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彝族历史] 网上的关于孙子汶的资料

4983 0
发表于 2013-4-7 13:02: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孙子汶(1889—1960),彝族,学名孙绍福,字仿,彝名斯兹伍各,四川西昌礼州镇大堡村人,国民**军第二十四军靖边司令部少将副司令,代司令。孙子汶精通彝、汉文书法,笃信佛教,是近代西南彝族中的杰出人物。

孙子汶出身白彝世家,幼读私塾,自小痛恨黑彝奴隶主烧杀掳掠、扰乱治安交通、压迫白彝,青年时期即购买枪弹组织邻里保卫家乡。后入四川军界,历任川康边防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长期追随国民**军第二十四军靖边司令部中将司令邓秀廷办理宁属(今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彝务,无役不从,枭勇机智,屡立战功,深得邓秀廷信赖,与邓是结义兄弟。但孙子汶办理彝务手段较为平和,又善于协调彝汉间各方关系,疏通安抚,消除隔阂,故而在西昌汉、彝各族人民中享有极高威望。

1932年初,“甘孜大白事件”升级,所谓甘孜大白事件起缘1930年春,大金喇嘛寺与白利村雅拉寺为争夺寺产引起纠纷,发展到武装械斗。西藏上层在英帝国主义策划指使下,援助大金,打击白利,扩大战火,妄图一举吞并川西藏区。国民政府驻军出面干涉,而藏方则电中央政府强调“甘、瞻原属藏地,应由藏军占领”。“9.18”事变发生后,中央政府考虑“国难方殷,对藏亟宜亲善,甘事从速和解”。趁川康军弛懈,藏军乘势发起进攻,连占甘孜附近数县。国民政府派员调解无效,授权给川康边防军总指挥、24军军长刘文辉负责处理。刘为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决定反攻,收复失地。调邓秀廷部参战。孙子汶随邓率部翻山越岭,于农历三月到达康定。原计划于7月8日拂晓进攻,殊藏军先发制人,于7月1日向邓部发起攻击。邓部立刻重新组织火力,于7月3日拂晓向藏军发起猛攻,并以孙子汶、潘学源率彝汉敢死士四百迂回侧击于后,藏军大败夺马奔逃,邓部乘胜追击推进至德格。这一仗给藏军以重创,始接受谈判。邓、孙无任务,回驻康定。后因水土不符,又缺医少药,所部病死大半。1933年,孙子汶随邓秀廷驻越西安顺场征集军粮。1936年,赴峨眉山军官训练团第二期受训。

1944年7月靖边司令邓秀廷病危,对身后事多有顾虑,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派往甘相营办善后的亲信宁属屯垦委员会委员、国民**军第二十四军驻靖边司令部少将专员赖执中致电刘文辉“皇儿年幼,吕后昏庸,不可干政,亚父忠义,可托孤以摄政”。刘文辉深以为然。“皇儿”系指邓秀廷之子邓德亮,“吕后”者邓秀廷继室吕仙也,“亚父”即指孙子汶而言。先是刘文挥等西康政要有意以邓秀廷死后代之孙子汶继任靖边司令,但派赖某征询邓意知其不允,又与邓氏数次磋商,邓之族人、内戚及冕宁士绅亦坚决要求邓子德亮承袭父职,故有赖电之折中方案。刘文辉遂任命邓子德亮为靖边司令,孙子汶为靖边副司令,在邓德亮为父守制期间由孙子汶代行司令官职权,主持日常事务,其目的是以孙削弱邓家的声势。孙子汶惧邓家猜忌,请辞,刘亦不允,邓、孙即生隙。后孙子汶奉刘文辉军令率汉彝部队万人奔袭布拖八支黑彝,兵威所至彝人望风归附,解救被掳入山汉族难民三百余人,俘虏彝匪二百余。

