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杂评] 禄绍康:在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2012级学员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4160 0
发表于 2015-7-3 16:43: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在2012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稿)


      
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校长  禄绍康


7.3毕节彝文双语学校毕业典礼IMG_20150703_163355.jpg


尊敬的文斌会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毕摩,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弹指一挥间,还记得隆重的开学典礼,不觉三年过去,迎来了一二级同学的毕业典礼,请大家看会场四周,这些标语(彝文)都是来自今天毕业班学员的作品,且不说它的书法怎么样,他的表意非常准确,这就是他们的成果,这就是他们的收获,我作为校长无比高兴,很有成就感。在此,我由衷地感谢中共威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和中共毕节市委、市人民政府、省市县相关部门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文斌老主任,发君书记、海琰主任、小兵主任、玉平市长,定敏主席、顺才主席、毕节市政协副主席、陈波主席、永祥书记,六盘水市黄美贤会长,黔西南州陇光国会长,云南省彝学会黄宇东秘书长,昭通市童成清主席,楚雄州李有贤会长,广西杨义杰巡视员,四川凉山州火甫舍日主席等领导、嘉宾及布摩毕摩代表等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赶来参加这个毕业典礼,你们辛苦了!

  同学们的三年勤奋,教职员工们的三年辛勤耕耘,造就了我校第一批优秀的毕摩精英和彝学专业人才,同学们三年的学业已完成,即将要离开母校进入新的环境和新的人生里程。在此,我要向毕业班的同学们致以热烈祝贺!对三年辛勤耕耘的教职员工们致以亲切问候!

  三年的教学历程,通过与大家的接触和交流,我深刻的感受到,广大师生员工为了民族文化的抢救和传承,大家不及余力地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为之作着奉献,我又为之感动。

  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注重培养人才,传承文化,规范文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突出语言文字、文化艺术、景区导游、酒店管理、农业实用技术、生产经营等教学和培训,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跨越发展。

  学校着重从抢救性地开设布摩文化教学,并把毕摩的培养作为本校教学的核心内容。所以,今天在这里,我要特别讲一讲毕摩及其文化。讲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要引起人们对于毕摩文化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要尊重这一重要人物和这一重要文化,使其毕摩自身也要自尊,自重,自爱,自信,自立,自强。

  彝族文化起源于布摩文化,早在哎哺时代的母系社会时期,彝族布摩利用成熟的语言创造了文字,成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拥有自源文字的六个民族之一,彝族文字又是世界六大古文之一且至今唯一还在使用的文字,早在明末清初法国巴黎就出版了法倮彝文词典。威宁中水出土的陶片上的彝文鉴定为有4千多年历史,赫章珠市出土擂钵上的彝文经鉴定3千多年。有史为鉴,有物佐证。“布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有关古籍写到:“有布摩就有字,有布摩就有文,有布摩就有书,有布摩就有史。”有的专家把布摩文化界定为彝族文化的“魂”。彝族文化起源于布摩文化,没有布摩就没有文化,没有布摩文化就没有彝族文化。彝族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布摩都无比敬重,把布摩奉承为伟大的圣师。

  毕摩是何等人物?有多个版本,其实,毕摩是中国汉学中的孔子,老师,文化圣人,知识分子。“布”从彝文(语)字意上来讲,是“念”、“诵”的意思;“摩”从彝文(语)字意上来讲,是“老”、“长”、“教”、“指”、“高”等意。将“布”和“摩”二字连起来念或理解,“布摩”一词即“教化”“传授” 之意。结合现代的汉学用语,“布摩” 相似于今天的“教师”。从对彝族文字的掌握、传承的角度看,“布摩”就是传授彝族文化知识的先师。又从字面和职业性质方面来看,彝族的“布摩”和现行的汉学“教师”性质和作用完全一致。汉学上对“教”解释为“指导”、“传授”、“教育”等意;对“师”解释为“老师”、“导师”、“榜样”、“传授技艺的人的尊称”等等。“布摩”作为“教师”的定位,符合彝族历史上对“布摩”作为“师”的定位。彝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长河中,从来没有离开过布摩,都把布摩当作精神支柱。生产要布摩,生活要布摩,喜事要布摩,丧事要布摩,兴盛要布摩,守护也要布摩。特别是彝族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布摩,没有布摩传授彝族文化(特别是文字),彝族文字就会绝迹,彝族文化就会灭亡。就是“布摩”这一名词自远古的哎哺母系社会行成后,这一名词称胃从来没被其他术语所修饰或替代过,看得出,彝族文化如同布摩这一名词那样很有生命力。

