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冷漠世界里的温情存在

2244 1
发表于 2012-10-29 15:14: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冷漠世界里的温情存在
                                                                 
                                                                       ——谈谈彝族打工诗人阿优的“在场救赎”精神


                                                                                  沙 辉


       写在前面:阿优,本名解好此且,男,彝族,1985年3月出生于四川普格县。浙江省平湖市林埭文联会员,是目前中国彝族历史上第一个打工诗人。曾聘任某校学生会主席。曾做过代课教师和个体户。2001年开始写现代诗歌。现在四处流浪,居无定所。处女作见于《打工诗人》,诗作刊于《邵阳诗人》、《打工诗人》、《独立》、《彝风》、《丹荔》等。现任《邵阳诗人》编辑。拟出版诗集《漂泊的灵魂——彝人打工生存手记》。

   

       认识阿优,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一、他是一个虔诚的诗歌爱好者;二、他是彝族第一个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打工诗人;三、他远在异乡,却是凉山彝族人,从出生地和族别上对我来说都有着值得亲近的“血缘”关系;四、阿优是一个冷漠世界里带着温情生活着的人,他以处身于打工场景的现场感诗歌写作的方式救赎于自身和他人(主要是和他一样身处低层者)。像阿优这样的人可以说很多,也可以说很少。说这样的人多,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地大物博却人众”的中国,类似的低层人物那是很普遍的;说这样的人少,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年头如此执着、单纯而非功利性地热爱着诗歌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从网络上的交往,我知道阿优是一个谦和、具有爱心而有思想有追求的彝族青年。我们在网络上的相识,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我起初看到他的名字,大概是因为字体小的缘故,“阿优”“阿忧”分不清,不知道也无从辨别他的性别,然后看到其博客头像是个很清秀的女人,便误以为他是个女的了,后来一问才知那是他妻子。从把妻子相放于博客头像一事可见他是个多么有爱心的人,从虽然成家有了妻小却考虑的不是如何赚钱养家糊口而是如何在诗艺上精进可以感知他是多么地热爱诗歌,重视精神生活的追求。我是通过网聊知道他对诗歌的虔诚,对生活的热爱,也感觉到他是个在当今这个庸俗化的物质社会里保持着自己难得的“清纯”的人的,他是个贾宝玉般心有另外的向往的人。在这个花花绿绿的现实世界,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甚至极端化的官员腐败底层人物的丧失人性、暴力犯罪,看到了太多的畸形社会下的畸形灵魂、变态人生。阿优虽处身于“底层”,却是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他作为生活所迫而以打工的方式追求人生的未来幸福的彝族人,保持了如此的纯洁性,以自己热气腾腾的灵魂、生命气息和诗意书写来应对并且附着在冰冷的钢筋水泥、工厂流水线和冷漠的周遭世界,试图以此增添一点这冷情中的温情。阿优坚持以象征和代表着真善美的诗歌来洗涤人生,抒写人生,美化人生,把握人生,让其来掌舵生命的航向。而诗歌所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人生意义,我想不外乎就在于此。所以,诗歌因了像阿优这样的纯粹者而幸甚,像阿优这样的纯粹者也因了诗歌而幸甚。

