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首页
Portal
动态
中国彝族新闻网
风俗
中国彝族风俗网
文学
中国彝族文学网
彝学
中国彝学网
音乐
中国彝族音乐网
视频
中国彝族视频网
彝人圈
Group
博客
彝人博客
社区
彝人论坛
登录
邀请注册
彩云之南
多彩贵州
川府之国
社会活动
传统文化
音乐舞蹈
彝族年
火把节
诗歌
散文
神话
其他文学
彝学动态
历史学
民俗学
语言文字
学术成果
学者档案
中国彝族网
»
社区
›
社会团体
›
毕节市彝学会
›
禄亚权:试述布摩文化的作用现状及对策-首届布摩文化论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禄亚权:试述布摩文化的作用现状及对策-首届布摩文化论坛论文集
3705
0
苏月飞阳
Lv.9
发表于 2014-10-9 17:14: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试述布摩文化的作用现状及对策
禄亚权(贵州毕节市民宗委)
其实布摩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布摩文化犹如灵魂附体,从来也没有离开过自己。打小的时候虽然不懂事,但是,老人们一定要摆给你听、叫人做给你看、有时自己也跟着瞎参合。稍微大些虽然以读书为主,但毕竟还有假期,不是东家请,就是西家做,总还得瞟上几眼。参加工作以后,在民族宗教部门一混二十多年,工作上不接触是不可能的,有时候有的同志也把我们这号人也称为“专家”,你不认可也不行,因为你的工作必须要有接触,你一默认,心里特别的难受,因为其实你也懂得不多,人家一提问,就怕往深处钻。可以说是接触得多研究的少,了解得多深入的少,吹牛的多动笔的少。这次学会领导要求写一篇关于布摩的文章,我就试着谈谈自己对布摩文化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懂行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族人们批评指正。
一、布摩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没有自己优秀文化作支撑的民族,他即将面临的问题,就是很快被其他民族同化,而自己却尽快走向衰亡。根据科学家分析,各民族最终都要走向消亡,但是,它必须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下子就统一消失掉,毕竟还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可以试想象一下:当自己的民族文化消失了,而其他民族的文化还在;当自己的民族消亡了,而其他民族还在的感觉和滋味。
布摩是彝族文化的活化石,是彝族文化的传承者。在彝族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一种行业能向布摩那样全面完整地传承并传播着彝族文化。因此,布摩在彝族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尊重和爱戴,布摩在彝族人和彝区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托,具有师者的风范和地位。威宁有一句彝族格言:跑得快的是骏马,懂得多的是布摩。
布摩文化是在彝族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彝族布摩世代传承,不断加工提炼总结,又不厌其烦地反回到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运用而形成的文化体系。它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神话传说、祭祀、历史故事、天文历法、宗教医药、民俗节庆等。
翻开彝族历史的画卷,无时不是布摩文化挑起彝族文化的脊梁,布摩文化直接掌控着彝族文化的兴衰。布摩文化不能统揽彝族文化,但它是彝族文化的主心骨,是彝族文化的发动机。历史上彝族人和彝区的所有祭祀活动、祈福活动都离不开布摩。由于布摩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大量的彝文古籍保存并掌握在布摩的手中,布摩就成了以彝族文化为职业的行业。那里有布摩的存在及活动,那里的彝族文化就保护和传承得好。反之,流失的速度只会更加惊人,甚至有的彝区只剩下族称,无任何民族文化支撑,民族感情、民族心理淡化。布摩的存在,是历史的需要、民族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需要。
二、布摩文化的现状
全国彝族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西南地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总人口 811 万人,其中:云南520万人、四川200万人、贵州 90万人,广西1万人。而据估计,全国彝族布摩已不到1000人,贵州彝族布摩不足100人,威宁县是彝族大县(11万)也只有20人,并且多数布摩年龄偏大,有的布摩只在农闲时从事活动,有的还脱离了布摩职业,布摩人才日趋减少。
随着党的民族政策优越性的发挥,各地政府对弘扬民族文化的工作力度加大,彝族聚居的多数县级以上地方都成立了彝学会,政府的倡导和学会活动的频繁开展,各地开展了丰富的布摩文化活动,如:布摩文化研讨会、布摩培训班、布摩文化节以及各类彝族文化节庆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一批布摩队伍,也锻炼了一批人才。但是这些布摩新人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基本功不扎实,祖传的少,新学的多。其次是巩固率不高,经过培训后使用机会不多,使用面狭窄。再次是布摩分布不合理,少数地方资源过剩,相当地方资源匮乏,多数地方则几乎没有。
