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吴华清 吉拿史日 马文忠:凉山彝族毕摩与延续生命 (日吉日卓) 作毕仪式的探讨

3309 0
发表于 2015-1-10 20:05: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凉山彝族毕摩与延续生命 (日吉日卓) 作毕仪式的探讨


吴华清  吉拿史日  马文忠(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


  【摘 要】:彝族毕摩与延续生命“日吉日卓”的作毕仪式地区不同而毕摩作毕程序仪式也不同,他们作毕的祈福吉祥语和咒鬼语、毕摩的起源语、神兵神将语、箍'的来源语、招魂语、延命语等等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彝族毕摩作毕仪式中最特殊、独特、难度较大、少有作毕的延续生命(彝语叫“日吉日卓”) 作毕仪式!

  【关键词】:  凉山   彝族   毕摩  延续生命   探讨

   
  延续生命(彝语叫“日吉日卓”) 是一个人活到尽头了。也就是说生命已经活到顶端(活尽了,吃尽了),到了死亡的边缘时,可以请毕摩作“日吉日卓” 仪式来延续生命。一次作毕可以多活12年,两次就多活25年。除了年岁已高,自然去世的人外。地区不同而毕摩作毕程序仪式,用物用具就不同,笔者访问过凉山不同地区的名人毕摩,如:凉山州(金阳的古鲁比毕摩、美姑的吉木瓦尔毕摩、瓦岗的威比尔体毕摩、雷波的黑来拉曲毕摩、西宁的勒格阿果毕摩)等等。多数毕摩不懂,少数毕摩才懂这种知识。最后大致相同或相似如下:

  一、凉山州金阳和瓦岗地区

  (一) 、毕摩作毕仪式用物用具,最大的公绵羊,角角能转三圈,三只大公鸡分别用(黑、花、白)。树杈 (彝语叫“箍吉”1)六根,树条(彝语叫“箍觉”2)六根,纳赫树(“纳赫”3是彝语,一种树的名字)一小株,树根一起拨来,作毕仪式完后,回到原地栽好。杉树条(彝语叫“枢果”4)一小棵,用镰刀来偏起砍一刀下来,拿到家里作毕仪式完后,拿回原地用公绵羊的小肠来拴到砍下的地方接好,看起来像一棵小杉树。觉落草像(彝语叫“觉落布”5)有九个头。把两个公绵羊角、“觉落布” 、 “箍吉” 、“箍觉”等一切用物都拴在这棵小杉树上。这些准备完备后。第一天晚上把公绵羊来作毕,咒鬼。

  (二).“日吉日卓(延续生命)” 咒鬼语言有:

  “来啊来,神兵神将们 ,骑着神马来,一起咒鬼去。瓦岗三地喽,骑着岩羊来,一起咒鬼去。狮子山喽,神兵九谷来,一起咒鬼去。狐狸山喽,黄云九山来,一起咒鬼去。谷堆山喽,骑着黑麂来,一起咒鬼去。龙头山喽,骑着龙公来,一起咒鬼去。神伊阿莫山喽,神仙们来吧,骑着神马来,穿着神衣来,戴着神帽来,背着神箭来,牵着神狗来,一起咒鬼去。”。第二天,作毕仪式用物用具:三只大公鸡,“箍”6 (黑、花、白)各九双。祛除污秽像(彝语叫“魂布”7) (黑、花、白)各一个。第一天晚上作毕的“箍”不能动。

  (三).第二天天刚亮就开始作毕:

