大西邑村筹备了祭祖大典的第一次家族聚会,选择了祭祖大典的场地,选定了祭祖大典进行的日期。将祭祖大典的场地选在了村子东头的山涧中,祭祖的日期则选在了来年的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三。另在是年农历十月末,又进行了一次家族聚会,讨论了相关事宜,安排了祭祖大典中的各项工作。

以上是祭祖大典的第一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家祭祀,即在家堂里祭祀祖先的仪式。家祭一共要三天的时间,所进行的内容主要有祭家神,然后将祖先灵牌取出,称为“抢”灵牌,将祖先灵牌请到家堂之外,一般就在房门外边搭一个小棚子,将祖灵牌用毯子等包裹好后,进行献祭。然后族人要进行祭场的清理等工。在着三天时间里,每家每户都要进行通宵达旦的祭祀与诵经活动。祭祀的第二天,要将祖灵牌送到去往主祭场的半道上休息,也要搭起几个大青棚,晚上族中青年都要来守灵。知道第四天,将祖灵再从这里请到祭场为止。

祭祖大典的主要仪式都是在第三阶段完成的,因此,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的对象也即第三部分。在第三部分中,一共要进行四天的仪式,每天都由不同的内容。

主祭场仪式的第一天。基于对祖先崇拜的主题和仪式的主次,本文将会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仪式进行说明,后面三天的仪式活动也将用此方法进行描述,并不按照仪式进程进行全部过程的描述。第一天是整个主祭场祭祀的开始,其中包含了几个很主要的环节。

首先是为祖灵进行的驱邪、除污仪式。迎接完并护送祖灵毡包前往主祭场的三只队伍,仍然缓慢的向主祭场进发。进入主祭场时,所有参加祭祖大典的人员和所用牺牲都要通过“祛邪门”,以祛除邪秽,以免将步洁净之物带入祭场。呗耄站在祭场入口处,手拿马樱花枝条,一边诵念经书,一边以马樱花树枝蘸水作法,拍打每一个进入祭场者以祛邪,凡参加祭祀的人等均依次而过。并一执事手持藤条站在“祛邪门”内,凡未经呗耄(祭师)作法便进入祭场者,都会被此执事以藤条加棒撵出。


按照既定顺序,首先进场的是祀奉祖先的牛羊等牲礼,呗耄一边念经一边拍打牛羊身体,以为其祛除路上沾染而来的邪祟与污秽不洁之物。然后是背负祖灵牌毡包的族中青年,呗耄同样用马樱花树枝蘸水拍打毡包,为祖灵祛邪除污。其余族人也是经过这一仪式后跟随队伍进入主祭场。


“祛邪门”是一个转化的仪式场所,在进入主祭场的过程中,“祛邪门”内站着一位手持藤条的执事,他的职责便是驱赶没有经过“祛邪门”或者没有让呗耄施法洁净的“冒失鬼”。如果未经做法而进入者,此人便以藤条将其撵出,重新由“祛邪门”经呗耄施法后再进入主祭场。直到所有的人、物都经过此门祛邪去污进入主祭场后,进场仪式便结束。
然后是对祖灵牌的登记与洁净。


从“祛邪门”进入主祭场后,祖灵牌毡包按照长、次、幼三支自西而东的顺序排列在专供登记和祖灵洁净仪式的青棚前,等候呗耄对参加祭祀的祖灵牌的名姓的登记与祖先灵魂的再一次洁净。


在祖灵登记与洁净仪式的青棚内,一个年轻呗耄坐在八仙桌前,准备登记此次参加受祭的祖先名字。原先布置在青棚门口的两个花漆木盘里已经盛上了净水,大呗耄手执马樱花树枝,站在青棚门口,另有一名呗耄站立在旁,准备接过毡包中的祖灵牌。


送来的祖灵牌要接受登记和洗礼,先由呗耄登记各家送来参加祭典的祖先名字,之后念诵《驱邪经》,并将所有的祖灵牌一一洁净洗濯后,洗濯过的祖灵牌,方可度过善门,由原来背护祖灵者在执事引导下进入相应的青棚内,由一呗耄接应,诵经并安放祖灵。


在正式进入祭场前,长、次、幼三支宗族中德高望重的支宗族长,要对列入本次祭祖盛典受祭的宗族各支家户祖先进行查验。宗族成员各家祖先中,若有因为盗匪、乱伦、麻疯而死;娶外族及奴仆女子为妻并生育后代;生前恶霸乡里,乱杀无辜,民愤极大;没有生育而后代绝断等亡灵不得进入祭场受祭。目的在于保证宗族血统的纯正和维护宗族的声誉。


