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首页
Portal
动态
中国彝族新闻网
风俗
中国彝族风俗网
文学
中国彝族文学网
彝学
中国彝学网
音乐
中国彝族音乐网
视频
中国彝族视频网
彝人圈
Group
博客
彝人博客
社区
彝人论坛
登录
邀请注册
彩云之南
多彩贵州
川府之国
社会活动
传统文化
音乐舞蹈
彝族年
火把节
诗歌
散文
神话
其他文学
彝学动态
历史学
民俗学
语言文字
学术成果
学者档案
中国彝族网
»
社区
›
文学频道
›
杂文评论
›
坚守彝区34年 屏山有个“曾彝胞”——记屏山县屏边彝族 ...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坚守彝区34年 屏山有个“曾彝胞”——记屏山县屏边彝族乡卫生院院长曾艺屏
2850
0
苏月飞阳
Lv.9
发表于 2014-11-25 10:47: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坚守彝区34年 屏山有个“曾彝胞”
——记屏山县屏边彝族乡卫生院院长曾艺屏
张忠银 曹鹏
“曾彝包”正在给患者看病(屏山县卫生局供图)
中国彝族网
他坚守卫生院长达34年,肩负8000多名山区群众医疗服务的重担;他不能离院,因为少了他,卫生院就无法运转;他不是彝族,但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曾彝胞”。
他的名字叫曾艺屏,是屏山县屏边彝族乡卫生院院长。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为了群众
他选择了坚守
屏山县屏边彝族乡地处雷波、马边、屏山三县交界处,是屏山县最偏远的乡镇。因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这里的卫生院医务人员一直面临“环境差、待遇低、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仅有院长曾艺屏一人具备执业资格,而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34年。
1980年6月,曾艺屏来到屏边彝族乡卫生院。当时的卫生院有10来个人,但能够看病的只有2名中医师。由于屏边彝族乡地处贫困山区,道路崎岖,大多数自然村交通不便,村民们缺医少药情况非常严重。
“屏边太需要医生了。”经过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曾艺屏暗自下定决心,要在屏边干出一番事业。对医学求知若渴、孜孜不倦的态度促使曾艺屏不断进步。因表现优异,曾艺屏获得了到屏山卫生学校中西医结合班进修学习的机会,他十分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学得也非常扎实。
回到医院后,他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医生请教,潜心研究治病救人的方法,医术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医院的顶梁柱。1989年8月,通过民主推荐,曾艺屏成为了屏边彝族乡卫生院院长。
为了病人
他长期“缺席”县里的会议
因为屏边条件差,待遇低,生活环境艰苦,医护人员陆续调走或辞职,到1998年,就只剩下曾艺屏一名执业医师,一个人要承担好几个工作岗位。不能生病,不能请假,因为少了他,卫生院就无法运转。
曾艺屏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7点半就来到卫生院。平均每天看20个病人,高峰时有50多个。“这可不像大医院,什么事都得自己来。”他说,病人多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有时,病人早上五六点就来看病,半夜,还有家长抱孩子在宿舍外急切敲门。
从屏边彝族乡到屏山县城有150公里,需坐车、坐船,最快也需要近4个小时才能到达。县里开会,他基本都没有参加过。他说:“去一趟县城的时间太长了。屏边就我一个医生,如果出现了急诊病人怎么办?病人为大,我不能去开会。”
身兼数职
为村民筑起健康防护墙
2009年,国务院启动并部署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除了看病,曾艺屏还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村民做身体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等病症的患者进行定期回访。方圆93.88平方千米,7个行政村63个村组,8000多名村民的医疗服务担子就落在曾艺屏一个人的肩上。
“我们每年都在招人,但根本没有人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曾艺屏无奈地说。曾艺屏只好一人身兼数职,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公卫人员,甚至是护士。他基本上没有休息过节假日和双休日,以一已之力为山区群众的身体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有效缓解了当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
慢慢地,乡亲们都把他当成了亲人,亲切地称呼他为“曾彝胞”。
坚守乡村
他离不开这里的乡亲
2013年初,屏山县在全省率先进行县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试点,进行“县招乡用、身份留人”的人事管理探索。这一思路解除了公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彻底打破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招不来”的困境。屏边彝族乡卫生院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
2013年通过两次公招,屏边彝族乡一下子招来8名医护人员,其中包括执业医师1人,临床助理医师5人,执业护士2人。2014年,又通过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招来2名全科医生。人员的迅速扩充,使屏边一改近二十年无人可用的局面。卫生院副院长李兵自豪的告诉我们,“在当前卫生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在短短两年内,从没有在编人员到现在编制人数达到11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
曾艺屏也到了该退休的年龄。老伴和孩子都觉得他操劳了大半辈子,终于可以歇一歇了。然而,他选择了和卫生局续聘。他说,“这里的乡亲需要我,我更离不开这里的乡亲。” 他放不下的,是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卫生院,他离不开的,是这里的父老乡亲。
“明年我们准备创建中医科丶影像科及外科门诊,选派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同志前往上级医疗单位进修,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力争做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曾艺屏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苏月飞阳
Lv.9 管理员
主题
回帖
0
积分
278767
Ta的主页
发消息
图文热点
乌蒙村秀:千年彝裳绣出彝族文化指尖记忆
11 人气
#行摄彝乡
恳合呗:延续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2 人气
#历史文化
学彝文:每日一句谚语굈갱광꽄굈눔
104 人气
# 语言文字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
74 人气
# 语言文字
推荐话题
1
中国彝族网·音乐首发 | 三官寨酒歌《三官寨寨门开》MV发布(彝汉双语)
12687 阅读
苏月飞阳
2
在昭通 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与彝族群众共度彝族新年
9499 阅读
苏月飞阳
3
古彝母语独立电影《慕俄格往事》剧本及人物造型研讨会圆满结束
7347 阅读
苏月飞阳
4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字
74 阅读
苏月飞阳
5
中华文化根源探寻 | 彝族文化与伏羲文化渊源关系高峰论坛在筑召开
6916 阅读
苏月飞阳
最新发布
乌蒙村秀:千年彝裳绣出彝族文化指尖记忆
恳合呗:延续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谚语每日一句
学彝文:每日一句谚语굈갱광꽄굈눔
녪뉄彝文:当今世界唯一“活着”的六大古文
西南彝志:一部彝文历史巨著的传承与价值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第六批国家级
永仁:正月十五来赛装 非遗焕发新生力
浏览过的版块
音乐下载
MV 视频
关闭
站长推荐
/1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
天下彝家网上书店,加客服微信购买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字典、彝文印章等。
查看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成功案例
常见问题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