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喜欢听老人们讲述阿术斯日和马菁斯日的传说,讲述他们从兵戎相见到和睦相处的历史,马湖成了我童年的梦想。在乡下,我常听彝族歌手,用悲泣忧郁的歌喉,演唱曲比阿日和吉日牛妞的爱情故事,马湖成了许多彝族青年人追寻自由爱情的伊甸园,马湖也成了我寻觅爱情的一方乐土。长大了,翻阅马边县志,这又让我知道了马边名称的由来就是源于神奇的马湖,马湖又成了我最想探寻的圣地。在城里读书时,历史老师常津津乐道地给我们讲述诸葛孔明和南蛮孟获的历史。不仅如此,中国名著《三国演义》以“七禽孟获”描述了诸葛亮大战孟获之事。虽有不少的虚拟和夸张,但它不仅让国人知道了孟获,知道了马湖,更让世界人民知道了南蛮王孟获。马湖又成了历史最难以忘怀的遗迹,成了最神秘的土地,更成了我梦想到达的圣地仙境。
乘着十月和煦的秋风,伴着优美动情的歌谣,带着如山花般浪漫的笑容,我们一行十余人,在县委宣传部的带领下,坐着大巴向着马湖飞奔而去,奔向这片神奇的土地。
大巴穿过新市镇,沿着金沙江河谷前行,沿途我们饱览咆哮的金沙江和两岸陡峭的山崖。时而穿行于沿江的隧道,时而在狭谷中行驶,我们的心情随着景色的变化而无比的激动。
穿行了大约十余公里狭谷路程,我们看见一群娇艳的彝族姑娘,端着彩漆的酒杯盛装站在路边。她们是雷波马湖的彝族姑娘,是在雷波县委宣传部的带领下,端着美酒在这里迎接我们的到来。
喝了美丽的彝族姑娘纤手捧上的美酒,我们的大巴又跟着雷波县委宣传部的车,从金沙江河谷向着山顶绕行。盘曲的山路,让我们同行的伙伴们不断地按下快门,不断发出惊诧和赞叹,我们也被这陡峭高昂的山崖而感叹不已。
大巴行了约莫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一个平坝,这里正是雷波的黄琅镇。翻个黄琅镇,一座青山环抱、绿树掩映、云雾朦胧的马湖更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水莹剔透、色如翡翠、碧波粼粼,胜似仙境。我站在湖边,陶醉于马湖的湖光山色之中。
饱览高山悬湖
坐上马湖的游艇,听同船的彝族民歌手高亢嘹亮的 “阿惹妞”情歌,看马湖秀美的湖光山色,轻抚清澈透亮的湖水,心中翻腾着无限的畅快和惬意。
雷波县委宣传部江副部长给我们讲解着马湖的神奇和独特。他告诉我们马湖是一个天然的高山淡水湖泊,又名龙湖,或称龙马湖,彝语称“哈拉暑火”。
以马湖为中心,马湖北部的黄琅还有上、中、下三个连贯一通的小湖泊,当地人称作“三海”。西北部又有一个叫山平塘湖,俗称“后海”。马湖与三海、后海连成一片,构成了风景迤逦,地貌独特的马湖风景区。同时,马湖边上的五马归巢山、青龙山、老君山,从东南西三面相拥,似蛟龙翘首争雄;湖北由玄武岩堆积而成的天然石坝,如波涛涌动,浑然成景。
坐在游艇上,看秀丽山色,抚潋滟水波,我们陶醉于这美景之中。然而,如果再进一步了解马湖的地理位置和成因,你就不得不为马湖惊叹了。
马湖,距黄琅镇1公里,东西平均宽1.3公里,南北长5.63公里,面积7.3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34米,平均水深65.7米,常年蓄水4.81亿立方米,湖面海拔高1100米。 据考证,马湖的成因是古冰川堰塞古黄琅河而成,是古冰川堰塞湖,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水系单元。
明朝时编撰的《永乐大典》卷二二六七引《元•统一志》记载:“湖在山顶,其山南(离)江二十里,周围四十里,高二百余丈。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马湖距金沙江只有十公里左右路程,并高出周围地区,是一座独立的高山湖泊。从车行的路程看,沿金沙江峡谷盘山公路而上,才到达了马湖。从金沙江面到马湖,少说也有三四百米的高度。从黄琅我们也是翻过一个山埂才到达马湖。从马湖到雷波,也是一段几十公里的下山公路。如此说来,马湖是地地道道的高峡悬湖。由此来看,马湖仿佛是一个人顶在头顶上的一碗水,悬在高山之颠,是自然界创造的一道悬湖奇观。
