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首页
Portal
动态
中国彝族新闻网
风俗
中国彝族风俗网
文学
中国彝族文学网
彝学
中国彝学网
音乐
中国彝族音乐网
视频
中国彝族视频网
彝人圈
Group
博客
彝人博客
社区
彝人论坛
登录
邀请注册
彩云之南
多彩贵州
川府之国
社会活动
传统文化
音乐舞蹈
彝族年
火把节
诗歌
散文
神话
其他文学
彝学动态
历史学
民俗学
语言文字
学术成果
学者档案
中国彝族网
»
社区
›
社会团体
›
毕节市彝学会
›
文莉 阿笃幽幽:当前发展布摩文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首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文莉 阿笃幽幽:当前发展布摩文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首届布摩文化论文集
2965
0
苏月飞阳
Lv.9
发表于 2014-11-12 14:04: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当前发展布摩文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文莉 阿笃幽幽(贵州毕节)
布摩祭祀场景
摘 要:
布摩是彝民族中的集大智慧者,是“超能量”的群体,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布摩文化是彝民族的核心文化,是彝民族提振精神和凝聚力量的内在要素。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府主导不力、社会参与不多、外界干扰不小、自我提升不力等因素的制约,布摩文化日渐式微。以强化重视、提振信心、设卡建档、开班办学、打造精品、文化惠民为抓手,推进布摩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
布摩文化 制约因素 发展对策
布摩是彝语音译,“毕”的意思是“念经”,“摩”的意思是“有知识的长者”。他们通过念诵经文等形式和神、鬼沟通,调和着人与鬼神之间、与祖先之间的矛盾,以期构建人丁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和谐彝乡。
一、布摩的由来和职能
彝族是一个具有祖灵、自然、家神等崇拜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天界、地界、地下界的“三界观”。而要自身与祖灵、自然和家神之间作“沟通”,要对“三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释疑解惑,必须有一个“超能量”的群体存在,于是布摩便以“念经作法”、“避邪趋利”的形式出现了。
(一)布摩的由来
彝文文献《勒俄特依》记载,以前天上掉下种子在大地上,经过三年的孵孕,长成铁杉巨树,后历经九世,又长成了铁杉巨人,可是他一直没有精神,不能成人类始祖,至阿居阿丛时代时,派使者去上界敬请额毕布摩,然而额氏不仅不愿来,还打死打伤了使者;后再派使者去请,额氏才在屋后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杆,削成三付竹神签,编成三顶神法笠,制成三付神法扇”,送额阿孜三爷子,额阿孜三爷子带着号称“斯穆安甘”的经卷法具来到凡间后,念经作法为铁杉巨人祛除了邪秽,于是有了雪族十二支,且其中一支成了人类的始祖。人类传了若干代以后,为了消灾禳难生育繁衍,也学着额毕额阿孜三爷子的作法进行了祭祀仪式。“布摩”也就由此诞生了。
(二)布摩的职能
在彝民族中,布摩不仅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主要职能,还兼有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等文化职能,撰写和传抄包括宗教、哲学、伦理、历史、天文、医药、农药、工艺、礼俗、文字等典籍,在彝族人的生育、婚丧、疾病、节日、出猎、播种等生产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通常的职能主要有五种:
一是祭祀。
彝族文化的核心是祖先崇拜、家神崇拜、自然崇拜,因此以家支和宗族为单位对神守进行祭祀时,就需要布摩的的主持。
二是除灾。
时运不顺、疾病缠身、庄家歉收、妻儿死亡、牲畜瘟疫、身体欠佳等,往往认为这是神灵不佑、鬼怪邪魔作祟,因此必先请布摩算经占卜后并行各种禳袚仪式。
三是治病。
人吃五谷杂粮总会生病,在没有专门的医疗人员的彝族社会,布摩作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能人,自然成了作为治病求人者的不二人选。当然由过彝民族存在把疾病归因为神灵不佑的观念,因此布摩的药方更多用在为祖先的亡灵献药治病,其治疗方式充满浓浓的巫术色彩。
四是盟誓。
彝族生活中无论是分宗联姻、联合对敌、宗族合盟,还是个人间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由双方或多方订立誓约,以结同心。这些大事需要德高望重的“布摩”主持。
五是传知。
布摩是彝民族中的集大智慧者、是彝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们通过主持各种仪式,在言传身都中传播了知识。
二、布摩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布摩在彝民族中的具有特殊的身份,由其创造及以其为载体发展起来的布摩文化便成为彝族的核心文化。但是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布摩文化日渐式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主导不力、社会参与不多、外界干扰不小、自我提升不够。
(一)政府主导不力。
