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按季做毕

3117 3
发表于 2009-6-17 20:37: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ubieasha 于 2009-6-17 23:29 编辑

按季做毕

整理:曲比兴义(马边)

普通的彝族人家,每年都要举行一定的消灾避难的毕摩仪式,彝族人称之为“自苏莫苏毕”,意为祈求神灵保佑,祝福吉祥平安。这些毕摩祭仪都按一定的季节做法,因此我们称之为“按季做毕”仪式。这样的按季做毕仪式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拉依茨依加】 这类仪式一般选定在春播季节,主人家请毕摩对即将下种的稻谷、玉米、豆类等种子,进行的一次祛晦清洁仪式。这一仪式的目的是,祈求下种的这些农作物不受害虫的侵犯、不遭暴风雨的袭击,保佑粮食增产,吉祥平安。
西月腊月博西月腊月博在汉语中的大意是“反咒仪式”,这一仪式大约要选在农历的一、二月份进行。彝族人把荣誉和名声当成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因此,西月腊月博是反咒那些嫉妒主人家所取得的名声和荣誉,在背地里说主人家的坏话,伤害主人家名誉的人和事。一般不实指某个人,而是通过这种形式以维护主人的荣誉和名声。
克俄武俄祭】  这一仪式大致选择在彝族过年之前的七、八月份。如果当年遇上做事不顺,背地里受人嫉妒,遭人闲言碎语的攻击,甚至诉讼缠身,与人口角纷争等时。彝族人认为这是因为有个惹事生非的妖孽在作祟。毕摩用草扎一个叫做“格日”的“作祟妖”像,将它超送到一个名叫阿莱罗美或者叫做德布罗姆的地方去。以消祛口角之苦、诉讼之痛、谗言之挠。
依茨拿帕毕依茨拉帕毕,即赎魂或招魂仪式,一般选在临近彝族过年之前的时间。仪式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赎魂仪式,即主人家如果有人身体不好,伴有做噩梦、冒虚汗、精神不振等症状时,要做这样的毕活动,以提高病人的抗病和免疫能力。另一类是为主人家招魂仪式,意在为主人一家祈福、祝平安、祈吉祥,希望主人一家都团圆美满,幸福安康。毕摩要用各种树枝、树条制作成各种神枝、神树,象征主人家回归途中的各种山川沟壑。毕摩诵读《招魂经》,从一个叫做莫米普姑的地方,将主人家招至当前所居住的地方,其间要穿越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许多艰难坎坷。据彝族学专家考证,这一《招魂经》记录了彝族部落迁徙时代的路线图,是一段珍贵的文字史料。
毕摩的各种祭仪仪式包罗万象,变化万千,初步调查有300多个式样。它通过祭祀仪式,设置神坛、神位、神枝,塑神怪精灵图像等形式,对彝族的社会历史、哲学政治、文学艺术、音乐美术、天文历法、军事法典等进行了形象的演示和再现,展现出了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奇绚烂。



毕摩的艺术




【洞经音乐】说起毕摩的艺术,我更陶醉于毕摩的洞经音乐。毕摩根据做毕的规格和大小,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章节完成毕摩的做毕仪式。整个毕摩完成做毕仪式的过程,就是毕摩演说、歌唱的过程,说唱音乐成为毕摩的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毕摩的洞经音乐可分为说和唱二种形式。从说来讲,我们可以分低声和高腔二种形式。如打木刻、看鸡蛋、算羊骨卜等时毕摩一般都是用低音念诵。节奏明快,时断时续,细入游丝。毕摩在绕魂、祝酒、超度等仪式上就要使用高腔呼唤,这些腔调抑扬顿挫,高亢动人,极具感染力。从唱的形式上看,毕摩的唱腔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唱词富于想象,善于夸张。嬉笑怒骂时,言辞犀利;歌颂赞美时,情真意切;乐音张弛有度,韵律优美,旋律动人。或如泣如诉,或高亢激昂,或凄凉婉转,或悲怆动人。这些音调和唱腔都是根据祭仪式的规程和章节来确定的。不同的祭祀仪式中的各个章节所使用的经文不一样,因此各具各的说词和唱腔,这就构成了毕摩洞经说唱艺术的千变万化和丰富多彩。
【草编艺术】毕摩根据不同的祭仪习俗和要求,用草编制出各种不同的神像、鬼怪、精灵的图像。这些图像名目繁多,就凉山美姑县毕摩总结的草编图像就多达100余种,名目繁多超乎我们的想象。如象:崇祸鬼、陷谗鬼、公丘尔、天空怪灵、鲁朵、甲诺、格日、斯领、阿史甲甲、阿史乌几等等。这些草编神怪构图简单而抽象,形象夸张而传神,象征的意义传奇而神秘,留给人们许多想象的空间。
【绘画艺术】毕摩绘画大致可以分为木片画和经书画二个种类。主要表现的是彝族人对祖先的崇拜,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鬼的崇拜习俗。如在《治麻疯病经》中,毕摩一般都要在经书上画上支呷阿鲁图、蛟龙图、凤凰图。图中的支呷阿鲁头戴铜帽,右手执铜叉,左手提铜网,下边画上独翅神马(传说支呷阿鲁骑的是独翅的神马),左边画上六个太阳,右边画上七个月亮,周围画上支呷阿鲁用来射日射月的各种树木。表现了对彝族神话中的英雄支呷阿鲁的崇拜。除此外,彝族毕摩还在经书上画上天、地、云、气、雾、雨、雷、电及飞禽走兽和鬼怪神灵等图案。在做毕时,他们根据需要将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用木炭或牲口血刻画在木片或木板上。这些图案荒诞怪异、简洁明了、原始古朴,独具特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泥塑艺术】毕摩在驱鬼作法时,往往也根据做法的需要,用白泥塑造各具特色、形态怪异的鬼神图像。他们把这些塑像统称为“帝母占布”,另称“德克”、“德乌”或叫土君、土臣、土鬼、土鸡、土羊、土牛等,大意都是与土地有关的怪灵。从塑造的形态来看,这些塑像也是简单原始,模样怪异,体现了原始的神灵崇拜文化和祭祀礼俗遗风。