这悬湖的另一奇观更是暗消。马湖有一泄水暗道,湖水从黄琅山上溢出,经过一段山坡后,清澈的河水流入黄琅深谷谷底,自然地从山中心的深谷地段消失。当地人把这一奇观称为暗消。由于时间紧我们未能亲身去体验这一自然奇观。然而,这悬湖创造出的自然奇观,已不得不让我们惊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领略彝族文化
小舟在晶莹剔透、色如翡翠的湖面上行驶。在众人的欢笑和情歌声中,透过朦胧缭绕的云雾,我们看见了湖中绿树葱翠的小岛。同行的歌手告诉我们,这个龟形的小岛名叫金龟岛,又名大海包,面积11.78亩,它也是马湖的又一奇观。
岛上绿树丰茂,寺庙相叠。远处看小岛似“金龟游水”,煞是好看,仿佛也是一艘置于碧波上的船,令人充满幻想。湖岸入口处是两根高大的彝族式箭筒,高高的石阶两边是两排高大的柱子托起的牛角。牛角上镶嵌着彝族式的口弦,给人一派雄伟的气魄。
走近小岛,我们看见了 “海龙寺”古庙,据说这是明朝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建造于岛上的目前全国唯一的彝族式庙宇。其建筑别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寺中设有孟获殿,殿中供奉着身披彝毡,正襟危坐,双目炯炯的彝族头领孟获。孟优、孟铁全身彝装,坐在孟获的两边。岛上除孟获殿外,还有玉皇楼、观音阁等殿宇镶嵌其间。彝族武式佛像也分列于寺院各个角落。这里彝族式寺庙与云南及凉山西昌的土主庙供奉的南诏王,与乐山马边明王寺供奉的彝族悬托石佛像,构成了彝族式寺庙和佛像群落,成为研究彝族宗教的最好物证。
在离马湖不远的乡镇上还有古代彝族残留的彝族向天坟。向天坟形状大体可分为圆环、单圆台、三圆台三种,按大中小分类。而且,或圆环向天,或凹口向天,或环口向天。因此,后人都称之为向天坟或蛮王坟。据说向天坟是彝族的祖先根据太阳和星座的运行规律设定的葬制,与彝族发明的十月太阳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专家考证彝族十月太阳历法源于远古的伏羲时代,它以十二属相轮回纪日,三个属相为一个时段(月),即一个月为三十六天。三十个属相为一周年,即十个月为三百六十天,另加五至六天为过年日。因此,平年为三百六十五天,闰年为三百六十六天。并且根据天文点定季节,根据太阳运行定冬夏,根据斗柄指向定寒暑。这一历法把中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数千年,远远超过了埃及、印度、巴比伦的文明历史。怪不得目前彝族以农历十月为彝族过年月,每次过年为三天。成为各民族中过年月份最长,过年时间最短的民族。
站在金龟子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彝族唯一的寺院,想到的是彝族的寺庙和佛像群落,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寻找到彝族十月太阳历的渊源,更多地了解到了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品尝马湖特产
走进马湖,领略的不仅是高山悬湖、彝族文化,其实,这里还有其独有的饮食文化。
热情好客的雷波县委宣传部的朋友按彝族最高的礼节,为我们宰杀了一头肥硕的黄牛。把牛肉切成砣砣肉,摆上了餐桌。漂亮的彝族姑娘们端来了彝族的泡水美酒,唱起了欢快的彝族祝酒歌,把我们马湖之行推向了高潮。除了彝族式的砣砣肉和泡水美酒外,我们还品尝到了马湖的两大特产菜肴。一是马湖莼菜,莼菜是一种生长于淡水沼泽,属睡莲科植物药菜的嫩茎叶,鲜美滑嫩,为珍贵的菜种。我国只有江浙一带的太湖流域和雷波的黄琅马湖才生长莼菜。因此,莼菜是马湖的特产,也是餐桌是最稀有的菜品。另一种是马湖的鲶鱼。马湖的水质清澈,无污染,鲶鱼就是马湖水哺育出来的马湖特产。鲶鱼鲜嫩、味美,为鱼类上品。
听马湖古老悠扬的情歌,在高山悬湖的碧波上荡舟,感悟彝族文化的博大和深邃,品马湖独特的莼菜、鲶鱼。我们真的是到了人间仙境,置身于圣洁之境,让人充满了无尽的惬意和遐思。
曲比兴义
2008年10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