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饥饿的汉子 于 2009-9-15 22:08 编辑
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凉山地区老彝胞的小小区分
彝语一般分三种(只限在凉山地区),一般按照语言和居住地及服饰来区分,而不是按照音调和长相来区分.一般分为这三种:圣乍、所地、日诺
圣乍语被定为彝语标准语,类似汉语中的普通话,一般说圣乍话的有打银子、制酒杯、卖火把液的喜夺拉达(喜德);凉粉、蔬菜专卖区五夺而库(越西);全国出名的希土、火腿之县莫格德卓诺(冕宁);金边兰、金子、酥油茶、藏胞娃儿盛产地(木里);苹果多来喂猪的彻莫而库(盐源);当然还少不了中心地拉帛俄盅(西昌)咯。这几个地方的人一般都说圣乍话,如果你听球不懂他们的话,你也可以看他们的服饰来区分,男的如果穿盛装一般穿中裤脚,衣服讲了你们也不懂就不讲了,女的你要注意看衣服,肩那个地方一般有点兔子毛的,白兔子哈,头上的帽子像瓦片一样的,都是说圣乍话的。
一般说所地话的就有味精专卖地,喝酒的时候会喊螺稷山的日什布吉(普格);全国吸毒先进县(歪说,不要误会哈,这是历史原因造就的称呼)吉拉布特(布拖);烤烟啊、石榴啊、饵快啊、瘦子啊最多的地方日木会理(会理);(会东)一般称呼为玛达火克,但我不怎么知道它有什么特色,彝族也不怎么多,弯刀倒是看到过几个;甘蔗、板鸭、香米、西瓜、盛产之地德昌洛莫(德昌);阿火金阳(金阳)的雪魔芋及青花椒已经走入了国际市场。。啧啧。。拽来。。。还有(宁南),这些地方的人一般都说所地话,你要看服饰区分的话要看男子的裤子,小裤脚,小得遭不住,还有衣服上有银扣子那种一排。女子嘛就看衣服长度,一般不怎么过肚脐。一般街上走的女娃娃头上直接拿个毛巾就裹起的也是所地人。
至于日诺嘛,就有美女之乡、熊猫之乡之称的林木美姑(美姑)咯;还有哪儿几,几上几,几上去干啥子,几买几这样说话的吉古嘎洛(甘洛);当然少不了溪洛渡这样的地方,绿茶、莼菜(全国只有这里和西湖有哦)、脐橙(再过两年就没什么资格的咯),民歌这些都是盛产的嘎尔莫波(雷波)。这些地方的人一般都是说的日诺话,像唱歌一样的调子,多好听的,认服装就简单咯,男的你只需要看裤子,大裤脚,穿了件裙子一样的,女子嘛就看街上马海阿依穿得那一套就是标准的日诺少女装。
当然,上面说的都比较简单,特别是服饰上说的很简单,但要简单的区分一下已经够用咯,哈哈!对了,昭觉拉达(昭觉)还没说呢。昭觉以前作为彝胞的老中心根据地,在很久之前就汇集了各地的老彝胞,因此这里最集中地表现着凉山圣乍、所地、日诺三区的语言及服饰,人当然也是最弯的...哈哈...我曾经在昭觉去耍的时候因为喝酒状态奇佳,来了三伙人都没把我丢翻,暗自得意之情溢于言行,放下一话:昭觉的酒也不咋醉人嘛!好咯,你们晓得了撒,来了一伙女的,随便你咋个,碰到就是一瓶见底,最后我差点死在那里,发誓以后再没醉也不说这种大话咯,那些女娃娃热情来,阿巴巴...(其实还想再去一哈呢)
小钢牙
|