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躲雨【原创散文】

2367 0
发表于 2015-7-5 23:53: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哲鲁仇直 于 2015-7-5 23:58 编辑

躲 雨


      五月的一天晚上,天刚放黑,我和织金县的一位文友准备去茶楼小聚,于是我走出了蜗居,直接去坐落在前河边的国税局大楼接他。其实我和秀竹兄没见过面的,不过我们这些喜欢文字的人彼此都不拘泥于那些传统的繁文缛节,这一现象在我的文友圈内很是普遍,或许是现代的我们已经丢弃了老祖宗的文明了吧?真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呢还是一种倒退?在我刚到大院铁门边的时候,朦朦胧胧的我看见大楼下的停车场停放了很多车子,全市八个县市国税局系统都在这里开展活动当然应该很闹热的。几个人背对着我站在车旁说话,其中一个背影在往耳边举电话,我心里一动,这应该就是秀竹老兄了!心念刚起,我的电话就嘀铃铃响了起来,哈哈,这除了他还有谁?!我纯粹连电话也懒得掏出来了,便笑呵呵地大声说道:“别打了秀竹兄,我就在你背后呢!”
       “哈哈,我刚想再打电话催你呢!”秀竹也笑呵呵的说。
      听见我的声音他转过身来,他的个头有1米7多点吧,和我差不多高,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腰挺挺的特别精神,还有鼻梁上的那副眼镜,托显的他更具文人气质,和他相比,我纯粹是个不赶调的粗人。我们没有什么嘘寒问暖,其实也真没必要,大家彼此间早已知根知底,那些客套话真的没有必要说来浪费口舌,从这一点来说我还真的愿意摒弃掉那些传统的繁文缛节,而来推崇我们的不拘小节呢!
       “走吧,我们去找个茶楼坐坐!”我催促他道。
       “好吧!”秀竹兄应的很干脆。
      于是我们缓缓走出了国税局大楼的院坝,向右转向了沿着前河而下的街道。这里的街道本来是应该和安静的,只是一些爱好街舞的中老年女子不甘寂寞,在朦胧的路灯下随着音乐在傍若无人地跳着,她们跳的忘我,我们走的悠闲。谁知快到茶馆的时候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于是我们躲进了旁边的一栋楼的走廊下,这时的走廊下已经呼啦一下涌进了很多躲雨人,他们间有老人、有中年人、有年轻人,他(她)们都是去夜郎广场或打牌或跳舞或溜达而被雨打散的。或许是我们这边临近边缘吧,偶尔会有一些雨花飞溅过来,因此显得有些宽绰。
      这栋房子就在夜郎广场的旁边,从这里去那个我想要去的茶楼顶多只有百米远了。其实只要不下雨,那么穿过前面的那棚青幽幽的钓鱼刺竹和几株碗口粗的柳树后,再往前走过小半段广场,然后右转就可以看见那个叫“夜来香”的茶楼了。
       “秀竹兄啊,假若不下这么大的雨,那么我俩一溜小跑就可以过去了!”我看着哗哗而下的雨有些无奈地说。
      这位叫南山秀竹的老兄中午刚从织金县过来,是来参加全市在赫章县召开的一次国税局系统的学习文朝荣事迹的演讲会,他是带队领导。本来这次的演讲会开始的时候他是推辞了的,手边的事情多嘛,后来听说我就在这里,还有赫章县的国税局的栗局长是他的老同事,于是在我们的怂恿下他便欣然前来参加这次活动。我和南山秀竹是多年前认识的网易老博友了,因为他长我几岁,为此我称他秀竹兄。他喜欢古典的诗词,整天介的就是研究那些平仄啊平水韵啊什么的,而我一直喜好现代诗和散文,相比来说主走现代诗路吧,当然偶尔也写一些杂文和故事小说等。傍晚的时候我接到秀竹的电话,说他们中午就到赫章了,只是因为有活动故拖到现在才告诉我,于是才有了之前我徒步去前河边国税局大楼处去接他的一幕……
       “那么不远了嘛!”
       “不远了,就几步路!”我朝茶楼的方向指了指,百米距离被我粗描淡写的说成了几步路,管他呢,又不是真的很远!
      顿了一会他接着咕噜了一句:“这鬼天气,今年的雨水普遍多了些!”看神情秀竹兄为今年的多雨有些担忧。
      谁说不是呢!今年的雨水就是多了些,现在还是农历的五月初,最怕的是在五月中旬和六月下起了大雷雨,那么今年的农作物就会大受其害。这个季节最好不要有冰雹,那东西破坏性太大了,而那些绿油油的烤烟秧苗正是旺长时节,还有那些齐腰的玉米苗……前几年的一场特大冰雹曾经致使西北线的几个烤烟主产区绝收,粮食作物也减产差不多一半。对那样的自然灾害,只要是出自农村的人或者对农村情况较为熟悉的人都会心有余悸,要落着旧社会时代,保不定就要饿死多少人!但愿今年不会再出现前几年那种惨不忍睹的状况。
      其实这次小聚是国税局的栗局长叫我牵头的,他是个很喜欢文学的人,他对文学的鉴赏很有底蕴的……我约了报社的柳编辑,还有电视台的路老师,以及史志办的谭老师,当然还有一些因为有事不能前来的,比如报社原来的副刊编辑付老师,妇联的龙老师等。我之所以称呼他(她)们为老师是因为在文学上或深或浅都有所涉足,而在这一块上往往便是能者为师嘛,这与为官从政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也就没必要在乎他(她)们身上那些职务了。