在以往的祭祖大典仪式中,祖灵进入主祭场后,参加祭祖大典的各家支,聚集祭场,背着各自的祖灵牌,吹着唢呐并一众萧管、燃放爆竹和礼炮,背祖灵的后裔列队于祭场前方的一个青棚前,准备接受呗耄的作法,再次洁净祖灵并登记受祭祖灵名姓。背护毡包的每个青年手中都准备由数枚硬币(古时为银两),并在呗耄取出祖灵牌的同时将硬币投入青棚前的一盛水木盘内,以酬谢呗耄替祖妣除污驱邪。


祖灵登记与洁净仪式正式开始,第一位背负毡包的青年走上前去,将手中的硬币投掷在青棚门口的其中一个盛水木盘中。站在青棚外的另一呗耄(呗浩)从该青年背上的毡包中将祖灵牌一个一个取出,交给请棚内的呗耄(呗导)将祖灵牌上的名字等级好后,送到大呗耄的手中,大呗耄一边念诵经文,一边用马樱花树枝在木盘内蘸水后拍打在祖灵牌上,清洁祖灵牌,然后交还给门外的呗浩,呗浩将其放回祖灵毡包,如此往复,第一个毡包中的数个祖灵牌已经登记、洁净完毕,便由执事引导送入长支安置供奉祖灵的青棚内,并有一呗耄接下,一边念诵经文《安灵经》一边将毡包安置在青冈栗树枝编织成的供桌上,直到长支家的十二个毡包都安置好为止。


此仪式中登记与洁净仪式由三个呗耄协力完成。一呗耄(呗浩)将毡包中的祖灵牌一一取出,一呗耄(呗导)在青棚内置一白娟并笔墨于桌上,用彝文将祖灵牌上的名字登记后交由大呗耄(主祭),大呗耄一边诵念《祖灵洁净经》一边以马樱花树枝蘸水作法以洁净祖灵牌,而后送还毡包,其余祖灵牌如此一一而作,直至最后一枚祖灵牌登记并洁净后该洁净仪式结束。
经过洁净仪式后的祖灵毡包被分别送到主祭场中部的三个青棚中安放,呗耄一边以马樱花树枝拍打毡包,一边念诵经文,以安慰一路奔劳的祖灵,祈其不用惊惶,安心受祭。值此,仪式结束。


该仪式中,登记受祭祖先名单,一是为了作祭时逐一点到其名,并能升迁成神;二是续在作过祭祖大典、并已经升迁为神的历代祖先名单后面,一并装入祖灵筒中;三是记入宗族谱牒,以视后人。


彝族视马樱花、树为吉祥物,大呗耄用马樱树枝为各家祖灵洒净水并诵念《祖灵洁净经》是为祖先涤除邪气和污秽,使其吉祥干净地入场受祭。各家男主人往净水盆中公心丢硬币,是为了酬谢呗耄为其祖妣除污祛邪。


第三是安灵祭仪式。众人进入祭场,安放祖灵牌毡包结束后,长、次、幼三宗族各支各自用一头肥猪进行安灵祭仪,呗耄(大呗耄、呗浩、扼呗分别负责长、次、幼支的祭献),诵念《献祖经》,告慰祖先已经来到宗族祭祖场地,准备认识历代先祖,并安心接受解罪、洁净。祭献的肥猪只用干松毛烧刮,不得用开水烫褪,宰杀后,猪头供献于本支祖灵前,猪肉则由“呗器”平均分配给参祭的所有众人。


祖灵经过“祛邪门”祛除邪祟后,又经过登记并进行了灵魂洁净仪式,被正式安置在供奉的青棚内的供桌上。安灵祭仪式正式开始,三个呗耄分别在长、次、幼三支各自的青棚前设置祭场。呗耄首先在青棚前安插神枝,等祭坛设置完毕后,族中一青年男子执黄盖伞立于呗耄身后,呗耄上香三炷,然后摆放酒、米、盐、茶水、净水“五礼”,然后站立念诵《献祖经》,众族人低头沉思,肃立而站于灵前。约一刻钟功夫,呗耄念诵经文完毕,一声吆喝,执棒壮汉举棒猛击猪头一下,便将猪击晕,然后众人便摁着猪身,一人手持尖刀,将猪放血于青棚前,然后众人将之抬到北边的小河边上,用干松毛将猪毛烧尽。三支灵前的仪式都是同时进行的,待将猪洗净后,将猪头上来供奉于祖灵前。仪式结束,众人退去,呗耄行礼后退去。


