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牟定左脚舞文化节上,上万名身着彝家人、当地民众、海内外游客、嘉宾在欢快的左脚调伴奏下,齐跳起左脚舞。左脚舞产生于二千多年前土著彝族时期的原始社会,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是目前彝州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彝族舞种,已传承千年,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有关部门决定将尽快把此次万人齐跳左脚舞壮观场面的相关资料上报给吉尼斯总部。图为活动现场。
家乡的左脚舞产生于二千多年前土著彝族时期的原始社会,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是目前云南彝族人聚集区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彝族舞种,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 英国哥伦比亚大学亚兰·罗·斯诺教授曾看过左脚舞表演后大赞,“看到的只是飞舞的尘土和舞动的脚步,一切形式都是用舞步来诠释”。二00六年六月,云南省政府把牟定县命名为“彝族左脚舞之乡”。二00八年八月,中国国务院把牟定彝族左脚舞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家乡牟定流传着一句话:“会走路就会跳左脚舞,会说话就会唱左脚调”。不论是过节还是平时休闲,家乡人们会围成一个个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欢跳左脚舞。随着铮铮作响的弦音,和着高亢清脆的歌调,他们时而蹉脚闪腰,时而折步跌脚,时而甩腿对脚,时而摆手转身,舞步整齐统一,舞姿轻盈健美。
“三月会,三月街,好是好玩呢,三月会上来买卖,又唱调子又跳脚,喜喜欢欢赶会来……”这天,整个牟定县城几乎被左脚歌舞声淹没,到处是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群众拉着手跳左脚舞的圆圈,不分族别,不分男女老少,形成波澜壮阔的民族民间歌舞海洋。中午1时,在中园街上万人同跳左脚舞的场面,令人震撼。县城街上随处可见身背龙头四弦的彝族小伙子和用彝族服饰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姑娘们,他们时而拨弄着新买的龙头四弦悠闲自在,时而手拉手,肩并肩,围起大圆圈,伴随着铮铮作响的四弦声和清脆悦耳的左脚调声,闪腰跌脚,拆步合脚,所有人的舞步整齐统一,充满活力,跳得黄灰四起,跳得震天地响。
究竟有多少个左脚舞圈,实在难以计算,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伸手,随时可能点燃一团左脚舞圈。每个舞圈的装束不大相同,歌声也不尽相同,每个舞圈都是旋转的火团。人,上万人,火团里的火苗,跟随口弦和月琴的节奏,完成一波又一波力道强劲的线条。
据考证,牟定县左脚舞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一年一度的“三月会”已传承了380多年。数百年来,“三月会”和“左脚舞”同脉同存、相依相存,共同孕育了左脚舞文化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奇葩,素有“千年跳一脚,百年赶一会”之说。
三月会不但是一场歌舞的盛会,也是一场民族服饰的赛装会,男女老少纷纷穿上了各色鲜艳夺目的服饰,争奇斗艳。记者发现各乡甚至各村的服饰都不尽相同,头饰、腰带、鞋子的精美图案争奇斗艳,且不说女人们从头到脚一身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比起来男人们的服饰也毫不逊色。
“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是描写牟定左脚舞跳起来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