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讨会在港召开(世界遗产博览网)

2513 0
发表于 2009-8-24 09:26: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讨会在港召开
坚信古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
代表世界古文字一个重要起源
转自:世界遗产博览网  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网  天下口碑网 20090822

为了加强人类古文字遗产拯救、研究与保护,由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主办,邀请香港世界遗产研究院、中国无形资产研究院、亚太人文与生态价值评估中心等机构合作,共同组成的古彝文与世界古文字比较研究课题组,于678月连续三次召开中国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香港)研讨会,会间邀请了两岸四地有关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参与讨论,最后于822在香港正式形成《中国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评鉴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建议报告》。
该评鉴与建议报告一个阶段性评鉴结论是:中国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而且可以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课题组还通过这份报告提出了中国古彝文依托主要历史方言区整体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记忆工程名录)的建议。
从六个维度独立研制古文字遗产评鉴体系
    研讨会上,该课题组长、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秘书长吴淳重点介绍说,形成的该评鉴意见及建议报告,系课题组依据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独立研制和首创的《世界古文字珍稀遗产价值评鉴体系试行体系》有关指标、方法、流程,依托和参考大量专业性、史料性、考古性彝族文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而完成的。这个课题依据保护人类珍稀文字遗产的主旨精神,最值得总结的是遵循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形成了该古文字专项评鉴指标系统,以六项内核评鉴单元构建了研究评鉴矩阵模型。这一研究评鉴系统主要从文字的生命力——“长度、文字的影响力——“宽度、文字的文化力——“厚度、文字的传承力——“活度、文字的稳定力——“定度、文字的价值力——“值度等六个维度对彝族文字进行定量与定性评鉴。此次研讨会及涉及古彝文与世界古文字比较研究课题,是基于数十年来其他诸多专家学者既有研究成果而进行的评价意见与建议。
调研毕节等中国六大彝族文字方言区
据悉,这个课题从古彝文毕节方言区为出发点,对中国的彝族文字六大方言区均进行了一定的调查比较。由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首创研制该评鉴体系与方法辅助课题研究,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古文字及人类记忆遗产研究方法,弥补了目前人类古文字评鉴方法与评鉴工具的某些空白,从更具深度、广度、新颖度的方面,为各种相关机构、专家、学者研究世界古文字并作为人类记忆遗产保护提供了社会第三方的参考研究工具,丰富了研究方法。
关于世界古文字比对选例,该课题应用该体系,1)选取了全球公认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古文字进行比对参照,如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中国甲骨文、古玛雅文字、腓尼基文字、哈拉般文字、阿拉姆文字、伊特鲁里亚字母等;2)选取了香港发现之毕节《彝族字典》(1978手抄油印版)作为彝族文字样本,与选取的世界古文字、国内4个考古区的远古文字文化符号进行比对;3)选取了世界古文字与国内四个考古区的远古文化符号进行比对; 4)历史文献、论著文献参照佐证,则从上百篇专家学者论文中精选了十四篇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资料作为参照佐证。这样,就形成了互为交叉比对,形成了相对的评鉴可证性、推衍性、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围绕长、宽、厚、活、定、值六个维度,对古彝文遗产保护传承之总体价值进行了分析评鉴。
文字长度——生命力指标评鉴分析
课题组搜集和查阅了中外大量的史料,认为支持中国彝族文字走过10000年以上时间长度的观点在学界已比较认可。与之作比较的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中国甲骨文、玛雅文字、哈拉般文字等学界比较一致公认的世界最古老文字,最早出现约在3000——10000年以上。该课题报告依据大量考据资料评鉴认为,原始古彝文的创制和出现时间大致可推算为7000—10000年以上。该结论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赞同。
文字宽度——影响力指标评鉴分析