       缘于如此的想法,也出于对他这种对诗歌执着地热爱和他的纯粹的精神追求的“惺惺相惜”,我才有了不自量力主动为他作品写点感想的“冲动”,并在网聊中答应了他。

       既然阿优是打工诗人,我们就从打工诗歌和他的打工诗人前辈们谈起。1994年9月出版的《外来工》(广东佛山文联主办,现为《打工族》)发表的徐非《一位打工妹的征婚启事》,可以说是正式刊物上出现的最早的打工诗歌作品,它以“打工妹”为抒情主人公,在征求婚姻的人生诉求中,真实地袒现了打工一族的生活境遇和外来期许,真诚映现了这个群体的内在心灵踪影。它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读者将诗中的“阿秀”等同于作者,一个月内有3000多封信寄达作者手中。这事经《羊城晚报》披露后,全国数十家报刊转载了此诗。2001年5月31日,《打工诗人》在东莞常平镇桥沥工业区创刊,发起人为许强、徐非、罗德远、任明友等,这让打工诗人群体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学阵地,在诗坛产生极大影响。不少实力诗人如郑小琼、程鹏、许强、罗德远、张守刚、刘大程等的文学生涯从这里起步并形成自己的影响,郑小琼、程鹏、许强等还先后参加了《诗刊》举办的青春诗会。(参见张德明著《新诗话:21世纪诗歌初论(2000——2010)》之“打工诗人群”一章)这是时代的一种进步,但是我们认为还远远不够(虽然这还有待于打工诗歌质量上的飞跃,因为目前打工诗歌自身的缺陷诸如直观陈述性强而诗性内涵弱等也是显而易见的),人类历史发展至今,却还存在如此大规模大面积群体的社会地位悬殊,这与我们所高唱的所谓现代文明是不相称的。

       我们彝族,历来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也就是说,它也是一个为了寻找族群的伊甸园而不断漂泊的民族,作为一个近千万人口的民族,在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大军中,自然有不少族人离开家园离开自己的土地涌到了城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民工。而彝族也是一个诗歌民族,写诗的队伍极其庞大。在此背景下,阿优的出现,就具有了填补目前彝族打工诗人之空白的意义,并且难能可贵的是,阿优不是因为需要的“特意制造”,他是一个出于污泥而不染的纯粹的人,是个处身于冷漠世界而温情存在,并且以自己在场的身份救赎自己和他人的纯洁的诗写者,在他的诗歌作品,显示出赞美、高扬和揭示、批判两条泾渭分明的情感线索,并且我发现阿优身上闪现出他时时进行自我精神解剖的可贵品质。他像一个两手并用的高明画师,一手工笔描绘出蓝天白云美好家园式明丽图景,一手却勾勒出昏天黑地狰狞可憎的黑色世界。而在这一切背后的他的内心,深深隐藏着两个字:热爱。正是缘于对生活和生命的无限热爱,才产生了阿优的打工,才产生了他的打工诗歌。

   我们来看《飞远的山鹰》中的几节:


   燕子叫醒乡愁,

   从大南方回来,

   带来遥远故土的味道。


   我已嗅到荞麦香,

   母亲的乳汁,

   香喷喷的坨坨肉。


   我已看见故乡,

   凉山的村庄

   羊群和白云的拥抱,

   火塘边烤熟的土豆,

   还有阿达的鹰爪杯。


       离乡背井后的乡愁别绪是自古以来诗歌表达的传统主题,阿优如上的诗句写得文句优美而情感饱满,燕子,乡愁的普通意象加上荞麦香,坨坨肉等乡土气息浓烈的词语,增添了诗意情感的真实性、细腻化,结合诗题和打工的作者身份,读罢不禁“常使族人泪满巾”!

   我们再看《天桥上的母语山歌》中的一节:


   天桥上的母语山歌,

   是思乡的刀刃

   砍伤打工岁月烙下的

   音符;

   也是城市文明的步伐,

   踩破五线谱掉落的

   旋律!


       天桥是现代化的产物,而母语山歌是血液里的传统,当传统的东西遇到现代化的事物,如果不是巧妙结合,那么就是走向非此即彼,而往往败下阵来的是传统一方!在阿优这里,母语山歌是天桥上思乡的刀刃,“砍伤了打工岁月烙下的音符”“也是城市文明的步伐踩破五线谱掉落的旋律”,我们在这里可以理解成这是阿优对亲情,乡情,族情的高声赞美。对母语的感受,对族群的记忆,对乡土的留念,对于背井离乡者来说,是较常人刻骨铭心得多的,因而他们最为珍视。今天,在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中,新生事物对传统事物的颠覆空前激烈也空前快速,以致常常使人产生无可适从之感,我想漂泊在外者对这样的感受尤胜(漂泊,是打工者的另一代名词!)。诗人是敏感的,而打工诗人更是最为敏感的一族。因而,他们的声音也代表了某种最为直接的或者是隐藏着的社会现象,打工者的声音代表着揭示了当下中国最低层的某种现状。