1945年,国民党当局发起进剿越西县普雄彝区的战事,孙子汶任宁属剿匪总指挥部前敌指挥,调集汉彝兵力3万余人,分南北两线,在空军掩护下,先后两次大规模进剿普雄彝区。普雄彝民根据情势,积极进行反击准备,停止冤家械斗,疏散妇孺老幼,隐藏牲畜粮食,推举阿侯鲁木子、果基马达、果基木古3人统一指挥反击作战,双方死伤惨重。1947年初,进剿军全面占领普雄河西岸各要点,2月2日西昌警备司令贺国光由西昌飞抵越西作出“巩固西岸,扫荡东岸,宣传和谈,分化瓦解”的指示。进剿军展开“和谈宣传”、“分化瓦解”工作。孙子汶亲到阿根堡与果基俄助支头人见面宣传不再收缴投诚费和赔偿军费,保证和谈代表来去自由,同时派出靖边部知名彝族军官潘学源、罗大英、罗洪铁哈等分头到各家支中进行宣传和分化瓦解工作。滥田坝黑彝头人果基子坡担心其在汉区收租受到影响,率先投诚。接着果基瓦根、果基马达、果基木古也表示不再抵抗。阿侯鲁木子因本家支人员死亡惨重,成百孤儿寡母向其哭泣,正在进退两难之际,经大凉山阿侯吉兹支头人,果基哈根劝说,也放弃抵抗。1947年2月中旬,各路头人阿侯鲁木子、果基马达、果基木古、果基哈根等到越西和谈。贺国光急派参谋长姚朴和屯委会委员曹良壁飞抵越西,转达“把普雄头人全部扣捕,押送西昌”的决定。孙子汶等在扣捕头人后,怕押解途中被劫,或再把头人逼反,便报经贺国光同意,要每个被押头人送1名儿子到西昌“读书”(实为人质),便将本人放回。于是十几个头人的儿子被送往西昌。至此,普雄的军事进剿宣告结束。
1947年冬,孙子汶当选昭觉县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率领“川康彝族代表观光团”到重庆、成都、南京、上海参观,以作办学校提高彝族文化程度的准备,期间得到蒋介石等要人的接见。

1949年2月,宁属靖边司令邓德亮和副司令孙子汶,双方因误会而相互倾轧,最后兵戎相见。各调集汉彝官兵万余人,在西昌、冕宁两县间激战,相持半年以上,战线延长数百里,宁属地区深受其害,后经西昌警备司令贺国光与地方士绅斡旋,孙子汶派其子前往甘相营邓家为人质,邓德亮亦到西昌会晤孙子汶,双方乃罢兵休战,重归于好。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在彭县联合川康诸将通电起义后,胡宗南残部控制西昌地区,贺国光西康省政府成立,孙子汶任西康省政府委员,兼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反共救国军”第4纵队司令,在此期间,孙子汶与中共地下党有过接触,民革和民盟方面也在争取孙,但他表示“只知维护交通治安,未闻**之道,愿暂避山区静待解放,听候指示。”贺国光亦动员孙子汶携家人撤往台湾,孙心系故乡不为所动。西昌解放前夕他率部撤到山区马什洛村,经地下党争取1950年4月在西昌投诚。后任西昌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西昌专区民委委员。1951年调西康省民委任参事,川康合并后任四川省民委参事。

孙子汶非常关心乡里文教事业,重视人才培养,为贫困的本家及亲戚入学子弟提供食宿,并资助到外地求学者。还曾创办边民小学,又与礼州士绅集资创办礼州中学,使当地许多贫困子弟得以就近上学。1951年,礼州中学并入西昌中学,1957年人民政府重建礼州中学时经费困难,已在成都任省民委参事的孙子汶又主动将孙家大院借出作为校舍。孙子汶处事开明,为人正直,爱护梓里,行善解困。上世纪40年代,礼州和西昌一带天花肆虐,孙子汶又与地方名士一道捐资创办西昌牛痘局,免费为民众发种疫苗。

  1960年,孙子汶病故于成都三洞桥寓所,享年70岁。原中共凉山州政协常委、凉山黄埔同学会会长、90高龄的饶绪镇老人曾题写52字长联盘点了孙子汶的一生: 

  拥辛亥赤足从戎,平大金反英帝峨眉晋将军,靖边**一代儒将

  赞共和解甲输诚,遵新制尽心力锦里参议政,爱乡爱国彝族英贤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