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电影《支格阿鲁》即将搬上银幕
-
----专访制片人沙玛妞妞
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阿嘎
支格阿鲁是彝人族群中时代传颂且把他神化了的英雄人物,他为了本族群的生存与幸福,战天斗地、除魔降妖、为民除害。为把支格阿鲁为民众的利益与天斗、与人斗、与大自然斗的英雄事迹发扬光大、传递给民众。马立三、贾萨扬万、沙玛妞妞等有识之士把支格阿鲁拍成电影,将其搬上银幕。这对彝人族群来说,是一件大事、一件喜事、一件好事,为此本人采访了《支格阿鲁》电影制片人沙玛妞妞女士:
问:您是怎么想到拍这部电影的?
答:我是一个彝族文化工作者,我已经从事彝族文化工作二十多年。原来在搞发行工作,后来转到编辑部搞编辑工作。不管是在发行岗位上还是在编辑岗位上,我广泛接触了彝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使我认识到我们彝族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他涵盖了方方面面。有卷秩浩繁的古籍、有金铭镌刻、有口碑文学、有民间故事,使我对彝族文化有了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肤浅到内心敬佩。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也看到很多有志于彝族文化的热爱者和研究者做出了方方面面的研究成果。在影视界也出现了很多反应彝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影片。特别是在拍摄了《布阿使嘎薇》以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使我想到了涉及我们彝族历史文化渊源的“支格阿鲁”应该搬上银幕。反映出我们彝族人民战天斗地、除魔降妖、为民除害的精神。所以这就是我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和目的。
问:请你谈谈电影拍摄筹备工作过程?
答: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与导演贾萨杨万商量后达成共识,于2011年春节后委托我的先生李世荣组织人员撰写《支格阿鲁》的电影剧本。后来在他的建议下组成了编剧小组。编剧小组于2011年十月基本完成了剧本的雏形后,十一月份我借参加贵州彝学会彝族五色文化研讨会的机会,专程向原云南省政协常委,现云南省彝学会会长马立三前辈汇报和介绍了拍摄《支格阿鲁》的想法,得到了前辈的鼓励和支持。给我和导演增添了拍摄这部电影的信心。此后我们庚即组建了剧组,进入了电影脚本的设计、编排和服装道具的设计制作工作,同时进行了新闻发布会和电影拍摄的报批工作。在2012年2月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拍摄许可证。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工作,于2012年5月19日在云南省泸沽湖景区正式开机拍摄。
问:听说拍摄电影充满了苦与乐,请你说说你的感受,好吗?
答:我原来对电影只有一种感性认识,没有深入到理性。通过这次实践,我才深深感受到了电影人的辛苦与追求。我们这个电影,它是一个历史戏,也是一个神话戏,它的这种定位,使很多条件不能按现实和正常的情况进行。它既有山间取景、海上取景、悬崖取景、岩洞取景和夜间取景,特别是要选择特别气候的取景和特效取景。这就增加了电影拍摄的种种困难。在拍摄中为了等一个适宜取景的气候条件,在同一个地方多次反复拍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场工很辛苦,反复的搬运道具与器材,很多同事的肩上都起了疱。在拍摄期间全剧组的人员都在野外简易房间生活,工作人员连床都没有,只有打地铺,甚至20多天都无法洗澡。还有就是工作量也很大,甚至有很多场戏都是熬夜拍摄,所以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我最欣慰的是得到了很多亲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问:现在电影的进展情况如何?
答:目前电影的外景拍摄工作已经结束,正在进行后期制作和电影配音配乐工作。以上工作计划在国庆左右完成,争取在年内上映,把这部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影片奉献给观众。
该贴已经同步到 思想谱写辉煌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