       在阿优的诗作中,像这样的对生活中真善美的、值得珍惜的东西表示了他理所当然的抒写,从而展现了他对这些东西坚决地高扬和赞美的立场。而他的另一种鲜明的情感态度是揭示和批判。   

   我们来看他在《山东的黑砖窑》中以在场者身份做的“披露”:


   假如,你没有去过,

   山东的黑砖窑,

   不要在我面前,

   皱着眉头哭诉,

   你的苦难与不幸!


   如果,哪天你去了,

   山东的黑砖窑,

   请不要在我背后,

   眯着双眼微笑,

   然后告诉我,

   原来你生活在天堂!


   在济南市的砖厂,

   我识破一次骗局;

   在潍坊市的砖厂,

   我遇到一个陷阱;

   在日照市的砖厂,

   我亲眼看见一次死亡过程;

   在淄博市的砖厂,

   我看到一些毒品在流转。


       的确,没有亲身体验过社会低层人物的苦,不知道自己的苦不算苦;不是社会低层人物者不应该觉得在这个世上自己过得最苦;没有亲身体验到黑社会势力对人的压迫,你就不知道这个社会有时多么黑暗!我们的身边,虽然太平盛世,但像《山东的黑砖窑》所描述的情况不是没有,只是常被遮蔽了罢了:就连光芒四射如太阳这般者和朗朗乾坤里的宇宙,也存在着黑洞。阿优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不是回避,不是麻木,而是以一种愤懑和道义进行抒怀、揭示甚至批判。我觉得,在当下,批判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它是需要道德感的,需要良知和勇气的:它不仅冒着迎来敌视的风险也存在首先自我要纯洁的要求。阿优就有这样的道德良知、揭露精神和社会勇气,这是我们这个绵软的社会所需要而缺乏的,试看《狐狸的奴隶》一首中的节选:


   西装革履的狐狸,

   借用老虎的威名,

   冲击彝区山寨疯狂地

   粘贴虚假的招工简章,

   成功物色了一批无知

   又夜郎自大的少男少女,

   在额头烙上“奴隶”的字样,

   牵进城市,变现砝码。

   几场秘密的讨价还价后,

   于损害众人利益条件下,

   为自己捞得一块肥肉。

   为此,狐狸沾沾自喜,

   得意忘形,露出了狰狞的一面。


      贵州的梦亦非说:“中国GDP的超高速增长,从某个角度而言是以一代民工的牺牲作为代价。”(梦亦非著评论卷《苍凉归途》之《是谁制造了郑小琼》一文)“农民工”一词应该是属于“中国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产生的一个词汇,它还有“外来工”“民工”“打工仔”“打工妹”的别称,正如张嘉谚提出了改掉“农民工”这种歧视性称谓的建议,这些词汇本身就烙印上了深深的底层色彩。打工者,是底层中的底层人物,他们离乡背井,甚至孤身一人流落他乡,承受着肉体、物质和精神上等多重压力的困扰,苦苦挣扎。换了是在那几年,辛辛苦苦挣的钱有时候在黑心老板面前还得不到兑现。黑厂,陷阱,虐待,非法用工,可以说,他们的遭遇就是古代奴隶的现代版生活。这样的揭露和描述,据我的有限眼界,当下小说之类的文学有所触及,而在诗歌界却是第一次见,即使如“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郑小琼是唯一成名的一个”(梦亦非语)的打工诗人“领袖”级人物者,我也只见到她(他们)对“金钱吃人”的描述(比如对卖身女工的抒写)而缺乏对“人吃人”现象的揭示。而我们从阿优如上的诗歌里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到他对社会上“人吃人”现象的描述与谴责。从这层意义上说,阿优简直是鲁迅再世!像这样直言不讳式的他的诗作,其他还有很多,如《现代吸血鬼奴隶主——写给丧尽天良的彝族带班人》等之类,光从诗题就可见一斑了。当然,他能不能在这条“道”上走得很远以及他的诗歌艺术性含量上需要很大提升,也是很值得让我们翘首以待的地方,只是这些则不是本文所准备讨论的了。

