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慈禧}

1964 4
发表于 2009-8-7 23:30: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诺苏@阿依 于 2009-8-11 14:02 编辑

慈禧太后简介(1835~1908)
   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太后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清一代皇后身后哀荣之最。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是满洲镶黄旗人,其家庭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玉牒(皇族家谱)呼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有姓无名。 乳名那拉氏,故称叶赫那拉,徽号慈禧太后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
清咸丰帝奕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那拉氏,祖居叶赫(今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咸丰十二年(1852),被选入宫,封兰贵人。
1856年,生皇长子载淳。次年,封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钮钴禄氏,且因得咸丰帝宠幸,干预朝廷政事。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她随咸丰帝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次年8月,咸丰帝病死,六岁的载淳继位,她和钮钴禄氏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慈安,俗称分别为西太后、东太后。
由于不满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专权,11月,她与恭亲王奕等贵族官僚在北京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改元同治,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她任奕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组织的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和苗民、回民起义,使清王朝的统治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同治十三年(1875),同治帝病死,无子。她立其四岁侄(亦系外甥)载为帝,年号光绪,继续与东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东太后突然死去。中法战争期间,她免去奕一切职务,从而独揽朝政。1886年,慈禧太后以办海军为名修葺被英法联军焚毁的清漪园(后改名为颐和园)。次年,改“垂帘听政”为“训政”。1889年,在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仍操纵内政和外交大权。一些中央和地方的高官显宦长期唯其命是从,在其周围形成后党集团。在中日战争中,她幻想列强出面干涉、调停,以致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全部维新措施,捕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并准备废黜光绪帝。但由于一些地方督抚和外国使臣的反对,乃保留光绪皇帝称号,立端王载漪子溥为大阿哥(皇储)。当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慈禧太后下令镇压未果,不得不于1900年初改“剿”为“抚”,利用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热情,对外宣战。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她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再次命令镇压义和团,并以庆亲王奕、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出面求和,在1901年9月与11国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此后,为缓和国内外矛盾,消弭革命,维持统治,陆续推行“新政”,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官制、整顿吏治、改定刑律、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兴办学校等等。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 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她命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三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慈禧病死,结束了对清朝长达47年的统治。
中华历史上的封建文化就是君权重于社稷(国家)与民众,只要能保住君主的地位,国家怎么割让土地,民众怎么受苦,那都是其次的。数千年的封建古书反复鼓吹这一思想。
 慈禧绝不是许多人想象中的那么愚蠢,一个通过政变登上政治顶峰的女人,哪会是蠢人?很多事情并不是她愚蠢,而是作为清政府的主事人,她的立场不能和中华民族的立场完全一致。
 中国在面临近代化列强的侵袭时候,慈禧稳定大清数十年,最终没有彻底地沦为殖民地,应该说是做出一定贡献的。
 虽然这么说,但若是没有她的存在,清朝灭亡的话,也未尝不是好事。

   1852年5月,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
  1854年,晋懿嫔。
  1856年,生同治,当日晋懿妃。
  1857年,晋懿贵妃。
  1861年,同治即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8月22日 发动辛酉政变,遂掌握最高权力48年。
  1862年,同治上徽号慈禧太后。
  1874年,同治帝崩,慈禧太后令光绪继位。
  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镇压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逃离北京。
  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
  1908年11月15日大约在未正三刻(下午一点四十五分)逝世。
  1908年12月9日,慈禧太后出殡
  1928年,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盗掘了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慈禧太后定东陵。
   女人慈禧幸与不幸
 作为一个女人,慈禧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她的幸运在于她获得了那个时代女人难以得到的地位。慈禧并非出身于世代簪缨、钟鸣鼎食的显贵之家,她不过是当时一个中级旗籍官员的女儿。若不是在她十七岁的时候凭着选秀的偶然机遇,进入紫禁城,从而为她搭建了扭转乾坤的政治平台,她的命运与千千万万普通女孩子又能有多大差别?慈禧靠着一步步的钻营,从贵人到嫔,又靠着幸运地生下了咸丰帝惟一的皇子,从而“母以子贵”,被晋封为妃、贵妃,直到皇太后,并藉此“垂帘听政”四十七年。
  慈禧又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于作为妻子和母亲,她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虽然她拥有至上的权力,使无数王公大臣匍匐在脚下顶礼膜拜,却无法得到一个普通女人所能得到的男欢女爱,也无法获取一个正常的母亲所拥有的儿女绕膝、含饴弄孙的幸福。我们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在被高高宫墙所围筑的禁宫中,孤独地度过那漫长的日日夜夜。

看文章的时候请:

1、不要拿慈禧和其他女皇比,(特别是孝庄、伊丽莎白、武则天)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条件不同结果不同,单位不同无法比较。条件好比国家,单位好比时间。慈禧就是慈禧。

2、这只是个与民族无关的问题。

3、清朝与中国不同。清朝只是过去,不能和中国相提并论!

4、慈禧是人不是神,请设身处地的为她想。

16岁,慈禧入宫了。在她生命中至关重要的是她为咸丰生了一个儿子!而另一个妃子却生了一个女儿。慈禧生下皇子后两年,就被升为贵妃,她离权利的舞台也越来越近了……

咸丰死后慈禧终于拥有了一半权利,而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呢?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签订《天津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个懦弱无能的皇帝实际上已经把国家分割,就连剩下的也危在旦夕。清朝必将毁灭,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而慈禧,是她把大清的生命延长了半个世纪,缔造了“同治中兴”,她与慈安、恭亲王共同理政20余年。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这个看似温婉的女人有着非凡的胆识,超人的机智和高人的手腕,在男权社会中玩转大清帝国半个多世纪。在清朝后宫之战中她无疑是胜利者。在战争中没有对与错只有胜与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慈禧不仅要面对欧洲列强还要对付内战,一个女人居然游刃有余,她不愧为一位无冕女皇!

人们总以为慈禧视权力为唯一,他是个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出卖一切的恶毒女人。身处险恶的皇宫,为了权力这个目的。有时不得不用一些残酷的手段;但慈禧执政期间,做到了三点:帝国没有被分裂;帝国仍在继续、帝国仍在发展。到她去世时,他的帝国已经基本建立了19世纪比较齐全的工业基础,整个民族资本主义都得到了发展,实际上,慈禧的时代政治上的改革也许缓慢些,但经济上从未间断。

如果再给她一点时间,大清帝国和可能几经变成类似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帝国——慈禧是一个女皇,不是一个革命家,她要维护她的王权利益,帝国利益和民族利益。

然而,历史不容假设……

评论4

qubieashaLv.9 发表于 2009-8-8 16:14:09 | 查看全部
曲比日布Lv.7 发表于 2009-8-10 14:48:36 | 查看全部
诺苏@阿依楼主Lv.8 发表于 2009-8-11 14:01:51 |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诺苏@阿依 于 2009-8-11 14:03 编辑

3# xianrenbanban

   她可是我喜欢的女人!
                                             !
Mr.JsLv.10 发表于 2009-8-11 16:02:57 | 查看全部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