“救书、救人、救学科”是保持、发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则,也是国家的政策。各级政府作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主导者,在推动布摩文化的发展中也作了不少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勿庸置疑,这种主导是不够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少保护办法。在抓经济项目中,可以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但对于目前已现存不多的“布摩”、完整的“念经作法”仪式无法做到“一个布摩一个保护方案”。二是缺少发展规划。要把布摩文化传承到什么样的程度、提升到什么样的高度、丰富到什么样的厚度,既缺少近期规划,也没有长远打算,就凭一些研究部门“自己出题自己答”。三是缺少能量支撑。能量既包含人力,也包含物力和财力。对一些在布摩文化有研究方面有建树的人才别说引进,或者破例进入研究部门、大学工作,甚至对一些简单的调动都障碍重重;对一些急需留存在影像资料,因为设备不足、资金不够,最终“手中无刀杀不了人”,空留遗憾。
(二)社会参与不多。
如果说我们不能把一切都推给政府,让他们既贴锣又贴鼓,那么对于一个事物是否能够发展壮大,能够发展壮大到何等地步,这与社会的关注、支持不无关系。在布摩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也有不少的有识之士不断呼吁,甚至落实在行动上,全力推进,比如毕节彝文双语学校的建立,开设布摩专业,先期招收学员进行讲课,又比如本此召开布摩文化研讨会,主旨还是推动全社会对布摩文化高度认识、积极参与、精心打造、提速发展。但是,我们仍然很少看到在社会层面,有什么关于布摩文化的项目基地建设、影视专题片的播放、文学作品的创作发表,有什么样的“好处”能够让布摩、以及布摩文化的热衷者“风光体面”。一件事如果引不起社会的共鸣,吸纳不了社会的参与,发展必将是很缓慢、甚至受阻的。
(三)外界干扰不小。
外界是针对彝区而言,也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以经济建设为主体的社会现实而言的。一方面,由于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快速改善,彝区群众融入外界的步伐加快,对新事物的诱惑抗拒能力薄弱,其他文化长驱直入,稀释了彝族的传统布摩文化,至少说,有许多种文化与布摩文化抢占地盘。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办学的跟进,彝区群众文化娱乐、就医方式的多样性不断显现,布摩的功能相对被“弱化”,以前靠以“布摩”为业的人们大量“转行”,年轻一代因得不到实惠又不愿跟上。再一方面,彝族人民同大多学中国人一样,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往往大于对精神家园的守望,渐渐丧失了民族信仰,对神宗、自然、神灵的敬畏慢慢消散,以至于无。第四方面,在与外界的交往中,或打工、或求学、或做生意,民族语言遭受极大的淡化,许多人别说识得彝文字,就是彝语也不会说,要传承民族文化,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自我提升不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这个延续千年的道理也适用于彝族布摩文化,也就是说,彝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自我素养的提升不够,直接影响到了布摩文化的发展繁荣。首先,一部分彝民族,甚至是有工作、有影响力的一部分彝民族,缺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在很多场合,本应带头着彝装、说彝语的,非但不去做,或对那些已做了的同胞指手划脚,更有甚者,本身自己是彝民族,在一些场合被人问起,还吱吱唔唔的,或干脆找个理由说不是抑或只和彝民族有“一丁点关系”,一个连彝族都不敢认、彝语都不肯说的人,不在推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道路上使“绊脚”就算烧高香了,还怎么指望他有所作为。其次,彝民族中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彝文化研究的“求同存异”不能说做得很好,有的因为学术观念不同,导致互不买帐、互相仇恨,不是往前推一把,而是往后踢一脚。你拥有的资料不给我,我发现的线索来给你。再次,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彝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还不是很高,不读书、读书很少的大有人在,没有文化知识,没有在保护中创新的本领,要传承弘扬布摩文化无疑是有困难的。
三、发展和繁荣布摩文化的对策
布摩文化是彝民族的核心文化,是一种精神和灵魂。发展和繁荣布摩文化是凝聚民族内在力量的需要,也是推动彝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要发展和繁荣布摩文化,应该从强化重视、提振信心、设卡建档、开班办学、打造精品、文化惠民等六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重视。
重视指的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真正把“救书救人救学科”的民族文化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任何事情,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决定了速度的快慢和结果的好坏。他是一个“风向标”、“导航仪”,能够引导更多的群体去把握、去追随。因此,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制定出一个发展布摩文化的规划,要做一些什么、由什么主体去做、在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用什么来保障都要清清楚楚,然后依此推进,并随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正方向道路。