毕摩的行为修养




毕摩是一个非常讲究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群体,毕摩的目的是要解救人间的疾苦,医治人间的疾病,给人间祈求平安,祈愿幸福和美好的神职群体。他们自认是神、鬼、人之间的使者和沟通者,他们传递着人与神、人与自然的信息。他们以各种形式的祭祀习俗,反映彝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和对神鬼的崇拜的思想和精神。由于其职业是一种神圣的象征,因此他们有着约定俗成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这些规范的行为习惯、严格的道德标准及象征神权的特殊地位,使毕摩在彝族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和信誉。
在彝族人当中,毕摩首先是普通的劳动者。毕摩除了在做毕时,享有“土司来了,毕摩也不必起身行礼”的特殊待遇以外,其余时间也与普通彝族一样,在家做家务活,在外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在共同参加的集体活动中,没有特殊的礼节和待遇。其次,毕摩注重个人修养,淡薄金钱和利益。部分毕或祭祀活动时,毕摩按习俗应获得一定的酬金,但毕摩一般不与主人对酬金的多少进行讨价还价,主人给多少,毕摩要多少。主人给酬金时,毕摩都还礼貌地推让,部分家庭困难的毕摩还拒收付给的酬金。其三,毕摩以祛病消灾,解除病痛为己任。毕摩急主人所急,想主人所想,没有主人的邀请毕摩是不能向主人提出做毕的要求。其四,待人平等、诚实守信。主人约请毕摩到家做毕或祭祀之类的活动时,一律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去做毕。谁先约定就先到谁家去,绝不会嫌贫嫌穷,也不会分远近亲疏,一律平等。毕摩约定好的法事或祭祀活动,毕摩绝不会轻易悔约。不管遇上突降的暴风聚雨,还是碰上家里有事缠身,毕摩都必须准时赶到,完成法事或祭祀活动,方可离开。其五,毕摩行毕时按测定的要求做,决不会信口开河,打胡乱说。他们一般都要通过占木刻、看鸡蛋、占骨卜、翻经书等形式判定主人家做毕的仪式和规格,不能随便超越。其六,毕摩做法尽心尽职,决不敷衍塞责。主人家有权对毕摩的仪程、仪式进行监督。如果遇上毕摩做毕的仪式和程序不符,主人家可以将毕摩逐出家门,或向毕摩提出赔偿要求。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这个毕摩将颜面扫地,不但今后没有人再去请他做毕,而且还会背负名誉受损的沉重的心理包袱。其七,毕摩都有良好的行为修养。毕摩非常注重维护自己的名声和形象,他们不会参与偷盗、抢劫、强奸等违法乱纪的行为。他们行为检点,举止稳重,待人和蔼,做事讲究分寸,处事讲究原则,是彝族道德习俗的倡导者和维护者。
彝族毕摩做法时要坐在主人家火塘外侧的上位。做法时不准坐在板凳之类的东西上,只能席地而坐。坐位上可以垫上竹席、篱笆,铺上谷秆、杂草之类的东西,也便使毕摩在做法是舒服一些。法事做完后,住在近处的毕摩可以回家。但较远的不能回家的毕摩,只能就地睡在做法的地方。不准睡床上,更忌讳做毕期间到别人家去投宿。等到早晨天亮可以离开时,毕摩要等到主人家全部在家坐好后,才能向主人告辞离开。毕摩做完法事告辞时,主人家不为毕摩送行,甚至不叫毕摩慢走之类的客气话。毕摩做法时要熬通霄达旦的夜,念诵经文,只有每个章节结束的间歇,方可休息片刻。因此许多彝族孩子投毕学艺,大多半途而废,中道退出,主要是受不了这种煎熬和痛苦。
在生活上毕摩忌食狗肉、马肉、猫肉、蛙肉及蛇、蟮之类的东西,他们认为乱吃会伤害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灵魂不洁,导致作法不灵、治病不利,会失去自己的荣誉和名声。他们提倡保护野生动物,彝族有句尔比(谚语类)说:“打女儿父母要怪罪,杀天鹅老天要怪罪。”因此,他们不会主动去猎杀野生动物,有的甚至还要组织村民举行毕摩仪式,制订协约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彝族人忌在春、夏、秋三个季节进入森林滥砍林木、捕杀动物、采集野物。认为这样会导致老天的不满,就会引起自然灾害,整个村庄的人都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彝族毕摩不许成年女子触摸天菩萨,绝不会让姑娘为自己理发。有些老彝族或老毕摩还将天菩萨留成长辫,盘在头顶上,显得剽悍强壮。