首先彝族文字曾在中国范围具有广泛影响,根据最近国内相关考古研究成果的新闻报道,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发现了古彝文刻划符号。截至200812月底,中国考古工作者已在湘、鄂、豫、冀、鲁、晋、陕、陇、青、藏、新疆、京、沪、渝、港、琼、滇、黔、川、粤、桂、闽、浙、苏、徽、台湾、赣、内蒙、宁夏等全国29个省、市、区考古发现或陆续出土了大量刻划在陶、石、骨器、岩画、服饰上的古夷()文字刻划符号。由此可见,古彝文足迹在远古时期与中古时代曾覆盖中国90%以上地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四千多个甲骨文中有六百多字与彝文的形义相同。彝文所载的有关内容亦与先天八卦以及河图洛书理论相似,彝族先民在哎哺时代最早出现的哎哺(乾坤)、且舍(离坎)、鲁朵(震巽)、哼哈(兑艮)四个部族名称,正是以八卦合称命名的。此外,彝族除了十月太阳历之外,还有一种古老太阳历,规定一年365天,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余5天为祭祀日,与古玛雅人使用的历法基本相同。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脉中的10万幅左右距今3500年以前的岩画,许多牛耕图案及描述表达的意思,与云南九乡彝族崖刻的图像几乎完全一样。毕节著名彝文专家王继超教授,如今能用毕节地区的彝族文字解读被称为世界古文字中的苏美尔文字、腓尼基文字、阿拉姆文字、伊特鲁里亚字母、塞浦路斯字母的一部分。毕节地区还有不少学者也能部分解读出这些距今数千年前的世界古文字。以上活生生地提供了彝族文字能够与世界其他古文字对话交流、可能是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或重要同源的现代例证。
文字厚度-文化力指标评鉴分析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曾创制并使用过的三十几种古文字中,古彝文是其中文字与文献数量最多、体量最大、底蕴深厚、内容丰富、体制完善而成熟的古文字。彝文的典籍涉及社会各个层面且内容非常宽厚,其著名典籍有木刻本《太上感应篇》、《玛牧特衣》、《摩史书》,手抄本《勒布特以》、《玛姆特以》、《物始纪略》、《尔比尔吉》、《彝族创世志》、《阿细的先基》、《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等。长期以来,彝文有两大传承特点:一是以手抄本方式为记录与传播载体,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在香港藏家处赎回上世纪70年代《彝族字典》,就是手抄+油印的珍本;二是彝文古籍的收藏主要以个人收藏为主,致使至今仍有大量的彝文古籍散落于民间,只有少部分进入公立馆藏。据统计,仅毕节地区彝文文献古籍在民间存藏就约有6-7千册,已实现公立收藏2千余册,其余散落民间。目前云南各地约收藏有1万多卷册;四川凉山等地约收藏有1000余卷(册)。因此,该课题认为,从文字厚度与文化力上看,彝族文字可谓在世界古文字中首屈一指。此外,根据统计,彝族文字是世界文字中字数最多、体量最大的古文字。当代出版的彝文译著本,单字有87千余个,与汉字的单字数量相当。马立三主编的《彝文字集》共收录彝文单字87046个,毕节学院目前正承担的彝文计算机编码输入法的国家课题,收录彝文单字也有8万余字,其它的彝文字典也有数千字的收录。而世界古文字没有一个文字能够达到这样的体量。由于彝文可以对应记录语言,有很多文献古籍和金石碑刻,历史上曾用作公文文书,因此它的使用范围比东巴文、水书、哥巴文都要广泛得多。用彝文著编的典籍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十分丰富。因此,彝文真正体现了能完全承担彝语言载体的功能,是发育比较成熟、稳定和具有厚实饱和度的文字。
文字活度-传承力指标评鉴分析
古彝文的与其它任何古文字相比的优势在于,尽管其它古文字都一一不存,而古彝文还鲜活在人间,被当代人活学活用。在世界古文字发展史上,苏美尔与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中国殷商时代甲骨文,金文、还有古西夏文、古突厥文、古龟兹文、古于阗文、古契丹文、古女真文等,这些古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属于消亡类型、或整体形制过渡变化了的文字。然而,有万年历史的古彝文至今依旧保留古代固有型制在中国大西南比较广泛的地区活态传承,实属人类文字发展历史上的奇迹。彝族语言文字的活态教育仍在现今彝族方言区普及,这是一项最重要的文字活度——传承力体现,反映了政府对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导向。双语教学是彝族文字得以保护传承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几代努力,彝文典籍逐步构建了一级类、二级类(哲学、伦理、宗教、巫术、政治、法律、律历、通告、军事、经济、语言、文字、文学、传说、神话、谚语、故事、散文、诗歌、小说、文艺理论、艺术、历史、地理、民俗、谱牒、历史、地理、天文、天文、历算、医药、卫生、医药、病理、农牧业技术、科学技术、工艺技术、其他、碑刻、摩崖、译著)等比较科学完整的分类体系,以便于研究、考据、使用、传承。贵州毕节地区不仅加强了彝族文字文献收集、文字编译、双语应用,而且将古彝文作为打造、传播彝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将在大方古彝文化胜地集中收集展示古彝文献,并利用彝族文字图画之美、象形之美、厚实之美、灵变之美、多彩之美,在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乌蒙山韭菜坪创建天书石林,石头字典古彝文化景观,将古彝文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传承价值进一步激活
文字定度—稳定力指标评鉴分析