第四,迎接祖灵筒仪式。迎接祖灵筒仪式也叫做开祖灵洞仪式,此仪式是第一天最重要的仪式,也是第一天历时最长的一场仪式,并且仪式将有大部分不在主祭场,而是要在主祭场西北面的山上家族祖灵洞前进行。


祖灵洞地势险峻,岩壁构造十分精巧,上山途中基本都是小毛路,半山腰以上便没有成型的路可寻了。祖灵洞选址于此悬崖之上,是有其原因的。族中人将祖灵筒送至此间安置供奉,便是希望找一个人迹罕至的所在来安放祖灵筒,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有动物等叨扰祖灵。


迎祖灵筒用一只公绵羊祭献祖灵岩洞中的旧祖灵筒,毕摩诵念《开祖灵岩洞经》;迎回时,毕摩诵念《叫魂经》,将宗族祖妣神灵与祖灵筒同迎到祭场,认领后代去世的子孙灵魂升天。前去祖灵岩洞祭迎祖灵筒队伍将到达祭场时,在祭场“入门’’内,各乐班站立两旁,“入门”中心处陈设“打粗炭”等用物,也是为了给前去迎接祖灵的队伍和祖灵桶祛邪。


“浩呗”诵念《除邪经》打醋汤,热气升腾,乐班奏乐,火铳炮,爆竹声响,祭迎祖灵筒队伍依次从热气上跨过,走向祭场专供摆放新旧祖灵筒的祭台,将旧筒摆左边,其右排放一个新筒粗料,摆毕,奏乐停止。大呗耄上前,在祭台前插香,摆米、盐、酒各二份,摇铃,诵念《迎祖灵筒经》,宗族后裔众人跪拜。


新旧祖灵筒迎回到祭场,入场时要举行热烈隆重的迎接仪式,同时还要在祭场“入门”处进行除邪祭仪,为新旧祖灵筒和迎接的人员除去路上可能染上的邪污。新旧祖灵筒在祭台上供放好后,进行祭献,大祭师主持祭献并诵念《迎祖灵筒经》,对已进行过祭典的历代先祖进行安慰,祈求他们眷顾后代去世子孙的灵魂,接纳并带领他们升天。


祖灵筒安放祭仪结束后,“格呗”及工匠就要加紧对新祖灵筒加工和将装入祖灵筒内的灵物制作。


整个祭祖大典的第四天也即第三阶段的第一天,是整个主祭场祭祀仪式的开始,主要仪式由入场仪式和迎请祖灵桶仪式构成,其间看到的最多的内容是一些为祖灵祛邪仪式,为了保证祖先灵魂的洁净,每一个仪式过程都要以祛邪仪式开始。


第三阶段的第二天主要进行的仪式有一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取葫芦圣水。汲葫芦圣水(取圣水、取福禄水)是彝族祭祖大典中的重大仪式之一。呗耄在汲福禄水神座前占阴阳卦,指示汲福禄水的方向。汲福禄水队伍从主祭场出发,寻找到水源后将水取回,在呗耄念诵《汲福禄水经》之后,将“福禄水”分发给参加祭典的各个家支,洒在祭品上,祭奠天地、神仙和祖灵。


“福禄水”又称为“葫芦水”、“圣水”、“净水”、“宗源水”等。汲回的清水是祭祖的圣洁水,也是宗族祭祖获得福禄的象征。汲取“福禄水”处的地貌特征,如“双石”、“白石”、“黑石、红岩”、“X X树下’’等等,将作本次宗族祭祖的称谓,记载于谱牒。若干年后,同族人相遇,谱系中只要述及此称谓,是否同宗即可以判明。因此,取“圣水”便是整个祭祖大典的的承袭仪式的一部分,家族历史的传承便从这里开始。
其次是献牲仪式。众族属牵来三头牲猪,长、次、幼三支灵前各一头。仪式开始,呗耄叩拜行礼后,在灵前上香三炷,然后念诵《献牲经》,族中青年一人执黄伞立于呗耄身后,一人执木棒立于牲猪旁,众人于灵前站立。


呗耄经毕,各支灵前打牲开始,执棒青年一棒将牲猪打到在地,鼓乐声起,呗耄再念诵《献牲经》,然后将猪放血。执棒青年将猪打到后,在祖灵前跪拜三叩首行礼。然后呗耄将“祛邪门”拆下并在猪身上移过后,诵念经文,尔后用一青冈栗树枝从猪嘴里穿过后,取出放置在祖灵台前。并将猪血等拿到灵前献祭,等呗耄念诵经完毕,于灵前叩拜行礼。众人将猪抬至河边后,用干松毛把猪毛烧尽,然后洗净,将猪头割下送至祖灵前祭献,此为献牲仪式的生死祭。并将猪头、猪心、猪肝、猪舌等物拿去煮熟后盛盘,并在里面插上筷子,也送到祖灵前来,长支灵前的盘子里插的是十二双筷子,次支灵前插的是十双,幼支灵前木盘里插的则是六双。然后族中众人跪于灵前,仪式继续进行。呗耄重新设置香案等物,上香三炷,然后呗耄一边诵经一边将米饭、猪头、猪心、猪肝、猪舌等顺次从“伊清门”中放入祭场,并将适量米饭倒入木盘中,其次进酒等。呗耄诵经完毕后,叩拜行礼,众人亦叩拜行礼,完毕后,众人起,献牲仪式结束。


