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首页
Portal
动态
中国彝族新闻网
风俗
中国彝族风俗网
文学
中国彝族文学网
彝学
中国彝学网
音乐
中国彝族音乐网
视频
中国彝族视频网
彝人圈
Group
博客
彝人博客
社区
彝人论坛
登录
邀请注册
彩云之南
多彩贵州
川府之国
社会活动
传统文化
音乐舞蹈
彝族年
火把节
诗歌
散文
神话
其他文学
彝学动态
历史学
民俗学
语言文字
学术成果
学者档案
中国彝族网
»
社区
›
社会团体
›
毕节市彝学会
›
陈宗玉:浅谈彝族布摩的形成历史与现状-首届布摩文化论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陈宗玉:浅谈彝族布摩的形成历史与现状-首届布摩文化论坛论文集
1610
0
苏月飞阳
Lv.9
发表于 2014-9-30 17:18: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浅谈彝族布摩的形成历史与现状
陈宗玉(贵州毕节)
布摩,彝语音译,他在彝语里含有祭司、教师的意思。布摩是彝族社会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祭司和知识传播者,特别受到人们的尊重,被人们写到神龛上供奉。布摩要认识传统彝文,通晓彝文经书,拥有彝族经典,世代传承家学。在彝族群众眼里,布摩是知识最丰富的人,所以彝谚说:“调解人的知识上百,子摩的知识上千,布摩的知识不计其数。”
布摩的历史溯源较早。据今学术界的基本观点,认为布摩源于彝族父系氏族时代的祭司和酋长。据彝文典籍《帝王世纪》记载,最早的祭司称为密阿叠,出现在彝族始祖希姆遮的第二十九世孙武洛撮之时,大约是原始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罗文笔老先生在《帝王世纪·序》中说:“就在这时,上帝差下一祭司密阿叠者,他来奠祭,造文字,立典章,设律科,文化初开,礼仪始备。①”那时,人们崇拜图腾和妖鬼,武洛撮生子十二,有十一个以妖鬼、虎、熊、猴、蛇、蛙、虾、鸡、犬、树木、鸟作为自己的图腾名号。祭司就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产物。
彝族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者为着权力的巩固和发展,建立了“子(君)、摩(臣)、布(师)”三位一体的政权。在彝文古籍里,总是有“子雪施、摩苦奎、布尼车” 的记载。意为君施令,臣断事,师祭祖,这就概括了子、摩、布三者的主要职能。此时的布摩,由原始父系氏族和部落的祭司,演变发展成为统治政权的一个阶层。布摩除了承担主持祭祀活动之外,还要“立典章,设律科”“占验吉凶,酋长左右,斯须不可阙,事无巨细,皆决之。”起到佐政的作用。据我所知,七星关区大屯彝族乡三官寨的陈作珍老布摩(已故)就是在大屯余土司家扮演这个角色。当然,扮演这个角色的布摩人数总是少数,而大多数布摩还是在民间为民做祭祀,占验吉凶,传授知识。
从前,从事布摩职业的人数较多,分布较广。据了解,七星关区的小吉、阿市、普宜、大屯、龙场营、田坎等等,凡是有彝族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布摩。仅三官寨的陈作珍老布摩就有七个徒弟。他们就以这个为职业,为人们做祭祀、占吉凶、择吉日来收取一点辛苦费,用以补充家庭开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不断发生改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及时提高生活水平,从事布摩职业赚来的钱远远满足不了生活的需求,百分之九十几的年轻人纷纷奔向沿海经济开发区进厂就业,使学布摩的人逐渐减少。 通过一个星期的普查,七星关区就只有小吉镇1人、大屯彝族乡6人、龙场营镇3人、田坎彝族乡2人。据了解,就整个毕节市的布摩总人数也不到100人。布摩人数逐渐减少,布摩文化面临濒危。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清醒头脑,为布摩的发展建言献策。就此,笔者有如下两点建议。
一、乘民族文化进校园之机,把布摩教学融入双语教学中
从一九八〇年起,大屯彝族乡三官小学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各级民委和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正式开设彝文课,实行双语教学。那时的教学宗旨是为了帮助不懂汉语的学生,通过双语教学,让学生逐步过渡到汉语学习上来,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而今,受婚姻制度和人口流动的影响,汉语言成为人际交流、沟通思想的工具,很多学生已经不会讲彝语了。因此,双语教学的方向应该改变。
应该大力加强双语教学的力度,一是加强语言教学,不让学生失去自己的母语;二是加强文字教学,在文字教学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一些布摩文化。
如啃讴数、集喉数等;三是开展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教师有意识地把布摩职业中的一些礼俗渗透到活动中(教师不懂的就可以请当地布摩指导),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到布摩文化;四是在上述教学活动中发现人才,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实习。在一个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发现人才,顺应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加以重点培养,利用寒暑假时间寻找机会带领他们参加社会上的一些祭祀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这样,他们会自然地爱上布摩这个职业。
二、相关单位携手合作,主办布摩培训班
关于布摩培训班,曾经在贵州省民族学院夜郎文化研究院王富慧副教授的协调下,由日本学者山口八郎出资两万元,在七星关区大屯彝族乡三官小学办过一个班,但是收效甚微。据个别学员透露,是资金管理不当造成的。毕节地区彝学会也办过一个班,参加学习的学员毕业后是否从事布摩职业,目前我尚不了解。但我希望有所作为。现在,各县(区)都已经成立了彝学会,各级民宗委(局)、彝学会以及相关单位应该携手合作,群策群力,根据各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创办布摩培训班,争取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知识过硬的新布摩,让我们的布摩及布摩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文责:
本文原载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毕节市彝学会和百里杜鹃管委会编撰的《毕摩文化论文集》,并由毕节市彝学会授权中国彝族网发布专栏,转载请注明。
该贴已经同步到
苏月飞阳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苏月飞阳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8767
Ta的主页
发消息
图文热点
乌蒙村秀:千年彝裳绣出彝族文化指尖记忆
12 人气
#行摄彝乡
恳合呗:延续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2 人气
#历史文化
学彝文:每日一句谚语굈갱광꽄굈눔
107 人气
# 语言文字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
77 人气
# 语言文字
推荐话题
1
中国彝族网·音乐首发 | 三官寨酒歌《三官寨寨门开》MV发布(彝汉双语)
12687 阅读
苏月飞阳
2
在昭通 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与彝族群众共度彝族新年
9501 阅读
苏月飞阳
3
古彝母语独立电影《慕俄格往事》剧本及人物造型研讨会圆满结束
7348 阅读
苏月飞阳
4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字
77 阅读
苏月飞阳
5
中华文化根源探寻 | 彝族文化与伏羲文化渊源关系高峰论坛在筑召开
6917 阅读
苏月飞阳
最新发布
乌蒙村秀:千年彝裳绣出彝族文化指尖记忆
恳合呗:延续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谚语每日一句
学彝文:每日一句谚语굈갱광꽄굈눔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
西南彝志:一部彝文历史巨著的传承与价值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第六批国家级
永仁:正月十五来赛装 非遗焕发新生力
关闭
站长推荐
/1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加客服微信购买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字典、彝文印章等。
查看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