      雨依旧稀里哗啦的的下着,期间我拨打了路和谭两位老师的电话,路说被雨堵在家里了,谭说在离我们不远的大桥下过不来!于是我和秀竹并天南地北的聊了起来,远的是仓央嘉措纳兰性德,近的是徐志摩郭沫若和席慕容还有扎西拉姆多多,我们还聊到了余光中的《乡愁》,也因此而聊起了文学作品所必须具有的“三性”,即文学性,艺术性和社会性……雨继续下着,忽然间我感觉到脚面有些凉,哦,原来是雨滴溅起的水珠从鞋子的鱼眼里钻了进去,于是我下意识地往后退去。突然间我似乎发觉后面有人,我下意识地车转身来,原来我的背后真的站着一个人!这是个十五、六岁许的女孩,扎着马尾辫,身材高挑,稚气未脱的脸含着浅浅的笑。我有些纳闷,这么小的女孩能听懂我们说的这些么?或者说会感兴趣么?不管他了,老天爷既然不让我们离开那就继续侃吧!于是我们又聊起了《古本竹书纪年》,聊起了《基督纪年》,聊起了《伏羲八卦》,也聊及了忍俊不住想笑的“薛蟠和诗”,反正就是神聊吧,没必要在乎什么,总之文友相见能聊的这样有劲是愉悦的。
      因为兴趣高涨吧,我给秀竹聊了一个我亲身经历的网络故事。
      那是2013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吧,一个小伙子加了我的朋友,刚进来他就问我:“我经常在网络里看见你的作品,你一天能写几首诗啊?”
      我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不好说!感觉最好的时候偶尔有过一天写两首的经历,而有时几天写一首,有些时候十天半月也写不了一首!”
       “切!”他有些不屑于。接着他又问:“好像你也在写小说哈?你多久可以写一部小说呢?”
       “这个还没有好好经历过,之前我只是偶有写几篇小短篇,目前正在写一部长篇,不过估计要花几年的功夫,毕竟小说不好写!”我老打老实的回答。
       “怎么要费那么多时间啊!就我而言,一个星期我可以写出一本诗集,一个月就可以完成一部长篇!”
      听了这话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我是遇着神人了还是遇着妖怪了?!就是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从坟墓里爬出来也不敢说此大话吧?想到这里我便有些火了,于是我不温不火的说道:“你厉害,我是万万做不到的,就算是记流水账也要花去许多时间,那什么一个星期和一个月能出此大成绩者也怕只有你了哦!”
      他似乎听出了我在揶揄他,于是不无高傲地说:“我是某某大学文学院的在读研究生!”
      哈哈,这家伙摊牌了,开初的时候我只是认为他是个文学爱好者而已,没想到还是科班中人。假若他不是科班的,也假若他不这样咄咄逼人,我是真的不想和他认真的,毕竟他是个年轻人嘛,有一句话不是说年轻人没有老过,但年老的却年轻过的嘛!不过如这个年轻人真的狂得可以哦,真不知道是哪位高师的学生!其实小说真的很难写的,我不是耸人听闻,小说和其他文体相比,它的内涵要更广泛得多,由此便需要作者有更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和一些超于常人的见解,万不是有了一些文字功底和学到一些方法技巧而能为的。打个不甚恰当的比方吧,假若把诗歌散文等比作一般舰艇,那么小说就毫无疑问的是航空母舰了!就算是诗歌吧,善写诗歌的人都知道,诗歌是灵感的产物,它与一些干瘪瘪的教学灌输关系不成正比……
       “讲话啊!”那文学院的研究生似乎等的不耐烦了。
      我真的有些不屑于他的飞扬跋扈的态度,于是我毫不客气地说道:“娃娃,创作不是喝稀饭,呼哩呼啦几下就搞定的!要是文学院的学生注定就是作家诗人的话,那么中国有两千多所大学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走入社会,那么我们国家的作家诗人早就像阴天的云一样把天都给盖了!”听了我的话那家伙不再言语,过了一会儿便自行消失在我的朋友圈外了……
       “哈哈,你够损的!”听了我说的故事秀竹哈哈大笑了起来,这时的雨小了很多,我看了一下表,哦,这雨足足的耽搁了我们一个小时!不过也因为这雨吧,让我们有了这次雨中畅谈……那个女孩依旧站在我们背后,脸上还是浅浅的笑着,黑黑的眼是那么的清澈。或许我们的神聊正是她喜欢听的呢,于是我在想,这孩子将来要是有幸也成了文学院的研究生,那么她决计不会像我说的故事里的那个不着调的男孩样的,我相信这一点!
      雨基本停了下来,谭老师笑呵呵的挨了过来,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似的,接着栗局长等也接踵而至,几句简单的招呼后我们走向茶楼……这场突如其来的夜雨把夜郎广场清洗的一尘不染,那棚钓鱼刺竹和那几株柳树的叶片在夜灯下闪闪发着亮光。

                                                                                                             2015年6月23日于赫章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邀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投诉/建议联系

ceo@yizu.co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关注公众号
  • 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彝族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z!X3.5 黔ICP备2021008899号-1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