第三天,祭祖大典仪式第六天的仪式主要集中在下午进行,整个上午,众呗耄等都在忙于安插神座设置祭场等。下午的主要仪式有裴串觉仪式、耐维特觉仪式、尼屠、防雷避火仪式、清出鬼神等邪恶仪式、防蛇鼠等扰祖灵仪式、祛除孤魂野鬼等邪恶仪式等。进行的仪式比较多这里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仪式——祛除孤魂野鬼仪式来描述。


祛除孤魂野鬼仪式开始,呗耄率领众人安插祭祀仪式所需的神座。族人将砍好多树枝等物准备好后,按照呗耄的指挥将白枝青枝安插妥当,形成仪式所需的祭场的神座。在整个仪式过程中,笔者记录了所有仪式的场景和仪式过程中所用到的神座,在此,将详细的描述这一仪式的神座的安插次序。


其祭场设置主要由部分组成,首先是神枝丛,然后是“#”阵,然后还有“粗炭石”、“伊清门”等。神枝丛茶成的神座由 278 根青岗栗树枝(下称青枝),648 根白柴枝(将松树劈开而成,呈白色。下称白枝)组成。神座构成形式为自东而西横排,南北向的纵列。东西两侧是一样的南北向的两列,其中西边一列由一列枝丛和一列“#”阵组成。南北向的一列枝丛为24根白枝,间插24根青枝,又有由四根白枝交叉而成的的“#”形列,一共十个“#”阵,用去40根白枝;东边一组和西边这一组相同,也是南北向的24根白枝间插24根青枝,在排一列十个“#”阵,49根白枝。中部最南边是六行白枝的阵列,每一行都是两对四根一组的排列了十二组48根白枝,其中每一对之间又间插一根青枝,共计24根。六行一共用去白枝288根,青枝144根;在这一组六行之后,又是一组六行的枝丛,每一行也是相同的48根白枝,所不同的是改两对四根一组为一对一组,每对之间插青枝一根改为两行之间插一行12根青枝,到第六行白枝后,再插一行8根青枝。北边的部分,也可以分解出来,除第一行外,以下又分开成为完全一样的东西两列。其中第一行为六对12根白枝,每一对间隙插一根青枝,东西两侧各是一列“X”形“箭”,南北向两个,中间以三根青枝相隔;另两列“X”形“箭”之间空地上是一个“#”阵。再接下去是四根单插的白枝,间插两根青枝;然后是西边一列,第一行是4根白枝,然后连着三行3根,其中间一行外插一根青枝,然后是一个“X”形“箭”,外配一根青枝;东边一列与西边的排法支数相同。最后是“伊清门”。


祭场神座设置完毕后,呗耄在祛除孤魂野鬼神座前摆放酒、米、盐、茶、净水五礼,安插神枝(青枝)五根,清香三炷都在“伊清门”前,并“粗炭石”等。祭祀开始,呗耄开始念诵《祛鬼送魂经》并将五礼顺次从“伊清门”中穿过后,依次献祭酒、米、盐、茶、净水五礼。并在神座“#”阵中放置一烧热的“粗炭石块”,共计二十一。呗耄诵念《祛鬼送魂经》另两呗耄持法刀并一只鸭于祭场前。另外两个族中人执两碗清水在“#”阵前准备。呗耄诵经毕,执法刀和鸭一呗耄遂一刀将鸭头砍下,鸭头扔进祭场神座中,鸭身扔向祭场的前方空地。同时,执清水的两青年迅速将水泼在“#”阵中的石头上“打粗炭”。完成后,呗耄停止诵经,并拆下“伊清门”上横枝在一火把引导下至长、次、幼三支祖灵青棚前,诵经并献祭酒、米、盐、茶、净水五礼后,绕祭场一周,到新旧祖灵筒前诵经献祭,并将“伊清门”横枝在新旧祖灵筒上扰一圈后送出祭场。返回,仪式结束。


