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彝族祖先像是什么样的?

2949 1
发表于 2008-6-7 21:12: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来源:玉溪日报  


    彝族始祖阿普笃慕像将在峨山县落成!消息一传出,彝族人民无不感到振奋。
    彝族不信任何宗教,只信老祖宗。在阿普笃慕离开彝族人民约两千七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后裔们为了缅怀老祖宗,继承和发扬彝族文化,重塑阿普笃慕像,不仅尊重了民族历史文化,也将增强彝族人民的凝聚力,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在阿普笃慕像落成之前,走进峨山,走近彝族群众,了解了整个创作过程及其相关的很多故事。
彝族的祖先崇拜
    彝族先民的祖先崇拜,基于彝族先民的万物有灵观、三魂观和祖界观。彝族先民认为,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中存在的一切都有一种神秘的属性,即神灵的存在。尽管这种被称之为神灵的属性就其本性而言,是无法感知的,然而无法感知的对象比能够感知的对象更为重要。万物有灵的发展又滋生和形成了灵魂信仰和崇拜,灵魂的崇拜又涉及到生灵的灵魂,于是有了“三魂观”这种独特的认识论。
彝族人的这种认识观认为,人的肉体死亡后还有三魂存在,并有不同的归宿和存在的形态,其中一魂守在火葬场或坟墓,一魂回归祖界与祖先相聚,一魂守护在家中供奉的先祖灵位上。三魂中,无论是哪一个灵魂安适与否、清洁与否以及受到相应的供奉程度,都会影响和左右子孙后代的祸福兴衰。
    祖界,在彝族民众的想像中是本民族或氏族先祖们发祥或分支的地方,是始祖和后世先祖相聚的地方,那里是一片“百草结稻穗,蒿枝结花椒”的美丽乐土,是一个“上方有山好牧羊,山下有寨好居住,寨下有坝好耕作,坝中有地好赛马,坝下沼泽好牧猪”的富饶之地,是一个“寨上放牧带麂来,寨边砍柴带脂来,寨下背水带鱼来”的理想乐园,更是一个“不懂有人来教授,不识有人来指点”的和谐世界。这种观念,是彝族先民进行各种祭祖活动的内在依据和思想基础,在这种认识观的基础上,彝族对祖先的崇拜也升华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彝族始祖阿普笃慕
    阿普笃慕是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族共同尊奉的祖先。阿普笃慕生活在远古的洪荒时代,他是彝族始祖希慕遮的第十三代子孙。彝语“阿普”是老祖宗的意思,“笃慕”是姓名。据《洪水泛滥》等古彝文典籍记载,阿普笃慕原居蜀地,后娶三妻,生下六子,是为六祖。六祖成年后,天降大雨,造成洪灾,迫于洪水,彝族先民们由部落长笃慕率领,从世代居住的地方迁到洛尼山(今昭通)一带暂避洪水。
    洪水退后,由于洛尼山一带地少人多,不宜长期居住。大约公元前760年,阿普笃慕在“阿努白”山(现叫落雪山)召集了一次部落酋长大会,将其民众分成六个部落开拓疆域,老大慕雅枯和老二慕雅切率领武部落和乍部落向滇西、滇南、滇中发展;老三慕雅热和老四慕雅卧率领糯部落和恒部落沿着金沙江流域进发,逐渐到达现在的大、小凉山和四川南部;老五慕克克率领布部落在滇东、滇东北、贵州兴义、毕节一带发展;老六慕齐齐率领默部落下广西隆林一带发展。六部在各地生根发芽,繁衍成今天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滇、川、黔、桂四省区的彝族。

    这些重大事件在彝文典籍中有两种版本记载,一种叫《六祖分支》,另一种叫《我祖魂光辉》。
    阿普笃慕将六个部落分向四面八方,去开拓新的疆域,发展农耕,发展六畜,这在历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阿普笃慕祖先像应该是什么样?
    为让彝族祖先像展现出更多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2006年9月,峨山县政府邀请国内研究彝族和彝族学的二十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在峨山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举行了一次研讨会。
    专家们普遍认为,峨山是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在峨山塑造阿普笃慕塑像会得到其他地区彝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二是根据彝文典籍《六祖分支》和《我祖魂光辉》的记载,阿普笃慕在乌蒙山区六祖分支时代,约为公元前760年,那时阿普笃慕约60岁左右;三是史料上记载的六祖分支时代,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奴隶社会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农耕已经较为发达,都穿有麻织或棉织的衣裳,所以,阿普笃慕的形象不应太原始;四是阿普笃慕的塑像最好是一尊半身像,这样会显得庄重威严。还有的专家认为,阿普笃慕生于猪年猪月猪日,2007年恰好是猪年,选择这样的时间塑造阿普笃慕像更有意义。
    经过讨论和商榷,专家们说,他们支持在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峨山修建一尊彝族始祖阿普笃慕的青铜像,供后人瞻仰。其次,专家们一致认为阿普笃慕形象应该是一个眉毛浓、有胡子、深目大眼、大嘴高鼻、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可敬可佩的六十岁左右的长者;阿普笃慕半身塑像将坐落在县城三角洲的阿普笃慕公园北端。由于彝族祖先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阿普笃慕像还将面向东流的猊江和练江,供他的后裔和游客瞻仰朝拜。
    如今,阿普笃慕像的设计已全部完成,这座高达12米多的彝族祖先像就要破土动工,在祖先像的底座上,还用红沙石雕制成六幅浮雕,分别讲述了《金箱银箱沉水中》、《葫芦木盆飘浪上》、《悬崖竹根挂葫芦》、《推磨择定能婚否》、《恩爱夫妻衍后代》、《六族分支拓疆域》六个彝族民间传说和在彝文典籍中记载的悲怆、优美的史诗故事。
阿普笃慕像的现实意义
    祖先崇拜的起源虽然含有宗教色彩,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却起了重大的作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彝族人民来亦然,建成的阿普笃慕像将会转变成一种鼓励后人不断向前的精神力量。
    首先,阿普笃慕像是彝族血脉的延续。他证明了彝族世代最可靠、最直接的传承和延续。有了自己的祖先,知道了自己的来源,彝族的文明和文化才得以保存,自己和祖先辛辛苦苦的奋斗才有了历迹可寻,自己的辛苦和奋斗也才有了价值,才实现了生命的延续。有了自己祖先和生命的延续,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志向、抱负、价值观、道德观和处世哲学得到传承和延续,才能以不灭精神昭示后人。
其次是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彝族祖先崇拜表面上是一种形式,实质上是一个象征,象征了彝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勇敢。从古至今,彝族人民就一直保留了祖先崇拜的习俗。他们祭自己的祖先,更祭华夏民族中有功德和对民族有贡献的祖先。这些祭祀可以随时祭、也可以随地祭,可以简单祭、也可以隆重祭,可以胜利时祭,也可以遇到困难时祭……
祖先崇拜是彝族的一种习俗,是一种历史,更是一种文化,它承载了彝族的发展和变迁,所以,对阿普笃慕的崇拜就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再者,阿普笃慕像的塑造,也是打造彝族、彝乡、彝文化这一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旅游、观光,加快峨山旅游经济发展的一条希望之路。拼命的死缠烂拖 以为会得到一些什么..

[ 本帖最后由 菲菲-阿嘎 于 2008-6-8 12:50 编辑 ]

评论1

搬家王楼主Lv.7 发表于 2008-6-7 21:12:28 | 查看全部
都是一样的
像猩猩嘛
呵呵

[ 本帖最后由 菲菲-阿嘎 于 2008-6-8 12:49 编辑 ]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