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板底彝族乡:高山上的花园

4165 1
发表于 2014-3-11 19:32:4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板底:高山上的花园



陈武帅


  走进彝乡板底,一排排独具黔西北彝族民居风格的房屋屹立在道路两旁,舒适的民族文化广场和海草赛马场,成为彝族原生态文化的展示舞台,彝族特色美食的农家乐让你流连忘返,彝族服饰加工厂生产的民族服装绚丽耀眼,这是板底小城镇建设取得的喜人成果。

  板底乡板底村,一个民族文化浓郁、魅力无限的民族村寨,褪去贫穷落后的容颜,掀开神秘的面纱正阔步走来。2011年,荣膺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殊荣,2013年被国家民委和省民委评为特色民族村寨。

  在板底乡特色小城镇,记者看到白色的墙上绘画有展现“撮泰吉”舞蹈、月琴表演、铃铛舞表演、反映彝族婚俗以及当地劳作等场景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彝族风格民居雕栏画栋,用木雕的羊角或牛角装饰着,连电线杆和路灯都穿上了彩绘的“花衣裳”,商店、宾馆和小饭馆的招牌则均采用彝汉双语书写。

  灿烂的彝族文化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特色小城镇建设让板底成了彩色的村庄。

  “2011年12月21日,板底乡在县委、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250余万元建成的占地30余亩,拥有120余个经营门面,400余个摊位的规模化集贸市场正式投入使用,从此告别无集贸市场历史。”村民罗平高兴地说。

  板底乡依托厚重的彝族传统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两个硬化”等工程为抓手,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老百姓安居乐业。

  近年来,板底乡党委、政府不遗余力地加以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发扬。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民族语言、文字、服饰、歌舞、器乐、手工等进入中小学课堂,通过“小手牵大手”,使其更好地得以传承与发扬。

  安启凤在板底街上做民族服饰加工已经8年了,在彝族服饰缝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直都是手工缝制民族服饰,开一个民族服饰加工厂是她最大的愿望。

  “在帮助下,我出资10万元注册了板底乡民族服饰加工厂,2013年毕节市旅发大会召开当日,彝族服饰被抢购一空,营业额逾万元。”安启凤高兴地说。

  “手工缝制1套彝族服装要1个月,而用机器加工,3天就能做1套,每套卖1600多,收入增加了不少,机器加工的衣服价格只是手工做的一半,做出的衣服很畅销。”安启凤介绍说。

  在板底,许多安启凤这样的小微企业乘着民族文化的春风在绚丽绽放。

  据悉,《阿西里西》、《撒麻舞》等,千人铃铛舞和乌蒙欢歌被开发为中小学课间操;投入6万余元成立了“阿西里西艺术团”,组建了“撮泰吉”、阿卖肯、月琴等表演队;推出“阿西里西”歌手组合,投资16万余元请名家写歌、上星光大道等;加大媒体宣传推介,投资20余万元制作了2盘板底民歌专辑;投资10万余元、历时两年搜集整理、并刊印出版了收编300余首民歌的专辑《阿西里西——来自板底彝乡的召唤》等。为打造和发展“板底民族风情旅游”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民俗文化旅游品位。


  作者通讯:贵州省威宁县威宁日报社 邮编:553100  电话:15885274601  qq:2467146255



评论1

那列索卡Lv.7 发表于 2014-5-10 00:05:47 | 查看全部
去年去过一次,名不虚传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