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野场——“彝族吉巴达艺术之乡”

5586 3
发表于 2013-5-2 16:15: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野场——“彝族吉巴达艺术之乡”
文/图 黔西南日报记者 袁 艳
黔西南州彝族服饰1.jpg
     隆冬时节,天气虽感寒冷,但因为要前往神往已久的彝族文化魅力之地野场,心里暖洋洋的。野场,位于兴仁县大山乡境内,距县城40公里,由大小野场两个自然村寨组成。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民族色彩浓厚。以野场村为中心的兴仁县大山乡,聚居着800多户、4000多名彝族同胞。

  一到野场,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极具特色的建筑,它们保持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式样,一般三间,中间称堂屋,两边为卧室,楼上通常用以储藏粮食或存放大型物件。修建正房以三间四立,因“四立”与“事业”谐音,表示事业有成之意。

  野场彝族特别注重古老的彝族语言和文字的传承,从小就教育身边的子女习彝文、说彝话,使懂得彝文的人越来越多,文化艺术不断发展,诗歌、故事、寓言、语言、谜语、童话、舞蹈等民间文学艺术百花齐放。这里的彝族服饰古朴典雅,男女通堂包青、蓝、白色棉布头帕,妇女头帕较长,环绕多层,状如“大盘”。男女衣裤外加青、蓝色长袍,系腰带。女袍领口、袖口、襟边、下摆及裤脚周围多绣花纹或镶花边,女鞋绣有花纹。逢年过节或探亲访友,妇女除穿着盛装还戴银质梅花饰额,大泡花银质手镯、指环等。

  野场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祭小节”、“彝年”、“丰收节”、“火把节”等,尤以“火把节”盛况空前。相传,古代天上、地下两个大力士摔跤,天神大力士战败后放出害虫作贱庄稼,彝族先人执火把驱虫,成为传统的火把节。大野场彝族火把节年年举行,场面壮观。届时,大野场及周围彝族村寨的人均执火把,绕住宅,插松明火把于田坎上,于是驱逐害虫。游巡后,聚在村畔篝火旁,弹月琴、吹萧、饮酒、唱歌、跳舞,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老的彝族先民为彝家儿女遗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如“阿妹戚托”舞蹈,她犹如一朵芬芳朴鼻的鲜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在野场小学操场上,我有幸看到了一场这种原生态民族舞蹈,美丽的彝族姑娘,欢快的节奏感染着我,也忍不住跟着节奏跳了起来。由于“阿妹戚托”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深刻内涵,野场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彝族吉巴达艺术之乡”;今年 12月7日,大山乡也因而获得了“彝族文化之乡”称号。“吉巴达”是彝语,汉语意为“脚跳舞”,是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的另一种称呼。相传最早的“阿妹戚托”是一位彝家姑娘跟仙人学来的,教会了大家。几年后,姑娘要出嫁了,寨邻姐妹们商量,用姑娘教她们跳的舞蹈欢送她,于是小伙子和姑娘们就在姑娘家的堂屋头跳起来。从此,凡彝家村寨的姑娘出嫁,都要跳此舞表示欢送。代代相传,久而久之,成了彝族姑娘出嫁时的婚事舞蹈,所以也被汉译为“姑娘出嫁舞”。每当彝家姑娘出嫁,亲朋、乡里、姊妹至新娘家,祝福新娘出嫁,其表达方式就是跳“阿妹戚托”,用脚来表达感情。舞蹈由十二个动作组成:“闪托”,体现对姑娘出嫁时的欢送心情;“喊各”、“其兰朵”,是向姑娘赠送镰刀、粑粑等物,表示对姑娘的深情厚谊;“西托菲托母”、“节把尖”、“其磨罗”、“机堵”、“默益朵”、“西然菲然母”、“额托”、“密机色”,意为希望姑娘到婆家后,要勤俭持家,不误农时耕种收割,喂好家禽,才能得到公婆喜欢;“其醒然”,是祝夫妻恩爱,和睦相处,白头到老,表示对姑娘的美好祝愿。