一整天的仪式完成后一众呗耄带领一众乐班吹打并族中人等,一边念经,一边将祭祀过的神座的白枝、黑枝、青枝等清除后来至祖灵前叩谢。


第七天,农历正月初九,是本次祭祖盛典的最后一天。当天的主要仪式有:除淫邪仪式、祖先灵魂转换为宗神仪式、续宗接代仪式、献药仪式、开七重天仪式、埋祖灵仪式、送祖灵筒仪式等。由于仪式过程中某些细节的重复性,在最后这一天的仪式中,笔者主要选取三个仪式作为主要叙述对象,即祖先灵魂转换为宗神仪式、献药仪式、开七重天仪式。


首先介绍先灵魂转换为宗神仪式。该仪式也称为入鬼出神仪式。祭场“鬼门”外,族人休息青棚北边空地上,东西一排八棵青冈栗小树,往北边退出一米栽一棵小松树,树脚另插两株马樱花树枝,并在此靠树插一块木牌,上面用彝文写着“祖先灵魂转换之地”,在地上撒满青松毛,在朝西的方向上安插一“伊清门”;又向北面退出两米距离,东边插一根神杖,并在向西的方向上安插一道祛邪洁净的“伊清门”。然后呗耄在北面地上挖出两个东西向的、地下相通的土洞,并在东边的洞里插一根马樱花树枝,称西边的为“入鬼洞”,称东边插有马樱花树枝的土洞为“出神洞”,因为这两个洞名称与其功能的缘故,仪式可称为“入鬼洞”“出神洞”仪式,也即祖先的灵魂转换仪式。


仪式开始前,族中各支便集聚在安放祖灵的青棚前,呗耄将举行仪式,将祖灵毡包搬到仪式场上去,并将在那里进行灵魂转换仪式。设置完毕后,仪式开始,呗耄在“出神洞”前铺上一块毯子,并在洞前放一块“粗炭石”,摆设完毕后。呗耄开始念经。宗族各支以长、次、幼为序,各支族长将本支祖灵牌逐一递与大呗耄手中,呗耄一边念经一边将祖灵从西边的土洞中穿过,从东边的土洞里拿出,然后再在“粗炭石”上绕过。呗耄在仪式中要将所有祖灵牌逐一从“入鬼洞”放进,通过洞底连道,又从“出神洞”取出,在粗炭上绕过,递回族长,分别对方在东边的毯子上面,然后宗族各支将祖灵(竹根制)从祖灵牌中取出,解下白布以及各色线条等物,并将三支祖灵都放入一个用马樱本制作的鸟形木盒内,放齐后,木盒接缝上用荞面拌羊血匀和后涂上,然后放入一锦囊中,再用一块红色的绸子将木盒包裹起来,然后在木盒外缠上红、黑、青多色绵线,最后一行人将其送至安防祖灵桶的青棚内。最后将祖灵牌外壳,连同写有祖先姓名的木片,由宗族各支族长用一把筛子装好,仍按长、次、幼支为序,从祭场“五更门’’走出。长、幼两支的祖灵外壳,长支在上、幼支在下地拴挂在“戏木梓”松树上,次支祖灵外壳,则分别夹入“篱笆”中。


宗族各支以长、次、幼为序,将本支祖灵牌从祖灵棚中背出“鬼门”,又经由呗耄做法“入鬼洞’’、“出神洞’’后,祖先灵魂转换成为了庇佑子孙的神灵。从此,受祭的祖先灵魂从原来的鬼魂成为了神灵。宗族各支将本支祖灵从祖灵牌中取出、集中放入用马樱木制作的鸟形木盒内,将进行埋葬,象征着祖先灵魂从此羽化升天了。祖灵牌外壳连同写有祖先名字的木块,长支在上,幼支在下地挂在“高入七重天’’的“楗木’’上,经用油锅焚烧后,祖先灵魂可以升天。次支祖灵外壳则夹入篱笆,焚烧后,祖先灵魂可以乘烟升天。


其次是祭祖献药仪式与播福禄仪式。祭祖大典的献药仪式与播福禄仪式是一次性进行的,仪式地点在放置新旧祖灵桶的青棚前,也即祭场的东南角。仪式开始向前,众人准备了一张八仙桌放在青棚前三米的地方,将祭祀中用到的物品摆放在上面,其中有三个木勺,一个装满茅草根、鼻杆草等物的大碗和三个“升子”,另外在桌子旁边放一个木盆,木盆中是牛羊猪三牲胆汁和一些草根、树叶、草果、胡椒等合煮的“药”。摆放完毕后,呗耄和众人又将黄伞、旗帜等一应事物插在祭坛两边,并在祖灵桶前摆放酒礼等祭品。