经过近一年努力,课题组围绕古彝文历史、特征、体制、人类贡献率等方面所表现的文字定度——稳定力,研究评鉴形成以下阶段性共识意见。彝族人口800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的云贵川及广西四省区。长江、珠江上游流域是彝族的主要生息片区,尤其以乌蒙山、大小凉山一带为主干。彝族人口众多,生息地域广泛,历史上曾经建立过自己的政权,文化底蕴十分悠久而丰厚,因此,彝族文字发育很早,彝文古籍不仅收藏量大,而且富有特色,形制稳定。彝族文字与包括中国甲骨文在内排列前前茅的世界古文字具有同源性,发展源流均表现出图画符号文字的过程,具有世界古文字的形成基础,符合世界古文字产生流传路径规律。在长、宽、厚、活、定、值的6D评鉴指标系统中,其中长、宽、厚、活指数的古文字同类项有关数据横向比较,彝族文字具有显著的表现,各项数值均排列首位。目前可证为世界古文字行列中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的世界古文字之一,如果主要以长度作为评鉴要项,彝族文字更可名列前茅。彝汉文共同属于中华古方块字造字类型,同属音节文字,并可分笔画部首,同样具有象形、指事、会意的造字功能和转注、假借的用字规律,在文字发展史上都有一些象形文字、图画文字传承。彝文古籍是彝族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古代语言文字瑰宝之一,是世界古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字值度:价值力指标评鉴分析
该课题总结指出,古文字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记录与传播载体,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类记忆遗产。多年来,中国彝文专家、彝族文化专家、古文字专家、考古专家、历史专家和其它领域有关专家,对彝族文字、彝族文献、彝族文化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发掘、整理、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解译了许多学术难题。该课题组彝文与世界古文字比较研究及申遗建议报告,基本上是基于这些专家大量既有研究成果,而应用自创古文字遗产评鉴体系提出的社会第三方评鉴性研究意见,目的是在彝族文献档案于2003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基础上,推动中国古彝文进一步深化研究,强化保护,丰富完善,并作为一个民族完整的文字文献整体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研讨会指出,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字遗产,是两岸四地学界共同的天职。这个课题组织中华两岸四地十多位专家学者联手参研,而且是两岸四地汉族、彝族、土家族、高山族等多民族专家一起参研,具有特别意义和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最新数据警告说,全世界大约有2500种语言面临灭绝,这一数目超过了世界语言总数的三分之一。彝文与世界古文字比较研究课题就是在努力拯救保护中华各民族优秀语言文字遗产的宗旨下联手开展的。相比而言,中国彝族文字所表现的极强的生命力、影响力、文化力、传承力,令人震撼。该课题所比较甄选涉及的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般文等世界六大古文字,只有古彝文一项目前还在中国西南彝族地区存活、传承、使用,是活化的文字遗产,其余五种早已作古。同时,课题报告也指出,需要看到,彝族文字如不加强保护和合理研发利用,也可能面临传承困难。因此,将彝族文字申请列入世界记忆遗产等级加以保护,刻不容缓。
研讨会纪要两项重要事宜:
事宜之一:该课题应用《世界古文字珍稀遗产价值评鉴体系试行体系》,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古文字进行总体评鉴后,彝族文字的总分值排名第一。再通过计算机模型测评后,确认此次评鉴的客观性、公正性符合要求,综合评鉴分值的信度较好。最后采取德尔菲法进行综合性总评,课题组专家、学者达成共识后产生阶段性综合结论:中国古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可能是世界文字的一个起源。
事宜之二:该课题根据专家团队形成的共识性意见,建议中国彝族方言区应充分利用彝族文献档案于2003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既有成果,对中国古彝文进一步深化研究,强化保护,丰富完善,积极启动和推动中国古彝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世界记忆工程名录)的工作。
台湾学者、世界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高明达博士发言指出,参加研究彝族文字,越深入越觉得彝族文字非常古老而有生命力,非常恢宏而有传承力,当今活着的彝族文字,自古以来体制形式变化不大,不仅是彝族同胞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两岸四地各民族共同文化遗产,是世界级别的记忆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屹立于世界六大古文字之林,当之无愧,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非常必要,需要抓紧再抓紧。
    课题总指导、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副会长、香港世界遗产研究院执行院长乔惠民先生指出,《中国古彝文在世界古文字中的价值地位评鉴与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建议报告》提出的有关评鉴意见与建议,比如中国古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靠了诸多过硬的历史数据及其它专家既有研究成果作支撑。作为一种第三方学术性研究评鉴结论意见,欢迎百家争鸣,欢迎各界提出不同意见或更好的意见,但课题组相信在继续获得大量的充分的数据、论据支撑下,中国古彝文,包括彝族文字文献整体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是可行的。
(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新闻组  赵德靜整理)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