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绽放在大凉山诗歌山谷的芬芳幽兰:读莎玛雪茵诗集《子夜的歌谣》

3808 1
发表于 2013-3-10 08:47: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绽放在大凉山诗歌山谷的芬芳幽兰

——读莎玛雪茵诗集《子夜的歌谣》

                       
  沙  辉




“太阳落山了
白露起飞了
而我只是写下了
白露飞翔的过程
没有一只白露
带我去飞翔”

(莎玛雪茵,《白露》)


“如果允许雨滴返回天空
许多雨滴会迷路
许多雨滴
会模仿我疲惫的背影
站在白云后面

如果允许雪花返回天空
许多雪花会凝固
许多雪花
会融化成我心中的河流”
(莎玛雪茵,《白云后面的秋天》)

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又一朵神奇、瑰丽而具有丰富意蕴的生命花朵。

这样的生命花朵,是通过文字展现、绽放在我面前的。文字虽然只是一种“方块形物件”的排列组合,只是一种符号的“搬弄”,我却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气息、韵味和律动。也就是说,不是从声音,不是从形体,不是从容颜,我却从这些文字切实地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内在性本质的迷人。对于生命,惟有这内在性本质的东西才是可以永恒的,而声音、形体、容颜,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自然苍老,所以说,对于人,惟有精神是可以长存的!

而诗歌的使命就是承载人类(或者也可以说是生命个体的)精神的。

世间的每一朵生命之花都是美丽的,可爱的,并且是非凡的。就像每一朵花都会具有属于自己的芳香和颜色一样,对于这个世界,它都是一种惟一的存在。关键的只是,看你是如何让别人清晰或者说深刻地感觉到你生命存在的那种风采和绚烂的。
莎玛雪茵用自己的方式和风格——诗歌方式和诗歌风格,让人感觉了她生命之花的芬芳与娇艳。

由于我在关注现下彝族诗歌界的发展,并且也因为了解和信任吧,阿索拉毅(第一部彝族诗歌全集《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和民刊《此岸》主编、彝族现代诗资料馆创办人)委托我给莎玛雪茵即将付梓的诗集写篇评论,虽然我对她一无所知,但我们本身就一直在关注当下彝族诗歌的发展,所以就答应了。我看完了莎玛雪茵电子诗集文稿后,觉得以平常的诗歌批评方式对莎玛雪茵作品进行“评头论足”是不合时宜的,这样会造成某种“格格不入”。因为莎玛雪茵的诗歌更倾向于一种“浑然天成”,它与诗歌技艺无关,它甚至与“有意识的诗歌追求”无关。她只是在遵循自我内心的召唤,“随意”而悠闲地完成着一个“不能不完成”的心愿:用诗歌表达自我。犹如空谷幽兰。就是说,莎玛雪茵的诗歌展现的是一个非常感性而又自足的情感世界,在这里,可以说,诗不再是诗了,它只是一个天然的心灵牧场,放牧着她的所思所想所感;在这个天然心灵牧场,她驾驭自我情思,自由地放牧,自由地飞翔。在这个宽广的心灵牧场,有“远山”、“白露”“晨鸟”“晚风”“雨夜”,有“三叶草”“王妃岛”,有“寒冷的夜”“沉默的你”,有“高原的太阳”“潮湿的季节”“子夜的歌声”;在这里,“雄鹰飞走了”作者“牵手”“绿色的爱情”“翻过一座山”“从此”在“时光的边缘”“静静地坐在海边”“守候”“火把燃烧的夜晚”而“遗忘”“曾经穿过的森林”……面对这样一个世界,任何“硬性”的评论都是一种破坏美感的“硬伤”。

由此可见,莎玛雪茵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具备真性情的人;她在这个有些浮躁和功利的社会里葆有自己的纯洁性和丰富性而不受干扰和冲击,因此她永远地避免了成为一个庸俗者或者浅薄者的可能。不仅如此,她还在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下拿起笔作出了自我内心里应该作的语言表达和诗歌“宣泄”,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因为她已经成功地用自己的情思,构筑起了绚丽多彩的精神王宫,她就是这座精神王宫的缔造者、拥有者。理所当然地,她入主这座精神王宫,她就是这座精神王宫里的王后。

通过简单的交流,我知道莎玛雪茵已经出版过一部诗集《阿都女儿》,现在,我有幸地成为她的第一个诗歌评论者(而她也成为我的第一位女性诗歌完整评论的对象);虽然她的诗集《阿都女儿》获得了凉山州“五个一”工程奖,她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原生态业余诗歌作者。我笑称她是“业余的业余”诗人。她写诗纯属一种自己的精神需要,她只是率性而为,默默地写,遵从于自我的内心。因为如此,她的诗歌才具有了如此的朴实文风而少了一些号称专业者的那种俗不可耐的“鬼斧神工”下却有着的造文痕迹。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认为她的诗歌语言会不会偏于“贫乏”,那你就错了。她的诗歌语言往往平中见奇,不时出彩,只要你一平心静气地进行阅读,你就会自然地被这座精神王宫所吸引,并且被那些不时闪现的精彩句子所“电”一下。这也是我对她的诗歌批评为什么一改我对我们凉山彝族某些年轻诗人的那种苛刻态度的另一个原因了。