  “阿妹戚托”在野场保存得较为完整,野场的彝族同胞自发组织业余的歌舞队,上至古稀老人,下到幼小孩童,都积极参与其中,一声号召,即可聚集山间平地,开展活动,人们也倾寨出动观看,场面欢乐热闹。因为舞蹈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和极具民族独特文化韵味的特点,而且舞蹈节奏欢快,舞者步法整齐,但凡欣赏过这种舞蹈的人们,都会从心底发出赞叹,所以“阿妹戚托”还被誉为“东方踢踏舞”。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还采取多种措施,教授“阿妹戚托”舞蹈,野场小学还安排老师在体育课上教授该舞。在2012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中,大山乡打造的《彝族婚嫁舞》代表黔西南州参赛并荣获原生态舞蹈铜鼓奖,还成功参演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2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参演的节目在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文艺频道播出。

  如今,野场村民不仅在姑娘出嫁时跳“阿妹戚托”,节日、农闲、饭后及有空之时,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跳起“阿妹戚托”,从舞者的节奏、舞姿、甚至表情,你都能体会到彝族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黔西南州彝族服饰.jpg  

 野场彝族婚俗

  野场彝族婚姻,有同宗、同支、同姓不通婚、姨表亲禁婚等规定,婚姻多为父母作主。男女青年相识相爱后,相互赠送“信物”。男方征得父母允许后,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同意后,媒人带着男青年和两瓶酒等到女方家订婚。女方父母征得女儿同意,当场揭开酒瓶饮酒表示同意,并由男青年给女方家一定的彩礼订婚。订婚后,选择吉日,由媒人携带男方家衣料一段、酒两瓶到女方家,女方家杀一只鸡款待媒人,并请族长和寨上懂礼仪的人作陪,鸡挂给媒人吃,然后用线捆好鸡挂带到男方家,男方家同样杀鸡款待媒人,媒人吃了鸡挂后,鸡挂捆在一起,交给男方家保管,作为男女双方定下终身大事的凭证。

  男女双方到结婚年龄时,双方家长择定吉日“办烧香酒”,由媒人、押礼先生率领男方直系亲属,携带已协定之礼物和现金到女方家,女方家热情款待,由直系亲属作陪。作陪者给客人斟酒时,三步上前,三步后退,盘旋迂回、将酒递到客人胸前,酒过三巡后退下。押礼先生将彩礼和现金放入搁酒杯的盘内,交给女方父母为女儿办嫁妆。

  姑娘在出嫁前三天,由寨上姑娘陪伴新娘哭二天三夜,哭述出嫁的痛苦,表示离别的悲伤。临出嫁的头天晚上,在专置场所,由老年妇女一边喝酒、一边用彝语唱酒歌。酒歌的内容是鼓励新娘到婆家后要懂礼节、守规矩、勤俭持家等。接亲之日,新郎不上新娘家,只由媒人、押礼先生率领娶亲和抬嫁妆的小伙子和两匹好马前住接亲。发亲前,由一接亲小伙子背一口装着给新娘的一双鞋一条裤的箱子,趁天没亮时返回男方家,俗称“抢路”。新婚当天,新郎不得随意进洞房,新娘子由送亲婆或她的小妹等陪同。新婚的第二天,新娘回门。喜酒办完后,男方谢媒,算了结一桩大事。然后,择定吉日回娘家,之后又由女方家亲哥弟、姐妹等再送新娘到男方家。通过一定的礼仪后,男女双方才能同床共枕。

评论3

阿哲鲁仇直Lv.7 发表于 2013-5-2 22:33:12 | 查看全部
图片很好,文章也不错,顶了!
雅姆阿松楼主Lv.9 发表于 2013-5-3 09:12:47 | 查看全部
阿哲鲁仇直 发表于 2013-5-2 22:33
图片很好,文章也不错,顶了!

杨哥,谢顶。文章是理想化的,现实汉化了啊,现在的青年人都嫁娶其他民族了,族内通婚少的可怜。
一想起这事情就心痛。
阿哲鲁仇直Lv.7 发表于 2013-5-3 17:18:42 | 查看全部
雅姆阿松 发表于 2013-5-3 09:12
杨哥,谢顶。文章是理想化的,现实汉化了啊,现在的青年人都嫁娶其他民族了,族内通婚少的可怜。
一想起 ...

慢慢的来吧,只要我们不遗失自我。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