  白色的六组“箍”插上方,花色的六组“箍”插中间,黑色的六组“箍”插下方,白色的“魂布”到上方,花色的“魂布”到中间,黑色的“魂布”到下方,三只大公鸡用来作毕仪式。毕摩开始念经:“毕来延续命,无法延续命,非延续不可。(毕摩的起源:我祖邱布裔,我爷邱布裔,我父邱布裔,我母邱布裔,我是邱布孙,我们是毕摩的后裔,作毕我一群,走过柏林山,背来柏签筒,走过樱林谷,带来樱法扇,走过林木山,戴得法笠,走过竹林谷,搓来竹神签,走过百树谷,……) 为延命毕来,延命‘箍'未寻到,非寻到不可,神祭‘箍'一组,神岗‘箍'二组,沂恒‘箍'三组,纳赫‘箍'四组。柏杉‘箍'九叠,山顶柏杉‘箍',深谷沂恒‘箍',路边树枝‘箍',(‘箍'的来源)。未寻到延命草,非寻到不可,草啊你这棵,长在热泥菇瓦,绿绿的嫩草,獐麂不吃你,延命草而长;长在悬崖上,绿绿的嫩草,悬蜂不吃你,延命草而长;长在江河上,碧绿的嫩草,水獭不吃你,延命草而长;未寻延命草,非寻到不可。阳间的地方,来不及拉纯白阉牛,路边拉了洁白公绵羊,作为延命畜,睡着九堆开,绕着九个压,高大的绵羊,拉来延命畜 ”。 开始念经到“舍摄”、8 “妞列”、9 “阁卧”、10 “邱布”11的灵魂上,驱逐病人的病魔,报出病人的名字,病人病的起因、经过、结果作毕完后。神来延续命,招神灵来作毕。过后毕神请来延续命,毕摩的起源又重新念一遍。再后“卡堵”念,“卧尔”念。病人从下往上祛除污秽,“觉落布” 、“纳赫” 、 “枢果” 从上往下压。石烫九个祛,病人周围转三圈,头上转一圈,纳赫树(“纳赫”是彝语,一种树的名字)回到原地栽好。杉树条(彝语叫“枢果” ) 拿回原地用公绵羊的小肠来拴到砍下的地方接好。一切送走后,毕摩用水来吹,再念诵:“进出要分明,(把病人的名字说),减除病人的痛苦,路边草有精神,病人有精神,他(她)命要延续,命要坚实而延续,一次延十二年,两次延二十五年。”病好的方面念诵:“早晨来不及公鸡叫就好,中午来不及牲畜出圈就好,下午来不及耕地收工就好,好上加好,好了去劳动,好了去吃饭,好了去玩耍,好了去探亲,好了去帮忙。”
这是凉山州金阳和瓦岗地区的“日吉日卓” 作毕程序仪式,用物用具大概就是这些。但是,他们作毕的祈福吉祥语和咒鬼语、毕摩的起源语、神兵神将语、箍'的来源语、招魂语、延命语等等是高度概括了。如果具体详细的写出来,九天九夜都写不完。从作毕程序仪式来看,形象和抽象的符合民族信仰的心理特点,但是,延续生命作毕后,能否真的延续生命?这个问题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研究的方向。

  二、凉山州美姑和雷波地区

  (一).作毕牲畜:

  四畜 (山羊、 绵羊、 猪、 鸡)或三畜  (山羊、、猪、鸡)作毕时,“箍” (树杈和树条)(黑、花、白)各一个四十五双。如果没有的话,只有一个母乳猪来作毕也可以,“箍” (黑、花、白)各一个十五双。

  (二).草像:

  断脚草像(用野草或谷草,再用麻来拴成条草,一只脚断了, 一只脚没断)。独臂草像(用野草或谷草,再用麻来拴成条草,一只手断了, 一只手没断)。瓦则碧尼草像(用野草或谷草,再用麻来拴成条草 , 四只手脚都有,头戴纱布 )。白头女仆草像(女人草像、白头发 、 有手脚、 )。 黑头女奴草像(女人草像、黑头发 、 有手脚、 )。四头缺嘴草像   (用野草或谷草,再用麻来拴成条草、四头缺嘴 )。四头五个草像   (用野草或谷草,再用麻来拴成条草、有四个头 )。女魔草像   (用野草或谷草,再用麻来拴成条草、山沟花女魔草像,穿着破烂的衣服)。