毕摩文化的价值




毕摩文化涵盖了彝族的天文历法、风俗礼制、社会历史、伦理道德、语言文字、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宗教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丰富内容。毕摩文化丰富多彩,源渊流长,异彩纷呈,博大精深。
从文化价值看,毕摩作为彝族毕摩文化的特殊传承者,他们推崇自然有灵,崇信神鬼;他们不但掌握着彝族的文字,能说会唱,熟读彝族经书,通晓古代音乐,而且,他们通晓天文历法、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哲学。他们构成了彝族内部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成为人类文明的特殊传播者。美姑毕摩文化研究中心吉郎伍野认为,毕摩在彝族历史有:“创造和规范文字、推广使用文字、规范民族习俗、创造占卜、编制天文历法、创造彝文经典、发展繁荣民族文艺、规范毕摩仪式、记录彝族历史”等十大功绩。该中心火补舍日认为,彝族毕摩在彝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他评价毕摩是:“语言文字专家、诗人、天文地理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教师、军师、文艺家、美术家、医生和心理学家”。可见毕摩在彝族文化和思想中的价值和地位。
经书是毕摩文化的重要载体。毕摩的经书涉及和包括了彝族古老的文字和文字发展的历史,内容涉及到彝族的天文历算、谱牒源流、神话传说、迁徙路线、人类进化等多个方面的丰富内容。据美姑县毕摩研究中心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六年共用了三年时间,对全县八区一镇,四十五个乡,二百九十个行政村进行了普查和统计,该县毕摩经书有12452种,可以按超度送灵类、诅咒驱遗类、预测占卜类,可分为三个大类,28个子类,212种,可见用卷贴浩繁来形容毕摩的经卷是恰如其分的。这些经卷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彝族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药卫生及人类史前文明等方面的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
从祭祀礼俗方面讲,毕摩祭祀仪式及其深奥和复杂,涉及到彝族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宗教观念、伦理道德、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等多种文化和礼俗。《美姑地区毕摩宗教活动简介》中介绍,彝族毕摩主持的各种祭仪可分为占算类、诅咒类、驱遣类、禳解类、除秽类、赔偿类、防卫类、归魂类、调合类、祭祀安抚类、盟誓神判类、吉祭祖、凶祭祖、癞祭祖、痨祭祖、分支祭祖、综合祭仪等18个大类,88个子类,近300种仪式。这些祭仪仪式式涉及到插神枝、编草怪、涅泥鬼、唱经乐、祝酒、献茶、剪纸、绘画、转圈、赛马、摔跤、选美等丰富内容,成为独特的文化娱乐和民俗表演活动,极具观赏性,又能从中研究到古代彝族的原始礼俗和宗教信仰。
毕摩文化是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它的扑朔迷离和多彩神奇,使毕摩文化极具文化魅力和旅游开发价值。因此,探索研究毕摩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毕摩文化引向旅游的品牌和文化的亮点,将有助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

评论3

晚归的人Lv.9 发表于 2009-6-17 22:08:17 | 查看全部
嘿嘿  就是这样的!
秋季落叶Lv.9 发表于 2009-6-17 22:46:48 | 查看全部
恩哈,真的是这样的。我在学校或者在什么地方,每当到时间的时候,家里总是把我叫回去做毕,这真的很舒服.很有用的,我什么事情都没出过
瑶瑶Lv.10 发表于 2009-6-17 23:34:13 | 查看全部
人家聪明当德古,人家勇敢操刀矛,人家富裕赶牛羊,我辈贤能就做毕,书声郎朗诵!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