三、布摩文化的对策
既然布摩的存在,是历史的需要、民族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需要。那么,说明布摩这一行业还是有市场的,最为关键的是怎样配置好这一资源。有了市场又有资源,对策不就应运而来了。
(一)提升布摩的数量和质量
布摩的数量和质量,是弘扬和发展布摩文化的基础,布摩这一行业,没人抓和随便乱抓都是不行的,要确保布摩的数量与质量,就需要彝族人的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培训环境和机制。培训环境就是尊重、支持和鼓励那些对布摩文化有兴趣、爱好和志向的同胞,让他们能安心学习,学以致用。培训机制就是从政府和学会的角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培训,使之形成常态有效机制。
(二)给布摩提供就职的机会
布摩共有三大就职的机会,每个布摩都可以兼而有之,只要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合理安排自身作息,布摩就会有做不完的事。一是布摩业务:主要依托婚、丧、嫁、娶、节、庆等载体,认真搞好服务,拓展市场,靠质量取胜,取信于民。这一方面,可以尝试通过布摩文化传媒公司进行运作。二是教学:可以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举办彝族语言文字和文化艺术的培训,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是彝族聚居区、只要有生源,都可以办到。三是古籍翻译整理: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彝文古籍在全国至少有几万册,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紧靠现行的机构和人员,再用二十年也翻译不完,何况这些人才年龄老化,后续人才匮乏。恰恰布摩队伍具备这个功能。
(三)正确引导 搞好布局
布摩行业服务存在不均衡,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积极帮助引导,搞好合理布局,特别是那些十里八乡都找不到一个布摩的彝区,要帮助他们搞好示范性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要帮助培养布摩,以防布摩文化断层。使所有彝区都能基本享受布摩文化,传承彝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文责:
本文原载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毕节市彝学会和百里杜鹃管委会编撰的《毕摩文化论文集》,并由毕节市彝学会授权中国彝族网发布专栏,转载请注明。
该贴已经同步到
苏月飞阳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苏月飞阳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8767
Ta的主页
发消息
图文热点
乌蒙村秀:千年彝裳绣出彝族文化指尖记忆
9 人气
#行摄彝乡
恳合呗:延续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2 人气
#历史文化
学彝文:每日一句谚语굈갱광꽄굈눔
104 人气
# 语言文字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
73 人气
# 语言文字
推荐话题
1
中国彝族网·音乐首发 | 三官寨酒歌《三官寨寨门开》MV发布(彝汉双语)
12687 阅读
苏月飞阳
2
在昭通 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与彝族群众共度彝族新年
9499 阅读
苏月飞阳
3
古彝母语独立电影《慕俄格往事》剧本及人物造型研讨会圆满结束
7347 阅读
苏月飞阳
4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字
73 阅读
苏月飞阳
5
中华文化根源探寻 | 彝族文化与伏羲文化渊源关系高峰论坛在筑召开
6916 阅读
苏月飞阳
最新发布
乌蒙村秀:千年彝裳绣出彝族文化指尖记忆
恳合呗:延续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谚语每日一句
学彝文:每日一句谚语굈갱광꽄굈눔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
西南彝志:一部彝文历史巨著的传承与价值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第六批国家级
永仁:正月十五来赛装 非遗焕发新生力
浏览过的版块
电影电视
民族服饰
关闭
站长推荐
/1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加客服微信购买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字典、彝文印章等。
查看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