献药仪式祭场设置为,祭场东南角的七个青棚,在安置新旧祖灵桶的青棚前,插上三块木牌,上面用彝文写着“长支、次支、幼支为祖先献药之处”,由木牌向北退出一米的地方是一个神座。东西向神座设置为,第一行四对八根青枝(青岗栗树枝),第二行为三对六根,第三行为两根单插,中间插两根黑枝,第四行为一根青枝,然后退出大约半米的位置设置一道祛邪洁净的“伊清门”,在“伊清门”外摆设的是酒、净水、茶、米、盐等五礼,再往北退出三米地就是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置着其他物品。



仪式开始后,呗耄念诵《祭祖献药经》,向祖灵桶进献祭品后,在祖灵桶前放几个“粗炭石”,并“打粗炭”,然后将药盆和木勺拿到“粗炭石”旁边放好,呗耄继续念诵经书。合族中人此时都集中在青棚前面。然后呗耄在药盆前置一个树叶扎成的跪垫,另外将大碗中的草等混杂物倒进药盆中,一边念诵经文一边用木勺搅拌,完成后起立并站在药盆旁。再次“打粗炭”,将药盆在“粗炭”上绕三绕后摆放神座前,然后站在祖灵桶旁边,一手摇铃,一手持经书,诵念《祭祖献药经》。然后合族中人数百人以长、次、幼支及各支长、幼为序,一一跪于跪垫上,在祖灵前叩拜,然后用左手从木盆中用木勺先舀一勺“药”反手泼弃在“粗炭石”上。


待到呗耄念诵完毕《祭祖献药经》,众人在灵前献药也就完毕了,然后将杀牛用的刀和一只羊腿拿到青棚内祖灵桶前祭献。合族中人在此将盆中之药物进献给祖先,为祖先消除病痛,希望祖先灵魂在路上不受病痛折磨,少受痛苦。祭祖献药仪式结束后,就在祖灵桶前的空地上进行播福禄仪式。


播福禄仪式即是“播撒福禄”的仪式,仪式就在祭祖献药仪式前面的空地上进行,前面的八仙桌即为这个仪式准备的。八仙桌上撒满青松毛并放着三个升子,升子里装满谷、荞、麦、豆等混合的五谷,并放上一些黄木片和白色灯芯草。另用一个木盆装着清水时吸来的“福禄水”,里面插一个马樱花树枝。桌前布设神座,神座前撒青松毛、插香、摆米、盐、酒等供品。大呗耄主持仪式,合族中人都在八仙桌的前面,按照男女长幼之序一排排站立。仪式开始后,呗耄“打粗炭”、帮手将五谷斗和木盆在“粗炭”上绕过仍摆原位,然后念诵《祈福禄经》,待到经书念诵完毕后,众人一一跪在八仙桌前,主祭的呗耄一手拿着马樱花树枝将盆中的“福禄水”洒向众人,一边念诵,念经完毕后,一众呗耄将升子中的谷物抓起,一边念诵一边洒向站在前面的参加祭祀的族人。这个时候,族人纷纷拉起衣襟、帽子等接着呗耄洒向他们的谷米等物,意为“接福禄”,越多越好。


呗耄念诵经文完毕,众人站起来,该仪式结束。 彝族祭祖,意在让祖先灵魂升天成神,更有力地保佑子孙后代兴盛,同时也要让子孙后代获得福禄,万事吉祥。播福禄仪式是祭祖中向宗族众后裔播撒福禄的意思。升子里的五谷,黄木片代表黄金,白色灯蕊木蕊代表白银,木盆中是汲来的“福禄水”。 毕摩诵念《祈福禄经》,让祖先在天之灵向宗族众后裔广播福禄,使子孙财源广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同时也是向神灵祈福的仪式过程。


第三是祖先灵魂升天——开七重天仪式:开七重天仪式场地设置如下:
首先是“戏木梓”树,这是一棵栽立的青松树,枝桠繁盛,枝叶繁茂,在树下挖一个灶洞,架一口铁锅,锅里装满油,树上挂着受祭的长支、幼支的祖灵筒残遗物——白布、棉线等。在“戏木梓”树南边几米的地方就是一道篱笆墙,篱笆墙里夹着受祭的次支祖灵遗物。在“戏木梓”树西边就是开七重天仪式的神座。神座呈东西向排列,分成南北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完全一样。整个神座阵列由刺桐树、厥草、竹子、樱桃树、索拉树枝、青松树枝、青岗栗树枝、罗汉松树枝八种树枝插成,每种42根,南边21根,北边21根,其中南北两边都是三列,每列都是七根,呈七重之状。南北两组之间为空地,在神座的最西边设置“伊清门”,撒青松毛。祭场神座安插完毕后,呗耄带领合族中人聚集在“伊清门”前,摆放酒、净水、茶、米、盐等五礼和“粗炭石”呗耄念诵经文,然后进献各种祭品,经诵完毕后,呗耄带领族中众人来到“戏木梓”树下,次支众人则转到篱笆墙旁边。