(二)提振自信。
爱默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萧伯纳也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彝民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单是彝文字、十月太阳历就足以成为世界文化中“一览众山小”的资本。因此,多看一些彝文化的书、多了解一些彝民族的历史、多接触一些有“彝族味”人,让“能走路就能跳舞,能说话就有唱歌”的天赋迸发出来,让月琴弹起来、让篝火燃起来、让大裤脚把旋风卷起来。唯有增强了信心,提振了精神,才能剔除腋下的“小”,才有推动布摩文化繁荣发展的力量。
(三)设卡建档。
要对布摩文化的现状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摸底,细化到户、到人、到具体的表现形式。真正搞清楚还有哪些布摩,每个布摩掌握哪些“布摩文化”,有哪些人对布摩文化还热衷,等等。对摸排到的情况进行设卡建档,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跟踪联系。对急需要抢救性保护的,派人及时跟进,把影像资料保存下来;对残缺的仪式程序进行完善。要建成要什么资料有什么资料、要多高的质量有多高质量的布摩文化“资料库”。
(四)开班办学。
开班办学主要采取四种方式进行,一是国家义务教育的学校,开展“布摩文化进校园活动”。选择彝民族聚居区的学校开设布摩文化课程,可以按兴趣小组的方式进行。二是多方支持社会办学,如毕节彝文双语学校一样,通过发放学历,推荐就业,引导彝族青年进校学习。三是进行短期培训,原毕节地区彝文文献研究中心组织一批有一定基础的彝族青年办了个布摩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采取开办“夜校”的方式,进村入户召开群众会讲授布摩文化,奠定发展布摩文化的基础。
(五)打造精品。
文化的发展繁荣需要“听众”、“观众”、“受众”,必须采取“走出去”战略,赢得社会的认同。因此,要着力打造布摩文化的“四个一精品工程”。一是出一本文学作品,向社会征集描写布摩文化的文学作品,或者有关布摩的传说故事集,公开出版发行。二是搞一台舞台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布摩文化具有地域性、神秘性、不可复制,有较好的市场潜力。推出舞台剧,除了在彝族文化节庆活动时表演,还可组织外出参演,提高布摩文化的知名度。三是组织一次采风活动。邀请省内外有知名度的摄影家、作家深入采风,通过作家和摄影家的笔和镜头,进行宣传,激起更多人“探幽访古”的情趣。四是拍一部电影,电影是传播文化的最佳方式,通过拍摄布摩文化的电影,增强彝民族的文化自觉。
(六)文化惠民。
文化惠民有两层意思,一是使精神得到享受,二是让物质得到满足。精神上的享受可以通过“四个一精品工程”获取,物质满足方面,当前,建成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旅游交流平台是毕节的发展目标之一,因此要把布摩文化的创新发展寓于旅游开发中,通过布摩文化表演让群众得到实惠。要广泛开发布摩文化的衍生商品,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总之,要通过布摩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解决群众就业、赚钱等问题,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
文 责:
本文原载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毕节市彝学会和百里杜鹃管委会编撰的《毕摩文化论文集》,并由毕节市彝学会授权中国彝族网发布专栏,转载请注明。
该贴已经同步到
苏月飞阳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苏月飞阳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8767
Ta的主页
发消息
图文热点
乌蒙村秀:千年彝裳绣出彝族文化指尖记忆
9 人气
#行摄彝乡
恳合呗:延续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2 人气
#历史文化
学彝文:每日一句谚语굈갱광꽄굈눔
104 人气
# 语言文字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
73 人气
# 语言文字
推荐话题
1
中国彝族网·音乐首发 | 三官寨酒歌《三官寨寨门开》MV发布(彝汉双语)
12687 阅读
苏月飞阳
2
在昭通 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与彝族群众共度彝族新年
9499 阅读
苏月飞阳
3
古彝母语独立电影《慕俄格往事》剧本及人物造型研讨会圆满结束
7347 阅读
苏月飞阳
4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字
73 阅读
苏月飞阳
5
中华文化根源探寻 | 彝族文化与伏羲文化渊源关系高峰论坛在筑召开
6916 阅读
苏月飞阳
最新发布
乌蒙村秀:千年彝裳绣出彝族文化指尖记忆
恳合呗:延续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谚语每日一句
学彝文:每日一句谚语굈갱광꽄굈눔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
西南彝志:一部彝文历史巨著的传承与价值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第六批国家级
永仁:正月十五来赛装 非遗焕发新生力
浏览过的版块
民族服饰
电影电视
关闭
站长推荐
/1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加客服微信购买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字典、彝文印章等。
查看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