像“落叶在轻风里飞扬的时候/我在心里呼唤你的名字”(《高原的太阳》),“我正好坐在春天的翅膀上/聆听了鸟儿的声音”(《三月的布谷鸟》)“歌声停留在子夜/我停留在你的心里”(《子夜的歌谣》),“只有你的手指/曾经/轻轻落在我的肩上”《歌声飘过的地方》,“如果我是一朵桃花/我一定开在你的心中”(《湖边看桃花的日子》)等等,就是很知性、感性的句子,不由得不挑动你内心里敏感的琴弦,弹奏出和美的琴音,让人从心底冒出一种温暖。

而像“许多的雪花落下来/还有我的岁月也落下来”(《下雪的日子》)“一朵梅花/总是开得寒冷/开在雪花里/开在无垠的孤独里”(《梅花开在了谁的心里》)就是和我在本文前所引用的《白云后面的秋天》的诗句一样,角度很新,别有深意的句子。再如“树与树的相遇/树与树的距离/在世间/都不曾留下/任何因果”(《冬天的杨柳》)“我们用星星/覆盖了所有的心事/”(《告别古城》)也是很精彩引人遐思的句子;又像“所有的往事/都象河流一样/流向一个地方吗”(《守候》)“所有的秘密/都在时光里全身而退”(《时光的边缘》),几乎就是经典的诗句了。在整篇上,《马背上的新娘》细腻表达了彝族新娘出阁时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有着彝族元素;《山空》是其中为数不多的触及哲思的作品;《远方有你的温暖》《奔跑的黑夜》《错过的风景》等就是意象意境俱佳而语句也很出彩的好诗,而《时光的边缘》等是见篇见句难得的佳构,很让我喜欢。

在莎玛雪茵这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令许多苦苦追求的诗歌写作者艳羡的“奇妙”现象呢?一言以蔽之:这是她的天赋在“大凉山彝族原本就有很好的诗歌传统”里的激活。这又一次说明,大凉山彝人是骨子里就有诗歌的“天生”诗人。就像《独立》主编发星说的:“大凉山彝族人写诗就像进山采蘑菇一样自然”。

爱情是女人写诗的重要原因和“专业”之一,因为爱情象征着一种美好,和人的情感世界,在莎玛雪茵的作品中,爱情诗就占了不少“份额”。她的诗歌朴实自然而想象丰富细腻,意境悠远沉实,其中不乏夹带着某种淡淡的莫名忧伤的诗句(忧伤是诗人的天性之一,表明他们是在用心灵对话着生活,用灵魂之锤不时撞击和叩问着生命之钟),显示出女诗人特有的清新却敏锐淡雅而旖旎的风格。她工作和生活于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美丽的西昌城,她的笔下抒写的却不是现代化的繁华富庶、车水马龙。她自己也说热爱山,水,大自然,和自己的民族,她的许多题目就直接与大自然的风物相关,不过她“醉翁之意不在酒”,内文却并不简单写景和物,而重点在于写情和感,这又是她的一个明显风格,以后可以继续在此“路径”上去开拓。这很符合她的闲适思想追求和原生态写作特点。

此时,在我们广袤的八百里凉山诗歌界内,有几个彝族女诗人窜进我的眼里,她们是把诗歌写得奇诡的巴莫曲布嫫,把诗歌写得精致而力求推向极致的鲁娟,誓把画技诗艺高高并举的吉克·布,还有一个就是对诗歌随性而为、自由吟诵的莎玛雪茵。她们是或者曾经名噪一时或者正当奋力而为或者秉持顺其发展思想的人,不管怎么说,她们都是我们民族的女精英,是民族精神和自我精神高塔的构建者,值得人们尊敬。

而我今天评论的对象,莎玛雪茵,可谓“空谷幽兰,无人自芳。”她对某些外界事物保持必要的距离,以自己姿态散发淡淡幽香的同时,她在恬静又温文尔雅中靠近再靠近自己更高层次、更加绚烂的诗歌王座。

西昌,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真是藏虎卧龙——今天,因为又发现如此一位真性情诗人,她在我心中又变得更加亲切、更加美丽甚至神秘。


2013.2.28
   
(沙辉,彝族青年诗人,近年崛起的彝族诗歌评论人)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加客服微信购买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字典、彝文印章等。

查看 »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