  (三).作毕念诵:

  祈福吉祥作毕一样,不同点:“过去白生闹哄哄,夜生静静地,生年生月时,生白生夜时。长成一岁时,转岁南北时,北方祖在变,南方父在变,北方族在变,南方亲在变,阴间寻活人,江河来的水鬼也要消失。长成二岁时,转岁东北西南时,天上的腹痛,地上的风湿,神爷断脚的,神婆断手的,阴间寻活人,草原来的草鬼也要消失。长成三岁时,转岁东西时,东方族在变,西方亲在变,伤死鬼寻活人,悬崖来的蜂鬼也要消失。长成四岁时,转岁东南西北时,作毕就消失,不作毕就危险,抱石鬼寻活人,树林来的树鬼也要消失” 。招魂语:“归来魂归来,日无魂不亮,月无魂不明,人无魂难活。归来魂归来,魂在悬崖也归来,魂在草原也归来,魂在河上也归来,魂在深谷也归来,魂在山顶也归来,魂在森林也归来。归来魂归来,家中鸡蛋有,家中炒面有,家中白酒有,家中腊肉有,等待你来吃。家中母猪饿,等待你来喂,家中母鸡饿,等待你来喂,家中灶头冷,待你做晨炊,家中牲畜关,等待你来放,家中耕地荒,等待你来犁。来吧!归来吧!灵魂啊!归来吧!”。

  这个地区的作毕程序仪式笔者高度的概括。金阳和瓦岗地区的延续生命作毕程序仪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地区作毕牲畜多了山羊和猪,用具上没有“纳赫树” 、“杉树条” 、“羊小肠”等等,大同小异。看起来没有前面地区复杂。

  彝族是一个多种崇拜的民族,有祖灵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类。作毕是彝族崇拜三大类的民族信仰方式,毕摩文化的作毕程序仪式,是形象和抽象的符合民族信仰的心理特点,是民族崇拜信仰的寄托,延续生命(彝语叫“日吉日卓”) 是彝族毕摩作毕仪式中最特殊、独特、难度较大、少有作毕的一种之一。彝族毕摩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彝族先民便把它都归之有神灵在主宰,在这种思维意识中就逐渐产生“万物有灵”的神灵观念。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彝族毕摩作毕仪式中最特殊、独特、难度较大、少有作毕的延续生命(彝语叫“日吉日卓”) 作毕仪式吧!

  注释:
  1“箍吉”:汉语叫“树杈” 。用树枝来削成筷子一样长,一样粗,头要分杈,脚要削尖。
  2“箍觉”: 汉语叫“树条” 。用树枝来削成筷子一样长,一样粗,头不分,脚不尖。
  3“纳赫”: 汉语叫“纳赫树” 。一种树的名字,树叶尖,树杈少,树木不大。
  4“枢果”: 汉语叫“杉树枝” 。杉树的树枝来用,树叶有的树枝。
  5“觉落布”: 汉语叫“觉落草像” 。用野草或谷草,再用麻来拴成条草,大手指一样粗,     有头尾,拴成几根条草后,用竹签来穿在一起,变成人草像。
  6“箍”: 作毕仪式用的树枝树条作的。
  7“魂布” 汉语叫“祛除污秽像” 。跟上面 “觉落布” 制作一样,人草像有所不同。
  8、9、10、11 都是毕摩的名字。


  参考资料:

  1、《喀吉思》  罗希吾戈   马黑木呷编译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3年12月
  2、电脑中有关彝族毕摩方面的文章。
  3、主要是采访了凉山不同地区的名人毕摩。







  版权说明:本文原载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毕节市彝学会和百里杜鹃管委会编撰的《毕摩文化论文集》,并由毕节市彝学会授权中国彝族网发布专栏,转载请注明。










该贴已经同步到 苏月飞阳的微博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