开七重天门仪式是在祭场东边“五更门”外进行的,在前面树立的“戏木梓” 树下及篱笆旁。在松树周围,齐集着长、幼支众后裔及两支的黄伞、三角彩旗等;而篱笆旁则聚集着次支众后裔及该支黄伞、三角彩旗等;各乐班及五色龙虎彩旗,齐集于松树与篱笆中部一旁,面向松树和篱笆。大呗耄、“呗器”、“呗浩”、“格呗”四毕摩负责松树下祭献;“呗导”、扼呗”二毕摩负责篱笆旁的祭献。松树下及篱笆旁各设神座,两神座前均撒青松毛、摆米、盐、酒供品。松树下大呗耄手持一根蛇形、中部雕有一支鸟形的神杖,其余三个呗耄均手持一般神杖。“打粗炭”后献过酒,大呗耄诵念《开七重天经》,仪式开始。与此同时,篱笆旁两呗耄均手持一般神杖,由“呗导’’用一头猪向神座“打粗炭”祭献,猪宰杀后只用猪血供在神座前,“呗导’’也诵念《开七重天经》。


在“戏木梓”松树下,呗耄诵经毕,点燃油锅并加以酒精。与此同时,篱笆也被点燃,此时火铳炮及爆竹声响,各乐班齐奏乐,摆动龙虎旗。松树下,大呗耄带领其他三个呗耄作禹步跳跃,且大呗耄将神杖指向油锅作吓唬状;篱笆前的两个呗耄也作禹步跳跃。一班青年人手执弓箭、矛等在开七重天仪式祭场西边,呗耄一声令下,这一班青年便将弓箭和矛射向油锅上空,众后裔不断举双手、摇旗,并用彝语高喊:“祖先升天罗!祖先升天罗!”待到油锅中油火烧尽,挂在树上的两个包和夹在篱笆里的包烧尽,仪式结束。


这是祭祖盛典的最后一天,经过一系列的祭献,呗耄诵念《开七重天经》,为祖先灵魂升天开启了通道,宗族众后裔欢送祖先灵魂升入天界成神。开七重天仪式一是祝贺祭祖顺利圆满结束,二是催促祖先灵魂及时随烈焰青烟升入天界。至于宗族次支祖灵外壳()及祖先名字,夹于篱笆中焚烧,这正如彝族纳苏人俗语说:“次子走过篱笆道,左右两边无挤擦”。意思是次子在家庭中,上有长兄,下有小弟,比较自由自在,所以上门入赘也多为次子。


在当晚,还进行了埋葬祖灵仪式和送祖灵桶仪式,送祖灵桶仪式和迎请祖灵桶仪式是一个相反的过程,虽然都是很主要的仪式,但是在这里就不在重复介绍了。至此,云南纳苏普德氏族的祭祖大典仪式就全部结束了。
苏月飞阳楼主Lv.9 发表于 2009-5-9 23:44:07 | 查看全部
2# 苏月飞阳

三、祭祖大典的意义
根据上述祭祀礼仪和宗教活动及其有关事例的分析和推理,既可认识到祭祖大典对彝族本体文化的形成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亦能明了祭祖大典在彝族文明发展史中所具有的多重社会功能。现将其粗略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娱神荣人,增强祖先崇拜意识。彝族祭祖大典具有娱神荣人,增强祖先崇拜意识和血统观念的社会功能。祭祖大典中有一系列隆重的仪式以及歌舞、竞技活动。彝族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家支制度,就是通过祭祖大典这一祖先崇拜的最高祭祀礼仪和一系列的宗教活动,来强化氏族成员同宗共祖的血统观念,使全体氏族成员甘愿服从同祖神灵的精神统治。也就是利用神权和族权把全体氏族成员束缚于血缘纽带上,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铸就牢固的整体,全体氏族成员共同供奉的祖灵筒也就成为同宗共祖的血缘旗帜。