       除了上面说到的阿优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高扬真善美的可贵精神和无情揭示假丑恶的“稀有”而可贵的诗歌文本写作外,我还发现阿优的诗歌作品熠熠生辉地投射出诗人的时时进行自我精神解剖精神。试看阿优在《我有罪》里淋漓尽致地表达:


   我有罪


   春天里,我有罪,

   因为我没有把种子,

   埋在肥沃的土壤。


   夏天里,我有罪,

   因为我没有让雨水,

   滋润干渴的心田。


   秋天里,我有罪,

   因为我没有看稻田,

   收割幸福的笑颜。


   冬天里,我有罪,

   因为我没有请乡邻,

   庆贺粮谷的满仓。


   白天里,我有罪,

   因为我没有拿勇气,

   面对夭折的希望。


   黑夜里,我有罪,

   因为我没有点火把,

   找寻丢失的月亮。

  

       诗人是最具有自我解剖精神的,因而诗人也是最感性和最有良知的一类人,读到阿优的《我有罪》一首诗时,我再次确证了我的这种想法。

  另外,阿优也有许多富于哲理性让人喜欢的诗句不时闪烁其间,比如《闷》一首:



   若在门缝观察世态凄凉

   一颗心能否看清

   另一颗心



       还有如《逃婚的彝族打工妹》里的“机芯板上的电路图如人生之路” 《投怀送抱的姑娘》里的“黑夜里我们都是受害者”之类。不再列举。阿优是个有良知的、坚定地站在正义与良善一边并且具有着高歌真善美的直率也具有着无情鞭挞假丑恶和时时进行自我精神解剖之社会勇气的彝族青年诗人。我想,下来阿优所应做的是,思考怎样深入自己的此种诗写方式并在思想层面得到更成熟的表现,在诗歌艺术含量上得到更好的提升。语言本身是有生命的,语言来源于生活而概括着生活,而生活的真谛在于追寻美,语言的要义就在于表达出一种美——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能把自我的意思和情感艺术的表达出来其实也是一种美。

       一切的意义都是人的意义,在这个生气勃勃的星球,如果没有了人类的存在,便会失去百分之九十九的生机活力。不过,在当下,不被质疑的领域是不存在的。而阿优的可贵处是不仅质疑,而且“指责”,揭露和批判。这在诗歌界特别在彝族诗歌界无疑是难得的。

       最后我想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个叫阿优的诗歌青年,不是高官显贵,也不是高人名流,他甚至于也不属于工薪阶层,他只是一个漂泊的打工者,处身于社会的底层,他冷暖自知却对代表精神良知的诗歌痴心不改,义无反顾向着诗歌圣母的怀抱奔赴而去;他是现代化工厂流水线里器物间和像器物一样冷漠的人们中一个带有温度和温情的生命存在,他试图以诗歌点燃自我生命的火种,来温暖和救赎自己以及他人。也许,他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是我坚信他是一颗在困难面前顽固燃烧着的火种、一簇风雨中不可熄灭的火苗!

       我们关注打工诗歌,因为打工诗歌是当下时代之一脉搏,我们关注彝族打工诗歌,因为彝族打工诗歌应该成为中国打工诗歌的一部分,我们也期待着阿优在诗艺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因为阿优不仅被称为第一个彝族打工诗人,他还是一个以生命来热爱诗歌,准备用全部的生命能量来献身于诗歌的人!


                                                  


                                                                                                                                                                       2012.10.8.草稿



评论1

雅姆阿松Lv.9 发表于 2012-10-29 16:20:21 | 查看全部
谁有又不是在打工呢?除了造物的主外。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