  彝族先民崇拜布摩,认为布摩学识渊博,神通广大,他能向天祈祷,给大地带来风调雨顺;能消灾除邪,给百姓带来吉祥安康;能为民众祝福,给人们带来幸福快乐。有史书记载,布摩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有呼风唤雨之本领。久雨不晴,布摩能把太阳请出来,久晴不雨,布摩能把雨请下来。布摩能看一个人的功与过,能预测乾坤和祸福。布摩能识天文、地理,能使林不枯,能使山落洞,能使平地生禾,布摩能治病,手到病除。布摩文化充满着哲理智慧,布摩深受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处于致高无上的地位。当然,尊师重教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汉学中,把“师”与“天地君亲”同供在神龛上。彝族尊崇布摩也是如此。

  布摩文化不是狭义上的宗教文化,它比宗教文化的内容丰富得太多,准确地说,宗教文化仅仅是布摩文化中的一小部份。布摩与佛教中的长老,道教中的道士等有着本质的区别,更不是什么巫师,巫师所信奉和传播的东西完全是凭空捏造的唯心主义迷信。而布摩则以创造文字为主;随着文字的形成,在有自已独立自成体系而成型的文字时,又很有组织地开展对天文学、地理学、自然科学、社会学、人文学、哲学、伦理学,农牧业、加工业、文化艺术、歌舞等文化进行有计划地、有分工地研究,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形成(写出)了天文历法,科学地划分出了年月、季节、时令;总结出来了先天八卦;宇宙人文论;农业经济;畜牧业管理;文艺诗歌;习俗等等大量的唯物论作品,这些重大发明、创造和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先河,直至当代都正在发挥着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君长制的出现和形成,布摩文化的主体地位又有新的界定,布摩文化中无疑包含宗教文化的内容,自成体系的具有彝族特色的宗教文化,如编制了以《直候数》、《禹斗数》、《赠确数》、《赠透数》、《觉姆数》等成百上千的祭祀类经文并艰难地传承下来。由于历史原因,布摩及其文化多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冲击,导致布摩及其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一些差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许多青少年都不愿意学这一传统文化,给这一文化的传承带来极大困难,面临失传。因此,抓紧布摩传承人的培养,抢救布摩文化,迫在眉睫,是贵州省毕节彝文双语职业学校的根本职责和任务。

  布摩这个行业非常特殊,既要承担对彝族文化的传承,又要主持各类祭祀活动,还要负责对亡灵超度,尤其是要对当地百姓道德的教化等等,可以说布摩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彝族“布摩”这个称谓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随意取得,其如同当今的各类教师那样经过考试合格才具备或发给教师资格证。真正的布摩也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合格才能颁职为布摩。因此,针对本地布摩市场现状,本校将承担规范布摩文化市场的五项职责和任务:一是确定各类红百喜事的祭祀形式;二是规范各类红百喜事的祭祀程序;三是统一各类祭祀的念诵经籍书文;四是统一规范布摩人物的法衣、法帽、法具及应用;五是统一形成布摩的七项条件,对各个地方的祭祀活动及布摩的行为都纳入学校的指导协调范畴。

  在此要重申布摩必须达到的七个条件:一是务必要有一定的学时(一般为三年),要做到不间断。二是要通读相应的书籍(以经文为主),确实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能承担各类祭祀的主持活动。三是不仅读了一定的经文典籍,还要抄录了一定数量的书籍(经文)。四是要能背诵一定的经文,对指定背诵的经文要做到倒背如流。五是要亲身参与祭祀活动,熟悉各种祭祀程序,能够主持各类祭祀。六是要有良好的布摩道德素养,遵守布摩道德准则,诚实做布摩,忠实于布摩事业,遵守布摩纪律。七是要有做人的好品质,尊老爱幼,为人和蔼,不偷不抢,不嫖不赌,爱家爱业。七项条件缺一不可,符合这些条件后,由老布摩主持举行一定的仪式,按照程序进行颁职,通过这些必要经历和程序,学子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布摩。我校一二级布摩班报名就读学生36名,途中辍学13人,在读23人中,通过布摩测试18,符合布摩条件的11人,其他达不到布摩条件的,坚持不发布摩证,但是,布摩大门随时都向有意想学布摩的人们宽开着的,何时符合条件随时都可进入这个队伍。在此我要对刚毕业的同学和布摩提一点要求,那就是要再接再厉,学无止境。

  最后,希各位毕业的同学在新的环境和人生旅途中前程似锦. 大展宏图!!!

  谢谢大家。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