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文件不上传,有需要的可以回帖,我传给大家即可!
回帖时请留下电子邮件!
文件大小:2.3M
文件名称:南诏国的宫灯
文件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文件格式:PDF
文件搜集:中国彝族网(苏月飞阳)
版 权:原作者所有
封面图片:
文献说明:
翻译整理:彝族 涅努巴西
文献格式:32 开151 页
装帧印刷:红河州印刷厂印刷
该书是涅努巴西同志继《力芝与索布》、《木荷与薇叶》等五部彝族民间叙事长诗之后,又一部重要诗作。
这部长诗,比起其他的彝族民间长诗来,它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它直接叙述了部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历史上的南诏国,建立于唐代初年,彝族先民乌蛮在滇西洱海一带形成的部落国,即所谓“六诏”之一的蒙舍诏,当时势力最大。《南诏国的宫灯》一书中的故事,不仅描述了南诏国王与大臣的关系,也叙述了南诏国与邻国蒙西巂诏的关系,可以说是一首直接表现政治斗争的史诗。
《南诏国的宫灯》这一部长诗,超越了创世史诗与爱情故事这类题材的范畴,超出了一般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的范围。直接表现南诏国国家政治斗争的大事,其主题甚至直接表现一个国王如何对待忠良与奸佞,并塑造了一个为国忠心耿耿的大军将的形象,这在彝族民间文学创作中,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作者涅努巴西翻译心得:
彝族诗歌不论书面或口头流传的都是五言体,只有与汉族杂居地区并用汉语说唱的彝族诗歌才是七言句。由于彝语语法与汉语语法不同,用汉文的五言体翻译过来,诗的内在含义和感情不能充分表达出来,翻译过来比较生硬,所以这部长诗没有用五言体进行整理。
彝族诗歌不论长短,很讲究诗韵,彝族称韵为“花点”,它有头韵、头尾韵、腰韵和脚韵四种,押韵的字常以同音字出现,但义不同,翻译成汉文后很能看出其它三种押韵法,在不影响原义的情况下,尽量押脚韵。
用彝文记载的叙事诗,只有大标题、序歌、正文、尾歌,通篇只用一个标点符号,即每行诗的后面都是同一个符号。章节之间常以说唱时的音乐表现出来,因此正文中的小标题是根据内容所加。
彝族叙事长诗都以说唱的形式传给听者,由于说唱的时间、地点、场合不同,说唱的音乐也不同,《南诏国的宫灯》一般在婚丧喜事、起屋建房、过年过节、闲空时间用“甲苏”调即说书调,和“诺衣特”即传经调说唱。若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引用诗中的章节,或是设宴邀请外村姑娘赛歌时,则用“阿哩”调即情歌调说唱,说唱时有三弦、四弦、二胡、笛子、巴乌、树叶等器乐伴奏,章节之间有听众的合声,也可以一边跳舞一边说唱。
补充说明:该书为云南省红河州民间文学集成资料 第一集,出版时间:1984年12月,由红河州民委、 红河州文联共同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