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州长:
你好!
这是第一次给你写信,但因为前段时间有位彝族大学生写了一封给你的公开信,呼吁政府相关部门介入民间婚姻高聘金的问题。有些现象,有些话在我们心里也很久了,急切需要向州长反映,同时问州长几个问题。狗尾续貂,这封信勉强算作彝族青年致彝州州长的第二封信,希望州长挤出宝贵的一点时间看一眼,并回复。
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250余万,占凉山州总人口一半以上。彝族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古籍浩如烟海,民族风情淳朴,民族文化氛围浓厚。凉山彝区历经几千年,渡劫灾难,仍顽强的将文明体系完整承传下来。深感幸运的同时,我们也担忧和不解。因为今天,彝族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沦陷趋势明显,连一些最基本的语言、服装、姓氏、文字正在不断的被抛到深山野谷,与兽为友。可是,在面对这些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或完整系统的措施给以保护,这是整个民族的不幸,同时也极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文化繁荣,甚至有违国家宪法。 我不是凭空对州长发牢骚,现状也并非一日形成,只希望在瓦扎木基老州长、巴莫老州长等人之后,州长能带领彝族人民走向美好未来。
我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问:
为什么全凉山州没有一所官办的双语幼儿园、双语小学(彝汉语),(此处指严格意义上的彝汉双语学校,一学期开一两节彝语科的那种不能叫双语小学),请问是什么原因?是政策不允许,还是群众不需要。 据调查,很久以来,城里长大的孩子一直有这样的需求,部分领导也做过相关的努力,但为什么迟迟没有结果,为什么在建国60余年之后,凉山还没有一所双语小学? 就在今年,部分同胞无奈的自筹经费在西昌开办了“思尔布”彝语学校, 他们的宗旨明确提出,并不是为了盈利,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又地方学母语!
难道,250多万的彝胞一所规模极小甚至不能称为学校的“思尔布”学校能够满足需要?
二问:
为什么凉山州州内没有一个(辆)火车站、火车、公交车、的士有彝语报站服务,上至西昌,下至布拖县的一个小镇的公用交通车为什么没有彝语服务。 我经常在西昌遇见,彝族同胞因为只有汉语、甚至国际语报站功能的公交车、火车错过站台,而被错过时间、浪费时间,甚至被嘲笑。还有,街边商铺的招牌为什么没有彝文翻译,或者将彝文无限缩小成点缀品,或者胡乱翻译,作为脸面,是不是可以整顿一下。
三问: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人事自治权执行的怎么样,在自治民族人口占一半以上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否做到了自治机关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人才和技术工人,并且注意在少数民族妇女中选拔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是否采取特殊措施,优待、鼓励各种人员参加民族自治地方的各项建设工作,在所属企事业单位招收人员时,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和农村、山区少数民族人员。如果有,请州长将数字比例公布出来。
四问:
民族自治地区的教育自主权下的关于培养少数民族语言专业人才上,州政府给以了多大的支持。州里每年拿了多少个岗位给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在企事业单位招聘中给以了多大的支持。 中央民大彝文系,为什么办不下去,原因之一就是毕业的学生就业问题。是不是要得到西南民大的彝学院,和西昌学院的彝语言文化学院停办了之后再来招收。根据我这几年的观察,凉山州全州每年只有1—2个政府部门要招收1—2个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去年,招录公务员只有会东县有一个名额,今年省考只有2个职位,同期这些特殊专业毕业生却有700人以上)。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难道没有意识到吗,这是典型的扼杀掉这些专业,打击学习动力的行为。
五问:
政府工作会议有几次彝语主持的,政府的文件是否做到每一篇都有彝文翻译。 在发动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的同时,是否组织当地其他民族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服务岗位的同志学习过彝语,这是法律明确要求的,自治地方的其他民族干部应当学习当地通用语言,请问做到了没有。基层服务岗位的人员在录用是是否加试了彝语,地方百姓很多都不会普通话,不会彝语的人根本无法开展工作,甚至要配翻译才能工作。
尊敬的州长,以上的问题急需解决,希望州长抽出宝贵时间,做好彝州民众代表,为国家富强,文化繁荣做出贡献,另外,我州百姓喜闻今年凉山州gdp上千亿,进入四川省千亿GDP俱乐部,首居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首,我仅代表个人表示对各位领导干部的感谢,希望你们继续为父老乡亲做出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同时,金阳县洛觉地区和布拖县乌科草原在某旅游网站被称为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为咱们的第一不出现矛盾,希望领导给以重视。
祝愿州长身体健康,领导全州各族群众走向幸福生活!
兹玛格林
彝族青年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国务院《城市民族工作条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