2、强化氏族血缘认同感,维护内部和睦团结。彝族祭祖大典具有强化氏族血缘认同感,维护内部和睦团结的社会功能。新中国建立以前,彝族社会的家支制度,就是通过祭祖大典来强化氏族成员同族共祖的血统观念,以加深家族利益高于一切、家族势力的盛衰关乎每一个氏族成员和小家庭兴亡的意识,致使全体氏族成员甘愿服从共祖神灵的精神统治。以此观之,彝族祭祖大典的社会功能远远超出宗教活动的范围,涉及到彝族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3、加强与各个姻亲集团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氏族外援势力。彝族祭祖大典具有加强与各个姻亲集团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氏族外援势力的社会功能。彝族有“祭祖则宴宾”之说,因为举行“祭祖大典”,不仅本氏族成员要到场,其他氏族中的亲戚也要前来参加典礼。因此,“祭祖大典”客观上成为氏族集体聚会和宴请宾客的盛会。于是利用举行祭祖大典的有利机会,邀请各方亲戚,共聚一堂,联络感情,增强友谊,其根本目的在于争取更多的外援力量,使本氏族拥有强大的后盾而在部落林立的社会环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进行分宗立室,调整氏族内部关系和促进种群繁衍。彝族祭祖大典具有提供分宗立室的途径,促进氏族分化和种群发展的社会功能。虽然,彝族的氏族分化取决于多种原因,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分宗,都要通过祭祖大典中的分宗仪式,才可以另立新的宗室,因此,祭祖大典中的分宗仪式则集中地体现出一个氏族的繁衍分化和氏族内部的团结与分裂状况。彝族古代分宗,一般相隔十代或十二代举行一次分宗仪式进行分宗。随着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后来不再受到原有习俗惯制的限制,分宗与否完全取决于氏族内部关系的发展变化。彝族的分宗主要有以下两种种:其一,由于氏族内部人丁兴旺,分支繁衍,不断向外迁徙,不便在一起举行祭祖大典,因此分宗立室;其二,家族内部失去和睦,各自要求分宗立室;其这两种情况表明:分宗和分宗仪式作为祭祖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氏族的生存发展和分支繁衍息息相关。

5、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彝族祭祖大典具有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凡是参加祭祖大典的氏族内部各个家支都要分别聘请呗耄,前来参加典礼的亲戚也要自带呗耄。彝谚有“祭祖呗盛会”之说。由于举行祭祖大典之际,呗耄云集祭坛,博学多才者诵经、赋诗、致辞、祝颂之声此起彼伏,往往出现竞才品艺之盛况,可谓彝族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交流。彝族的祭祖大典既是彝族传统宗教信仰及其法事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又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由此可见,彝族的祭祖大典对彝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产生极大的影响。

6、宣教说理,进行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彝族祭祖大典具有对后代进行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的功能。特别是通过呗耄的祭坛盛会可以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弘扬自己民族的本体文化,对后世子孙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

7、缅怀祖先功德,重叙和续写宗谱,保存氏族历史。通过叙宗谱、续宗谱、观摩祖妣偶像和各种器皿及家什用具模型等一系列祭祀礼仪,向族人展示本民族历史和祖先的丰功伟绩,进一步增强对共同祖先的认同感。彝人攀亲寻根时,一开始就会问对方,属于那一个氏族,某代在何处“汲圣水”超度某某祖妣。由此可知相互之间的亲疏远近。可见“汲圣水”的意义颇为深远,除了具有净化祖灵的功用之外,还象征氏族源远流长。特别是汲“圣水”处的地名被载入家族谱牒之中,成为彝族各氏族分支繁衍图上的坐标点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由此可见,通过举行祭祖大典,可以更好地重温历史和有效地保存氏族历史。

从以上分析中既可领悟彝族祭祖大典通过氏族集体祭祖、将各家各户供奉的祖灵经超度升迁为氏族共同供奉的宗神、保佑族裔兴旺发达的宗教意义,又能体会彝族祭祖大典通过全体氏族成员和各方亲戚的聚会、检阅本氏族的内聚力和外援力量、充分展示氏族综合实力以及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氏族(家支)势力的社会意义。与此同时,对彝族祭祖大典的社会功能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可以根据祭祖大典的宗教意义和社会功能,进一步认清彝族的这种家支的传承制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宗教信仰与血亲集团公共秩序、集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氏族组织形式。
瑶瑶Lv.10 发表于 2009-5-10 00:38:15 | 查看全部
说实话,我着实着实的看晕了!
对于我这类外行人,蛮专业的!辛苦啦!
品直所西Lv.10 发表于 2009-5-10 19:44:49 | 查看全部
这个没学过,不过太多了.没时间看!~!~
还要看别的帖子
罗婺长春Lv.1 发表于 2010-5-2 20:18:30 | 查看全部
学习了,我们家族可是八十多年没举行了!
彝魂飞扬Lv.3 发表于 2010-5-6 14:13:08 | 查看全部
又学习了。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